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慈悲道場懺法》卷二 -- 發願第五



 菩提心就是利益成就一切眾生乃至成佛,在梁皇寶懺裡──發菩提心第四、發願第五、回向第六,發願、回向菩提心之後,可以說是菩提心的延續。從菩提心、發願、回向,這三組成就梁皇寶懺淨除業垢的功能作用。

 發願第五的核心思想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向上祈求佛菩薩功德的加被利益,下面對值得憐憫的惡道、有惡習的眾生給予援助,就是自利上求的願,跟利他下化願,就是整個菩薩道的內容。

 發願第五」共列有五條:
一、發願不失菩提心的引導。[1]
二、自利上求願。分成了四組:
 (一)佛法僧。
 (二)父母、師長、國王。
 (三)莊嚴國土。
 (四)神智現前。
三、利他下化願。
四、菩薩行圓滿。
五、願同三寶願。

一、發願不失菩提心的引導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得發大心竟,[2]喜踊無量,[3]宜復應發如是大願,[4]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旃檀窟莊嚴勝佛 
南無賢善首佛 
南無善意佛 
南無廣莊嚴王佛 
南無金剛華佛 
南無寶蓋照空自在王佛 
南無虛空寶華光佛 
南無瑠璃莊嚴王佛 
南無普現色身光佛 
南無不動智光佛 
南無降伏諸魔王佛 
南無才光明佛 
南無智慧勝佛 
南無彌勒仙光佛 
南無藥王菩薩
南無藥上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願以不思議力,同加覆護,令等所有誓願,皆悉成就。在所生處,常不忘失,究竟無上菩提,成等正覺。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5]常得憶念,發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續不斷。

二、自利上求願 [6]
 (一)佛法僧 [7]
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得奉事無量無邊一切諸佛,常得供養,供養眾具,皆悉滿足。[8]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得護持大乘方等一切諸經,供養眾具,皆悉滿足。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值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菩薩,供養眾具,皆悉滿足。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值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賢聖,供養眾具,皆悉滿足。
 (二)父母、師長、國王 [9]
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得奉報,覆蔭慈恩,有所奉給,隨心滿足。[10]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得奉值 和尚、阿闍黎,所應供養,隨念滿足。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得奉值大力國王,共興三寶,使不斷絕。
 (三)莊嚴國土
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得莊嚴諸佛國土,無有三惡八難之名。[11]
 (四)神智現前 [12]
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四無礙智、[13]六神通力,恆在現前,常不忘失,以此教化,一切眾生。
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世淨光佛 
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南無日月光佛 
南無日月珠光佛 
南無慧幡勝王佛 
南無師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無妙音勝佛
南無常光幢佛 
南無觀世燈佛 
南無慧威燈王佛 
南無法勝王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 
南無優曇鉢羅華殊勝佛 
南無大慧力王佛 
南無阿閦毘歡喜光佛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無大通光佛 
南無才光佛 
南無金海光佛 
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利他下化願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承諸佛、諸大菩薩、一切賢聖大慈悲力,令某等所發誓願,所生之處,隨心自在。
 見聞解脫願[14]
某等從今日去,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若有眾生,見我身色,即得解脫。若入地獄,一切地獄,變為淨土,一切苦緣,變為樂具,令諸眾生,六根清淨,身心安樂,如第三禪,斷諸疑網,發初無漏。某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若有眾生,得聞我聲,心即安隱,滅除罪垢,得陀羅尼,解脫三昧,具足大忍,辯才不斷,俱登法雲,成等正覺。某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一切眾生,得聞我名,皆悉歡喜,得未曾有。若到三途,斷除眾苦;若在人天,盡諸有漏,所向自在,無不解脫。
 要與眾生平等的思想
 一、跟眾生和合
某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於一切眾生,無有與奪之心,無有怨親之想,斷三毒根,離我我所,信樂大法,等行慈悲,一切和合,猶如聖眾。
 二、與眾生平等
某等從今日去,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於一切眾生,心常平等,猶如虛空,毀譽不動,怨親一相,入深廣心,學佛智慧,等視眾生,如羅睺羅。滿十住業,得一子地,離於有無,常行中道。
相與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此係百七十佛起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寶海佛 
南無寶英佛 
南無寶成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寶幢幡佛 
南無寶光明佛 
南無阿閦佛 
南無大光明佛 
南無無量音佛 
南無大名稱佛 
南無得大安隱佛 
南無正音聲佛 
南無無限淨佛
南無月音佛 
南無無限名稱佛 
南無日月光佛 
南無無垢光佛 
南無淨光佛
南無金剛藏菩薩 
南無虛空藏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四、菩薩行圓滿[15]
 因行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等與以今懺悔、發願功德因緣,願四生六道,從今日去至於菩提,行菩薩道,無有疲厭;財法二施,無有窮盡。智慧方便,所作不空。隨根應病,授以法藥。一切見聞,同得解脫。[16]
 果滿
等又願從今日去乃至菩提,行菩薩道,無諸留難。所到之處,常能作大佛事,建立道場,得心自在,得法自在,一切三昧,無不能入。開總持門,顯示佛果,居法雲地,注甘露雨,滅除眾生四種魔怨,使得清淨,法身妙果。
五、願同三寶願 [17]
等今日所有眾願,悉如十方諸大菩薩所發誓願;[18]所有眾願,悉如十方諸佛本修行時所發一切大願,[19]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虛空。願等得如所願,滿菩提願,一切眾生,皆悉隨從,得如所願。仰願十方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菩薩、一切賢聖,以慈悲力,現為我證。又願一切天主、一切仙主、一切善神、一切龍神,以擁護三寶慈善根力,現為證知,令諸行願,隨心自在。

