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不再輪迴」與是否為男子身無絕對的關係

 

 昨日有一位居士菩薩與印隆分享她去僧伽林萬佛寺參加秋季法華七共修法會的心得,其中有提到:法華七圓滿日,……法藏法師再度對大眾說法……聽到法師以八歲龍女成佛瞬間變成男子身,當下也祈願自己能夠在今世往生剎那,轉變為男子身不再輪迴受五障苦看到此點,深覺其有不當觀念影響之誤,因此個人在此闡述一點微見,期能盡端正佛法視聽之責,提供發心實修者之參考。

 不再輪迴」與是否為男子身無絕對的關係,而《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提到的「龍女轉男身成佛」與「女人有五障」,也非法藏比丘所做的字面上之詮釋意義。其對於女眾有諸多錯誤的觀念及不尊重的態度,例如其不斷大闡「八十四態」,並曾經在其出版的《僧伽雜誌》上,刊登要求比丘尼眾「背八十四態」、「表演八十四態」之文。[1]為此,印隆寫了一篇捨八十四態,成就大丈夫相」文章,發表在兩期的《慈雲雜誌》上。當時《慈雲雜誌》的編輯非常有智慧,也加註說明:「本文「 八十四態」,出《愛道經》,雖係針對女性,然考諸現今社會角色認同混淆,有男作女態,女作男態者,故而無論男、女二眾,皆宜參習,可為怯除習性之針砭,習道易成,人人得益。

 「八十四態」出於《大愛道比丘尼經》(簡稱《愛道經》),乃是佛陀教誡我們若能去除此八十四種姿態,即可得到解脫,如《愛道經》云:「佛語阿難:夫天下欲婬垢太重,若能斷是態者,便可得道有墮八十四態者,如入大深海,必投其身。有能除此八十四態者,即是阿羅漢也。[2]

 業力者,乃是由於習性所至,眾生皆是由於無始劫來的習性在生死中流轉,一會是男、一會是女、一世為人、一世墮畜生……六道輪迴,生生死死,何世方休!所謂『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修行觀念,因為唯有真正了解因緣果報真義,才能得真實解脫之樂,不再隨著習性在輪迴中不停流轉,才不會舊業未除,反而因循舊業又再造新殃。

 當今佛教界的兩位高僧大德── 印順導師與 聖嚴師父,也對男女眾修行的問題,分別提出正信如法的觀點,謹引用如下,與大眾分享正信的佛教觀念。

一、印順導師
 男與女,約信仰、德行、智慧,佛法中毫無差別。如在家的信眾,男子為優婆塞,女子即是優婆夷。出家眾,男子為沙彌、比丘,女子即為沙彌尼、比丘尼。女眾與男眾,同樣的可以修道解脫依這道器的平等觀,生理差別的男女形相,毫無關係
 如『雜含』(卷四五一一九九經)蘇摩尼所說:「心入於正受,女形復何為」!女眾有大慧大力的,當時實不在少數。但釋尊制戒攝僧,為世俗悉檀(智論卷一),即不能不受當時的──重男輕女的社會情形所限制。所以對女眾的出家,釋尊曾大費躊躇,不得不為他們定下敬法(中含瞿曇彌經)。女眾雖自成集團,而成為附屬於男眾的。釋尊答應了阿難的請求,准許女眾出家,這可見起初的審慎,即考慮怎樣才能使女眾出家,能適應現社會,不致障礙佛法的宏通
 由於佛法多為比丘說,所以對於男女的性欲,偏重于呵責女色。如說:「女人梵行垢,女則累世間」(雜含卷三六一0一九經)。其實,如為女眾說法,不就是「男人梵行垢,男則累世間」嗎?二千多年的佛法,一直在男眾手裡。不能發揚佛法的男女平等精神,不能扶助女眾,提高女眾,反而多少傾向于重男輕女,甚至鄙棄女眾,厭惡女眾,以為女眾不可教,這實在是對于佛法的歪曲[3]

二、聖嚴師父
(一)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一九八七年三月在臺灣出版的《當代》雜誌第十一期,古正美博士寫了〈佛教與女性歧視〉專論,說明佛教的女性歧視是出於上座系化地部,例如「八敬法」和「女人有五障」,都是化地部所強調的。所謂五障,就是女性不能成佛、不能為魔王、不能為天帝釋、不能為梵王、不能為轉輪聖王。此證明晚期的大眾部、一切有部及初期的大乘空系,對這種觀念持有異論。
 屬於一切有部的《佛說龍施女經》,便反對女人的五種障礙說,指出《增一阿含》卷二二及卷五,所敍述的女人如佛的姨母大愛道、須摩提等,不但信心十足,而且還以做女人為光榮。
 空系大乘的《道行般若經》,強烈反對轉女身為男身而後成佛的理論。嗣後,《維摩經》、《順權方便經》、《諸佛要集經》、《阿闍貰王阿術達菩薩經》、《大淨法門經》、《寶女所問經》、《佛說須摩提菩薩經》及《佛說無垢賢女經》等,都有申張男女無差別論的作用。
事實上,考察佛陀時代的男女觀,應該從重視於基本的平等著眼,如羅漢的果位是不分男女的,修學佛法也是男女平等的,佛說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何況是女性。所謂「佛」就是徹底的解脫者、圓滿的智者和無上的濟世者,男性可以做到,女性當然也不例外。不過,從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考察,我們不能否認,一般女性是比一般男性來得脆弱、優柔且倚賴性重些。所以為了保護女眾修道生活的安全,鼓勵女眾成為佛門龍象,男眾應該多盡一分心力協助女眾,但這並不等於高壓、歧視。如對大比丘尼-佛的姨母婆闍波提(即大愛道),比丘大眾誰說不敬?在經律中提到,女性是誘發比丘情欲和貪欲的根源,為了防止慾火中燒,故對比丘們說女身不淨,以女身為對象而修不淨觀這是在修持過程中,所採的方法及防範措施,未必表示對女性的歧視……我們不要強調佛教男女兩性的絕對平等或不平等,應該接受佛的教示,所謂「法住法位」,各有其立場的本位,各守其分,各盡其責,彼此尊重,互相協助[4]

