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受戒體後,便依此理解與願力,在生活中開始持守戒法,一切持犯輕重,都從現實生活中一一檢點改過,逐漸踏入由凡入聖的康莊大道。
納受戒體,即心性隨緣不變之體。
生起隨行,即心性不變隨緣之用。
納受戒體,即心性隨緣不變之體。
生起隨行,即心性不變隨緣之用。
由性起修,終至全修合性。由受戒而起隨行,藉隨行以堅固戒體。最終圓滿戒波羅蜜,徹證心性全體大用而成佛。戒體與隨行,皆從佛性起用。
因為無明,無故激水作波,於今方悟:無一波浪非即大海水,無論海水或是波浪,皆是濕性的作用變化而已。同理,金器歸於金,終不離其高貴性。光線歸於陽光,終歸暖和照耀大地之性,莫不如此。此或許是理體三寶與住持三寶間之配合,最終欲達到之目標。也是一法一食間,所要表達的真實意義吧!
了解的人,自然能從看見任一尊佛像、任一本經書、任一位僧人中,油然生起「十方常住」的嚮往與好樂心。乃至發心塑造佛像、整理經典、供養僧團等等,也明白:一切都是回到「自我的鍛煉」、「圓滿自己的誓願」,而不是一種追逐盲從,或是煩惱的轉移而已!
皈依三寶的內涵可淺可深、可狹可廣,隨著每個階段的體會不同,而永不變的,只是一念「向內反省」與「向上願力」而已。如同阿難悟後發願:「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文章引用出處:佛子諦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