筆記整理
發願:
1. 生生世世、在在處處」為發願標準模式:生生世世就是未來的時間裡;在在處處是在未來任何一個空間裡面,在就是所在、處就是處所,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環境裡面。
2. 從今日去至于菩提:指時間──從今天開始一直到成佛這段時間裡,都要怎麼樣怎麼樣,也是一種發願迴向。
3. 從今日去至于道場:此道場也是成佛之意,與前面至于菩提是一樣的意思。就從今天一直到成佛這段時間裡,我都怎麼樣怎麼樣,也是發願做什麼事情。
4. 得如所願滿菩提願:希望如我所願,能夠滿足成就菩提,成佛覺悟的大願心。

發願迴向的代表句:
1.      在所生處,常不忘失,究竟無上菩提,成等正覺:在未來每一個投生的生命裡,不會忘掉究竟要-成就無上菩提佛果的等正覺。
2.      所有眾願,悉如十方諸大菩薩:我所發誓願、所有眾願,悉如十方諸佛本修行時所發一切大願。
3.      如十方諸佛。
4.      多若少若輕若重,悉以迴施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前面都是願,這邊就開始迴向──不管我所修行的功德是多少,完全地迴向給四生六道的一切眾生。
5.      不向二乘、不向三有,同共迴向無上菩提:所修行的最後一切的歸趣,不會向三界內或是聲聞、緣覺處取得最後的歸宿處,所有的一切都迴向無上菩提、佛的果位。
6.      一切眾生所以不能得解脫者,皆由著於果報不能捨離;若有片福一毫之善能迴向者、則於果報不復生著,便得解脫:經歎修行迴向為大利益,應發迴向,普勸一切不著果報。眾生不能夠解脫的原因,就是因為執著於果報,沒有把所做的一切迴向無上菩提。



[1] 把我們的思想,從前面的發菩提心,引導到發願、回向。
[2] 發大心就是發菩提心。
[3] 希望我們內心法喜、歡喜無量之後,應該要繼續修學。
[4] 宜復是再。應該要再發起如是大願。
[5] 生生世世、在在處處」為發願標準模式:生生世世就是未來的時間裡;在在處處是在未來任何一個空間裡面,在就是所在、處就是處所,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環境裡面。生生世世是指時間的無量無盡,在在處處是講處所空間的普遍。不但是時間延續無量無盡,而且不管是那一生、不管是什麼樣的地方、什麼樣的環境,都是常得憶念。
[6] 行菩薩道的真正力量,從菩提心開始,然後是三寶、父母、師長、國王,最後從依報的清淨國土到正報的聖智神通,這就是發願自利的過程。
[7] 是指大乘的聖僧──就是菩薩,然後是賢聖──小乘的四向四果。佛法僧是我們皈依的對象,是修學佛法的根源。
[8] 要免除貧窮的業報,得到財富資具,就要廣修供養。供養最重要就是福田,最好的福田就是佛 三寶、父母、師長。
[9] 1. 父母生育長養我們的恩德,昊天罔極──跟天一樣齊,沒有辦法敘述盡的;跟天一樣的高,像水一樣的深廣。
2.
不依國主,法事不立。在學習佛法或是弘揚佛法時候,希望有大力、善根的國王來護念我們,給我們很大的支持幫助,讓我們修學佛法沒有障礙,而且能夠有很多的助緣,所以我們希望生生世世碰到大力護法的國王。
3.
不管是很有善根的、或者是初學剛剛入門的,要修行成就,都需要好的師長的引導,這是在修學佛道上非常重要的事情。
[10] 是奉養,是報答,覆蔭是父母親哺育、增長我們的恩德。常常能夠回報奉養父母親哺育我們的恩德,所有供養父母親的東西,都能夠隨我們的心願;或者是隨父母的心願,給他們滿意。
[11] 教化眾生要自己先能夠成就,所以四無礙智、六神通力,是為了教化眾生;莊嚴國土也是為了要教化眾生,所以諸佛國土的成就,就是為了要利益眾生的。
[12] 要神智現前,就要有正確的知見;要有正確的知見,就是正確的修持、正確的禪定、正確的觀慧,最後開悟就成就所謂的神通智慧。
[13] 四無礙智:法無礙智、辭無礙智、義無礙智、樂說無礙智。四無礙智是一種辯才無礙,於說法教化眾生時,能夠說服別人。
[14] 見到我的色身、聽到我的聲音、聽到我的名字,可以得到解脫。這三願,見色跟地藏王一樣,聞聲跟觀音菩薩一樣,得聞名字跟阿彌陀佛一樣。
[15] 從菩提心到菩提行,最後圓滿的結果就是法身的證得。發菩提心為整個佛道的起點,發願、回向是菩提心的延長。
[16] 這是希望所有人都行菩薩道的廣大誓願,不但要度眾生出離苦難,而且要讓眾生行菩薩道。
[17] 從菩薩的思想精神、菩薩行的思想,來淨化我們的惡業,來導正我們的思想,我們才能夠從思想行持的正確角度,慢慢淨除我們的惡業。我們之所以有惡業,是因為對於生命的價值方向錯亂迷惑了,才會有種種的煩惱惡業,因此要願同三寶願,學習發起跟諸佛菩薩一樣的願心。
[18] 悉如:就是完全一樣。
[19] 本修行:在因地凡夫、在初初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大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