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恆守學佛的初發心



 前幾天,果慨法師等幾位僧團法師過來探望,印隆已經出院一個多月,雖然行動能力又退失了一些,但總體有恢復進步了許多,精神體力也好多了,大家都很歡喜!並帶來今年水陸法會總壇獻供的佛像,還有一些結緣品作為祝福。
 用完午齋,果慨法師要回去前鼓勵印隆,雖然生病如此,還是可以做很多事。印隆回答,這都要感恩大家的護持與愛護,才能無有罣礙的走下去。

 生病至今已快八年,看著身體隨著病情發展,逐漸的衰弱下去。但難過悲傷或回憶,並沒有辦法改變已發生的事實,最重要是知道要如何「面對」,才能完成一件件想做的心願,也才能真正懂得「放下」──放下所有的愛與憎,一切對立的情緒思想,這是照見空性智慧的修持。
 很喜歡 聖嚴師父說的:「以佛教徒的修習目標而言,我還在過程中;但也沒有什麼事是沒有完成的,所以也不會有什麼不快樂。」這非麻木不仁,而是明白自己立場、確定人生方向。聖嚴師父說:「以我的信仰而言,達到成佛,獲得大解脫,那才是究竟的快樂。其餘的階段,都不會是真正的完成,但卻是在完成的過程裡。」
 印隆也如是要求自己,一切的過程都是在學習,恆守學佛的初發心。願一切的善法功德,都迴向眾生成就無上菩提!


【聖嚴師父法語】


我沒有辨法用一句話來回答我很快或我不快樂,因為這對我來說,並不成問題。我的宗教、思想告訴我,人生是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人不可能天天快樂,也不會天天不快樂;只要明白自己立場、確定人生方向,快不快樂,無非過程,並非究竟。

我也不是麻木,以佛教徒的修習目標而言,我還在過程中;但也沒有什麼事是沒有完成的,所以也不會有什麼不快樂。所謂完成、不成是相對的,質、量與時間(也就是過程) ,是變數。從不同的質、量和時間的角度去衡量,就有不同的結果;你可以說它已經成了,也可以詋它永遠都不會完成。以我的信仰而言,達到成佛,獲得大解脫,那才是究竟的快樂。其餘的階段,都不會是真正的完成,但卻是在完成的過程裡。

追求快樂和滿足是自然的事,否則生命好像失去意義;我認為一般人要得到快樂,應該來自自己對自己的滿意,要由自己的內心湧出快樂的泉水來。但太多人把自己快樂建築在別人身上。所以,要自己對自己滿意也不容易,必須是會思考、有思想的人才能覺得問心無愧。但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評價很依賴親友對他的看法,常常因為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價而心情起伏、患得患失,產生很多的煩腦

是否只要常為他人設想,自己和別人都可以感受到快樂?
也不是, 換一個時、空為人設身處地著想,是幫助自己解開困局,擴大心胸,至於別人能不能因此而快樂,還得看因緣。

本文摘錄自《歡喜看生死》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