印隆俗家的眷屬緣很淡,除了父母弟弟都早逝外,祖父母與叔伯們也很早往生,加上自己是年輕出家,因此與其他俗眷沒有聯繫。不過畢竟和父母弟弟曾經生活在一起過,過去的相處有時也會在腦海裡翻起。也曾想回到過去來彌補心中的遺憾,或許這是許多人對於「穿越」的渴望。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也不應拿現在的心智與因緣套用在過去,這是否定多年來的努力。唯有正念當下,才能夠好好前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淨行品〉第十一:「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1]這一句是支謙翻譯的。在同本異譯的《諸菩薩求佛本業經》,聶道真翻譯為:「菩薩居家法,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莫為愛欲所拘繫,悉入虛空法中。』」[2]
「家」是因緣所生法,因為之所以會組織成為這個家庭,是由於彼此過去生都是同做一個相同的業因;假如彼此沒有因緣,他不會湊成一家的。而家庭裡面,有報恩報願的,有還債討債的,這些因緣組織成為一個家庭,是因緣所生,它沒有實在的體性。
緣成,大家成為一家;緣散,各走各的路,業盡就得走了。
如果了解這個家「性空」的道理,就能夠安然自在,「免其逼迫」:「逼迫」就是因為有貪愛憂愁,彼此生起這個種種的貪愛煩惱,這就是被家庭的煎迫。
「性空」並不是要把這個家庭破壞掉了,是知道它沒有實在的體性,緣成則生、緣盡則滅。在緣成的時候,彼此就好好的融入,互相了解、幫助、協調,那麼家庭自然就會安寧,緣盡也能安然放下與祝福,不會被家的纏縛而所煎迫、也不會生起煩惱。
假如能夠「知家性空」,就可以免除家的逼迫,就不被這個家庭所纏縛了。希望大家不要被家庭的恩愛、欲樂,不要被這個愛欲所纏縛住、所綑綁住了。
以下,分享會性長老的講經開示(聽打節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淨行品〉第十一:「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3]
那麼入空法中,能夠體悟到佛陀說的般若真空的道理,那麼這就是所謂「知家性空」。假如你能夠「知家性空」,就免除家的逼迫,這是支謙翻譯的,也是四個字一句,意義大致都差不多的。
而這個聶道真所翻譯的,[4]他把它翻成長文,念起來蠻有意思,它把這個菩薩在家這一首偈誦把它翻成這樣子:「菩薩居家法,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莫為愛欲所拘繫,悉入虛空法中。』」等於是註解,他把它翻成這一種的白話詩的長文。
「菩薩居家法」:在家菩薩居在家中,它的修法應當這樣走。「心念言」:這個「心念言」就是「當願眾生」,這個「當願眾生」不是一定要嘴巴念出來的,就是內心的專念,所以這個「心念言」這一句話,可以看做「當願眾生」的註解,不是要你一定念出聲音,就是你內心要這樣想。那個「言」是內心之言,就是心言――心裡這樣想,並沒有發出這個聲音來的,心裡這樣做想就是。所以這個「心念言」可以看作「當願眾生」的註解,是內心的專念。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他就把它翻成「十方天下人」、希望大家「皆使莫為愛欲所拘繫,」希望大家雖然居家,不要被這個家庭的恩愛、欲樂,「拘」是拘留、「繫」就是纏縛,不要被這個愛欲所纏縛住、所綑綁住了。
「悉入虛空法中」:那個時候佛法剛剛翻譯過來,對於這個空的道理還很難表達出來,不等於拿虛空來比這個空的道理。所以希望大家都知道性空,都能證入於空法之中,來體會諸法皆空的緣深性空的道理,就不被這個家庭所纏縛了。
這是聶道真翻成長文,可以當註解看。研究佛法、研究佛經,假如有這種同本異譯、同本別譯,能夠用這種方式把它對照來看,這是非常好的。有很多地方,不同的譯本可以當註解看的。如果真正有心要研究的人,這些經文現在大藏經裡面都還保存住的,都可以去下功夫去請出來,好好的下一番功夫去對照。
菩薩既然在家,應當時時刻刻心裡有這一種的觀念,來當願眾生,希望大家都如此。「知家性空」:「知」,心理明明白白,了解這個「家」是因緣所生法,為什麼?你一個家裡的人,父母子孫等這個六親眷屬同住一家,那麼無論是三代同堂、五代同堂,他為什麼會組織成為這個家庭?有因緣啊,彼此過去多生所造的業因成為一家;假如彼此沒有因緣,他不會湊成一家的,無論是好的因緣、逆的因緣,都會都是有關係的,彼此過去生都是同做一個相同的業因,組織成為一個家庭。這個家庭裡面,父母子孫之間,有報恩的、有報願的,有還債的、有討債的,都有,那麼這些因緣──報恩、報願,還債、討債,這些因緣組織成為這麼一個家庭,所以這個家庭裡面是因緣生法。你知道它是因緣所生──「當知性空」,它沒有實在的體性。所以「知家性空」,緣成,大家成為一家,彼此兄弟、姊妹;緣散,等到這個因緣散了,各走各的路,你不想走也不行,非走不可,到那個時候業盡就得走了。
如果你了解這個家當即性空的道理,你就能夠安然自在,不會被這個家庭所煎迫、逼迫,「免其逼迫」:「逼迫」就是因為有貪愛憂愁,彼此生起這個種種的因為家庭的這個愛的延續,生起這個煩惱,這個就是被家庭的煎迫。
世間人,有幾個能瞭解這個道理啊?少的很,所以假如你懂得這個道理──緣生性空,你知道它性空,「性空」並不是要把這個家庭破壞掉了,是知道它沒有實在的體性,緣成則生、緣盡生滅,現在在緣成的時候,家庭裡面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彼此就得好好的融入,彼此互相了解、互相幫助、互相協調,那麼家庭自然就會安寧了,就不會被它煎迫,也不會生起煩惱。懂得佛法,知道性空,問題就解決了,這菩薩縱然在家,他不會被枷鎖纏縛,因此佛在世的時候,維摩詰居士他也示現居家,他的家庭環境一切,他都有按照世間的家法,在好好的做眾生的領導。所以這個在家居士第一要知道這個家的性空,才不會被家的纏縛而所煎迫,所以叫做「免其逼迫」,這注重在實行,用心去體會,用心去實實在在去做。
◎ 要及時行孝(20071008)
◎ 愛父母、愛師父、愛眾生(20080316)
◎ 不求回報的愛──憶念先嚴(20110811)
◎ 願能報答父母的生育教養之恩(202002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