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嚴咒 |
聖嚴師父在「」開示影片中,一句話就清楚的解釋:「魔考」是考試,「魔障、魔擾」是考驗,但是佛教不承認「魔考、魔擾」,且修行人也不一定有「魔障」。要如何以正信佛法的觀念來看待呢?
佛教所說的魔,可以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那麼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或者是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但是在民間信仰中卻有魔考的說法。
佛教的修行是不是一定會有魔考呢?魔考的意思又是什麼呢?我們現在就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佛教的修行是不是一定會有魔考呢?魔考的意思又是什麼呢?我們現在就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在《學佛群疑》(p. 196-199)有「魔考是真的嗎?」之專文:
魔考的觀念,不是出於佛教,而是出於一般被稱為齋教的民間信仰。
佛教所說的魔,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與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要得天魔的擾亂,必須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種魔,都屬於人為的。縱然是天魔的困擾,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穩定,也可以克服。所以,不會修行的人,或知見不正的人,易染魔擾;如有正確的知見和精進的修行,魔擾是不存在的。
所謂魔擾是由貪、瞋等自我中心的執著而產生的,我執越輕,離魔越遠;即使人皆難免面對死魔的降臨,但對修行者而言,若能以平常心來面對死亡,死亡就不是魔。
五蘊魔的意思,是指色、受、想、行、識。第一色蘊是指我們的肉體和肉體所處的環境,其餘四蘊則屬於心理活動,以及流轉於生死之間的精神主體。如果不出三界、未了生死,即在五蘊魔的掌握之下,但他不是人格化的鬼神,而是由於業力的推動。如能去除貪、瞋、癡而出三界,便能脫離五蘊魔的範圍。可見此魔不在心外,也不在身外。
所謂煩惱魔,是指我們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與自主的控制。所謂心不由己,心隨境轉,事事牽掛,捨不得、放不下、求不得、丟不掉,都是出於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祟;若能以慈悲心待人,以慚愧心待己,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情緒,煩惱魔便無可奈何。
至於天魔,他在天上,和一神教的宇宙創造神並行,他有無限的大力,他的形相變化多端,可能以猙獰的面目出現,多半則以仁善的形態現身;不過他的目的,不論威脅利誘,都是要你脫離正道而行邪法。
佛法所說的天魔,是在修行者發起出離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時,魔宮震動,魔王發愁,因為即將有人出離三界,魔子魔孫減少,而佛法增長,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將,來擾亂修行之人。如果是大修行人,魔王也會親自出動,務期留住此人於魔力所及的範圍之內。例如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前,就有降魔的過程,所以,非大修行人,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擾。一般的俗人終日在煩惱及五蘊之中打滾,也在生死之中流轉,豈能遭致天魔的出擊?
但是現在民間卻流行著魔考的信仰與傳說,信了一般齋教之後的人,如果事業順利、家庭平安、身體健康,就說是無生老母、明明上帝所賜,是信奉齋教的行為所致,應該全心的感謝,全力的奉獻。如果遇到不如意事,災難、病障、橫禍、鬼擾,就說是魔考,而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是由於入了道門、成了道親,有所謂已在天堂掛號、地獄除名,所以,引來魔鬼的妒嫉,而給予種種的打擊。這不能埋怨無生老母、明明上帝,反而應該感謝、忍受,否則,如果經不起魔考而退失信仰,那就又要變成天堂無分、地獄有名。
這種說法,實在是愚癡的迷信,否則既有權力使人天堂掛號、地獄除名,為何不能助人祛除魔障,還要說是魔考,使得接受魔考的人,不敢以人為的方式來補救、改善他們的遭遇。
當然,佛教也有重罪輕報之說,以及提前受報之論;也就是說,若不修行,惡報尚不會現形,一旦精進修道,發出離心,行菩薩道,就會引來若干魔障,那可能是天魔,也可能是宿世的冤親債主,恐怕你出離三界之後,對你控制無方、需索無門,所以提早討還你的欠債。不過由於你的修行和發心的善功德力,能將本來是應該多生償命的,變成即生的病難,以此了結無量劫來的債務。所以,這是基於因果觀點而言,不是無理的迷信。而且,佛教還是主張在災難降臨之時,盡量設法處理改善,以盡人事,不是束手待死式地受盡折磨。佛法講因果也講因緣,過去的因,如果加上現在的緣,他的結果就會改變。
佛教不是定命論和宿命論,而是努力論。一切的災難與不幸的遭遇,都是來自過去所造的,加上現在的未曾努力,不必怨天尤人,當以正常的方式作合理的改善。因此,遇到疾病及困擾,便稱為魔考的觀念,在佛教是不能成立的,也是不被承認的。
另外,在《維摩經》〈不思議品第六〉有云:
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做魔王者,多
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教化眾生,現作魔王。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凡夫下劣,無有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
聖嚴法師說,此段經文,亦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是說,有許多大菩薩,為幫助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而顯現魔王身;他們也可能變成乞丐、土匪、強盜、惡鬼來要你的手、腳、耳朵、鼻子,把你身體上的每一部分,一樣一樣的要過去,乃至於身體以外的所有物,家宅、土地、城堡、妻子、丈夫、佣人,以及你所擁有的一切財物,都要了去。也就是說,不但要你的性命,還要你的財產。當你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時,自是認為遇到了魔了,真是大災大難。
此時的一般凡夫,如果已信佛教,一定會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趕快救我」。但在作為一個發心的菩薩,卻要將之當作以「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來感恩感激,因為他們是來助你堅固信心和道心的;不過對於一般凡夫,不得用此苦逼的方法。
諸如此類的魔王,是魔子、魔孫、魔將、魔兵之中最厲害的大魔頭,可能在人間做魔王,也可能在天上做魔王,亦可能在地獄做閻王。
此處經文的「試」字是試煉、考驗,若無道心信心,便稱為「魔考」,若是道心堅固者,稱為「佛試」。就像每經一次考試便得一次成長,為了考試,得事先努力,妥為準備,而考試官便是幫助我們成長的老師。因此對於用種種責難、折磨來幫助我們修行的人,都應把他們當成佛菩薩示現。若能如此存心,則雖受地獄的折磨,心中猶有如處佛國淨土的快慰了。
不過,下面這一段經文是第二層,要特別注意:「凡夫下劣,無有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這是說,前面所提的試煉是對較高層次的菩薩,不是對一般普通的凡夫。如果以高考的試題,來考只有國中小學程度的人,那會適得其反,會令他們信心盡失。所以一般普通根器下劣的凡夫,沒有能力接受這種考驗,就不能用魔王的這種方式去磨難他,我們千萬不要扮演魔王,去折磨別人。對於初發心菩薩,要以鼓勵代替試煉。
經文「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是說考試的標準過高,會把程度太低的考生嚇跑考垮,故舉一個比喻:如用龍象的腳去踩驢子,是無法承受的。龍是天上最大的動物,象是地上最大的動物,此處的龍象並非指的天上的龍和地上的象,而是象之中有一種最大、最好的象,叫作龍象,就像最好的馬叫龍駒一樣。龍象乃隱喻大菩薩,驢子則代表普通的凡夫。驢子的體型比馬還小,經不起龍象去踩踏,說明不可用那麼強烈的方式去試煉凡夫。(《維摩經六講》p. 157-1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