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關於佛門的齋日

護生畫集-懺悔


 齋日」為在家佛教徒於特定之日持八齋戒,謹慎身心,反省行為,並行善事之精進日。六齋日」指陰曆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精進日。又六齋日加上每月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則為十齋日

 據雜阿含經卷四十載,於此六日(六齋日),四天王及其大臣出巡世間,觀察人間善惡。摩訶般若經卷十四曰:「六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諸天眾會。」(此一月分前後半月,前後相對,故斯次第)。

 四天王經曰:「佛告諸弟子:齋日責心慎身守心,諸天齋日伺人善惡。須彌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鎮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龍鬼蜎飛蛟行蠕動之類心念口言身行善惡。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復下,二十九日太子復下,三十日四王復自下。」

 大智度論卷十三曰:「問曰:何以故?六齋日受八戒修福總?答曰:是日惡鬼逐人,欲害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是時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為齋。後佛出世,教語之言:汝當一日一夜如諸佛持八戒,過中不食,是功德將人至涅槃。(中略)問曰:何以故?諸惡鬼輩以此六日惱害於人?答曰:『《天地本起經說,劫初成時,有異梵天王子諸鬼神父,修梵志苦行滿天上十二歲,於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即護摩之供養),以是故。諸惡鬼神禮此六日輒有勢力。(中略)復次,諸鬼神父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過十二歲已,天王來下,語其子言:汝求何願?答言:我求有子。天王言:仙人供養法,以燒香甘果諸清淨事。汝云何以肉血著火中如罪惡法?汝破善法,樂為惡事,令汝生惡子,噉肉飲血。當說是時,火中有八大鬼出,身黑如墨,髮黃眼赤,有大光明。一切鬼神皆從此八鬼生,以是故於是六日,割身肉血著火中而有勢力,如佛日法中無好惡。隨世惡日因緣故,教持齋受戒。

 《大智度論卷六十五曰:「是六齋日是惡日,令人衰凶。若有是日受八戒持齋布施聽法,是時諸天歡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者。」

 《觀普賢經曰:「剎利居士,於六齋日,敕諸境內力所及處令行不殺。」

 《大毘婆沙論卷四十一曰:「三十三天於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集善法坐,稱量世間善惡多少。見造善者便擁護之,見造惡者即共嫌毀。」

 蕅益大師於《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的末後說:「凡齋戒日,不得鞭打眾生;不得身口作不威儀事……不得起貪欲、瞋恚、煩惱等邪覺,更須修六念。以上四禁,若有犯者,雖不破齋戒,而齋戒不清淨。」[1]

 亦有以每月之一日、八日、十五日、二十三日為齋日,稱四齋日。而陰曆正月、五月、九月等三個月長期持齋戒,稱為三長齋。三長齋日(指三長齋月之每日)加上六齋日,則為九齋日

 特過正午,則絕一切食物,是曰齋日者,不過中食之謂也。是從劫初傳來之聖法,但佛出世以後,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個之八戒齋日。過正午不食一切食物,稱為不非時食、持午,是印度的內、外道通行的,六齋日也是印度的內、外道共同守持的。


為什麼吃早齋或六齋日或十齋日呢(聖嚴法師-大法鼓 0266) 


今天我們要來談一談,為什麼要吃早齋,或者定期吃素。
有一些人很喜歡吃魚、吃肉,但是為了健康或者是為了宗教的理由,想要改吃素。
有人就教他們說,你可以不完全吃素,早餐吃素就好了,或者是一個月的初一、十五或者是六天、十天吃素。也就是所謂的六齋日,或者是十齋日。
平常大魚大肉的吃,碰到某一些時間,又吃素吃得很嚴格這是不是很虛偽呢?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們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聖嚴法師:《戒律學綱要》p.160-162

 六齋日,梵語叫作逋沙他(poadha)。這與佛教每半月布薩說戒的布薩,是同一義,意為「長淨」,長養善法,清淨梵行的意思。
 其實比丘半月布薩說戒,與六齋日的關係很深。如《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卷六:「王舍城諸外道,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處唄誦,多得利養,眷屬增長,爾時瓶沙王信佛法僧,往詣佛所……佛言聽諸比丘,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處唄誦說法。」[2]
 印度當時將一個月分為二月,稱為白月與黑月,每月只有十五天,只有初一到十五,沒有十六到三十)。至於布薩,原因亦為「王舍城諸外道梵志於月三時為集會,眾人群來周旋,共為知友,供養飲食。佛勸瓶沙王制之,有比丘對白衣說經,白衣施食比丘等者,原為月二回,次等增為六齋八齋等。」(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八六二頁)乃至增為十齋日的。可見比丘的半月布薩一回與八戒的半月布薩三回,是同出一個原因了。

 那麼,為什麼要選這六天為齋日呢?
 《大般若經》卷一二:「六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諸天眾會。」[3]

 《四天王經》:「諸天齋日,伺人善惡,須彌山上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鎮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龍、鬼、蜎飛、蚑行、蠕動之類,心念、口言、身行善惡;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復下;二十九日太子復下;三十日四王復自下。」[4]

 《大智度論》卷一三:「問曰:何以故,六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惡鬼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5]

 關於六齋日的由來,傳說很多,各部經中,大同小異,《大智度論》所列最詳,如有興趣,可以參閱《大正藏》第二十五冊一六頁。

 《大毘婆沙論》卷四一:「三十三天……於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集善法堂,稱量世間,善惡多少。……見造善者,便擁護之;見造惡者,即共嫌毀。」[6]

 好了,我們不再多舉了,其實,我們持戒齋的目的,不是怕天神來伺察善惡,不是怕疾病凶衰,也不是怕天神的嫌毀,而是為了種植出世之因。不過,每月之中,既有如此的六天,比較重要,所以佛陀也就選了這六天,作為八關戒齋的齋日。絕不是說,唯有此六天可作齋日,其餘日子便不可作齋日;更不是說,只此六天應該持戒齋,其餘的日子便不該作戒齋日。因為凡是受持戒齋,日日受持,日日均有功德,六齋之日僅持其中的一日,也有一日的功德。如果不持戒齋而反造惡業,六齋日作了固然得罪,平日作了,同樣也要遭報。佛陀沿用印度外道所通行的六天,來勸在家弟子們受持戒齋,也是一種權巧方便。


聖嚴法師:《戒律學綱要》p.167-168

  萬一於一時之間用不上六念的工夫,改用持名念佛念菩薩的聖號,也可通融,比如小乘經中的念佛,那是念佛的功德相好,在彌陀宗中的念佛,卻是專心持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了。如果再有方便法門,比如持咒、誦經、禮懺,那也可以。 比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地藏)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7]

 我們看,十齋日是於六齋日之外,另加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的四天,其餘六天即是六齋日;十齋日可讀誦《地藏經》,六齋日當亦可誦《地藏經》了。

 還有《藥師經》中也說:「受八分齋戒……復應念彼(藥師)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藥師)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8]由此也可證明,受持八戒之日,不唯可以誦經──六齋日的由來,本為瓶沙王請佛於此六日說法的,已見前面徵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