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願生生世世弘通正法,度脫眾生



 昨日下午和一位護法菩薩的討論,讓印隆流下了心痛的眼淚。護法菩薩是學佛已三十多年的資深佛弟子,但是她說一路走來,感覺被她護持的出家人利用,她很難過與失望,覺得自己修持就好了。 從她的言談中,發現她已經成了所謂的「二寶弟子」,對於出家人非常看不起,乃至於產生了錯誤的知見而不自知。或許她曾經受到的傷害很重,因此還未能釋懷。

 印隆與她分享自己的經歷:自十五歲開始親近佛門,因為法緣特別,親近到相當多的法師與長老。在大專一畢業就馬上去念佛學院與佛學研究所,更接觸到不同領域的法師與居士。因為三十歲才出家,在身為居士的這十五年裡,我遇到的事情其實是相當多乃至於令人難以置信的,但為什麼印隆還敢出家、對三寶如此堅定呢?

 因為,來自於我的誓願──「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出家後,考驗更多。曾經我甚至想把隨身珍藏二十年的天台書籍賣掉,可知打擊有多大!還好這一關挺過來了,也開啟了日後就讀研究所乃至於專修天台教觀的法緣。

 印順導師曾說:「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這是為顯揚聖教、解救眾苦所發起的大悲菩提願。印老一生也是磨難重重,若不是此菩提願心的支持,如何能克服重重的人間苦難、乃至於教界對他的誤解與攻擊?也因為面對了、解決了,也留下如此多殊勝的教法,引領著後學者繼續行於菩薩道上。

 夢參老和尚說:「受三皈依是覺悟明白的開始」,也叮囑佛弟子們要時時憶念三寶。此「三寶」不只是事相上的「住持三寶」,更是理體上所說的「一體三寶」。

 事相上的「住持三寶」,又分為佛陀在世時佛滅度後來作說明,謂此三寶常住世間,護持佛法不令斷絕,所以稱為「住持三寶」,此為從有相來詮釋三寶,乃《阿含》中所明階梯三寶[1]

 理體上所說的「一體三寶」,重點在於「一體」的意涵:「佛寶」是能以實相慧觀,覺了諸法緣起性空之理,三智圓滿「法寶」為所覺悟真如法性之理體,三諦圓融具足;「僧寶」是指理事和合一如。此三寶為一體,互攝互融。

表格 「住持三寶」和「一體三寶」的意義簡表
事理:三寶有事有理
有相
住持三寶
階梯三寶
佛在世時
佛寶
樹王得道
此三住世不絕,故曰住持三寶
法寶
說四諦法
僧寶
度五比丘
佛滅度後
佛寶
範金合土,紙素丹青
法寶
黃卷赤牘,三藏聖教
僧寶
剃髮染衣,紹隆佛化
一切像即是真身,經典所在是佛舍利。今時凡僧,亦能荷負正法,為世福田,是亦所歸之處
一體三寶
佛寶
以實相慧,覺了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雙亡雙照,三智圓覺
法寶
所覺法性之理,三諦具足
僧寶
如此覺慧,與理事和合



 時時憶念三寶,是為了珍惜法身慧命。皈依三寶,並不是說做了某某法師的弟子,而是「佛弟子」。天台智者大師的在家弟子徐陵(後來轉生為六祖法華尊者),曾向大師發願:
一願臨終正念成就;
二願不更地獄三途;
三願即還人中,不高不下處託生;
四願童真出家,如法奉戒;
五願不墮流俗之僧。
 六祖法華尊者智威大師,在十八歲時,父母令其娶妻,於回家路上,遇到一位梵僧跟他說:少年何意欲違昔日重誓耶?梵僧因此示其過去生所發的五願,蓋前身為徐陵,聽智者大師講經,深有詣入,因此對智者大師親立此願。智威大師聞願已,不復還家,即往國清寺投章安灌頂大師為師,受具之後咨受心要,定慧俱發,即證法華三昧。

 印隆也如是發願:願我生生世世弘通正法,度脫眾生捨命之時,正念成就。乃至未來世中,常值三寶,正信家生,出家修道。供養三寶,受持大乘,諸波羅蜜悉皆見前,與一切眾生成等正覺。

 我要求自己做一個如法且持戒嚴謹的出家人,能夠荷負如來家業。在出家修行的這一條路上,此生誓以法華觀音行者督促自己精進之。願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不被虛幻五欲之樂所敝,不被輪迴流轉之苦所縛,皆發不退之菩提心,與眾生一起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1] 《金光明經玄義》:「料簡三寶者,若指樹王得道為佛寶,轉生滅四諦法輪為法寶,度陳如等五人,先得眼智明覺者為僧寶。由是三寶故到于今,即有相從三寶者,此乃阿含中所明階梯三寶。」CBETA,T39, no. 1783, p. 4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