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摩訶薩(三稱,次誦)
安祥徐步 雨大寶花 至行者前 其象開口
行者見已 歡喜敬禮 復更讀誦 甚深經典
奈麻大行普賢菩薩(一百八遍。次誦〈變食〉、〈甘露〉、〈普供呪〉,與藥師同。維那作白云)
恭維大士 乃華藏之輔聖 作法界之津梁 剎塵國土 皆大行之所經 百千法門 悉大願之所持 與華嚴而作長子 理事圓融 為極樂而作導師 智力廣大 今則仲春二十一日 值大士降誕良辰 雲集僧眾 陳設供養 伏願 普門遍入大乘力 普利一切眾生界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維那白畢,舉〈普賢贊〉云)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摩訶薩(三稱,眾三拜。各回本處)
證義曰:約華藏而論,中毗盧,左普賢,右文殊。葢華嚴會上,以普賢喻長子,文殊喻幼男也。約智行而言,文殊表大智,普賢表大行,行以智為先導,故文殊居左,普賢居右。今之奉供聖像,並依智行為定位,則先文殊,而後普賢也。是故域中四大名山:第一五臺,文殊居之;第二峩眉,普賢居之;第三普陀,觀音居之;第四九華,地藏居之。
按《悲華經》,往昔劫中,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觀音為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勢至為第二太子,名曰尼摩;文殊為第三太子,名曰王眾;乃至第八太子,名曰泯圖,即今普賢菩薩是也。是則本迹相同,因果相類。所有德相、神用、說法、利行、禮誦、感應,皆遍三藏,非此筆墨所能具錄。即唐時天台,寒山、拾得二僧,屢著靈異,各有詩集傳世,咸以為文殊、普賢化身。古今相傳,亦奇跡也。[1]
◎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