(二)佛教的男女觀
本來,男女兩性,應該是平等的,佛教主張,眾生平等,豈能說男女就不能平等,而要把破壞道心的責任,全部推到女人身上去?如說淫欲的罪惡,皆由女人而來,那是不公道的。……另有一個例子:有人研究,男人聊天,往往會談女人;女人聊天,則殊少談到男人,她們所談的,多半也是女人的事以及女人和小孩的事。可見女人對男人的誘惑是與生俱來的。……
 因此,在佛經中,凡是說到男女的生活問題,總是希望男人提高警覺,不要落入了女人的魔網,尤其對修道者的開示,總是訶斥女色,女人本身沒有過失,女人的形體,卻會使人造成過失。實際上,女人的身心,比較脆弱,她們也無能防範男人的凌辱,只要男人不受女人的誘惑,女性的修道者,自也可以安心無事了。男女犯了過失,男女雙方都是不好的,但是犯過的主因雖由女色的誘惑,犯過的主動者,往往又是男人。是故佛陀偏於男人而訶斥女色,不是輕視女人,乃為保護男人的道心,也為保護女人的安全。但是,佛教對於女人的看法,粗看起來好像是不公平的。
……據一般的調查,女人的貞操觀念,通常要比男人更值得表揚,女人的羞恥心理,也比男人更值得稱歎,所以通常的姦情,多是由男人首先發動攻勢的。因此,我們更該 進一層地瞭解,佛陀之在《涅槃經》中,說明女人多欲的用心,是在其下文的「訶責女人之相」,什麼叫作女人之相?佛說:「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說是等名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說是人是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當知是等,即是男子。」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明白:女人可以被人看成女人,但也未嘗不可能算作男子,男子固可算作男子,但也可以等同於女人。(世上那些沒有骨氣的男子,那些毫無丈夫氣概的男子,豈不等同女人一樣?)女子之中聖賢豪傑,誰說不是大丈夫?
是故,男女間的分限,不必在於形體的差別,但視能否自知有佛性而定。自知有佛性者,必然努力學佛而除貪欲,不知有佛性者,當然要沈溺於欲海之中了。如此說來,女性讀者們,也可不必生氣了,因為她們只要知有佛性,當下就是一位大丈夫呀!
……即以佛教而言,佛教雖以男性為主,但是女性對於佛教的貢獻,我們不能抹煞。佛陀時代的婦女信徒很多,直到現在,佛弟子中也以女性佔多數,因為婦女對於宗教的信仰,有一先天性的傾向。故在佛陀時代,初雖不許女人出家,但是女人出家之後,對於佛教的幫助也不少,如婆闍波提與蓮華色等,都是尼眾的龍象;在家女人如韋提希夫人、末利夫人、勝鬘夫人及毘舍佉母等,皆是優婆夷中的龍象。信佛學佛之後的在家男女皆可以證得三果,出家男,可證四果,出家女,同樣可證四果。即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竟有十一處參的是女性;地藏菩薩在因地發心時,曾數度為女子;觀世音菩薩,應化人間,往往也是化的女身。地上菩薩,雖無女性,應現人間者,常化女身,僅此一點,我們雖應遠離女性並願永不生為女性,但也不得輕視現實中的女性。[5]

(三)今後佛教的女眾問題-一、重男輕女的問題
 所謂女人的五障,便是不能以女人之身做轉輪王、做帝釋、做梵王、做魔王、做佛。(《增一阿含經》卷三八〈馬血天子問八政品〉第四十三第二經)在《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也有如此的記載,可是,《法華經》的目的,倒是否定了呆板的女人五障說的觀念,因為年始八歲的龍女,事實上是在「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上成等正覺」去了。這是告訴我們,不要看不起女人,只要她的福智資糧夠了的時候,成起佛來,與男子漢同樣快速
 另有大乘經中說到偉大的佛教女性之處,也是很多:「如《寶積經》中的勝鬘會、妙慧童女會、恆河上優婆夷會等;《大集經》中的〈寶女品〉;《華嚴經》中善財童子所參訪的善知識中,有休捨優婆夷、慈行童女、師子嚬呻比丘尼等;《法華經》的龍女;《維摩經》的天女等。大乘經中的女性,是從來與男性平等的。」(印順法師的《勝鬘夫人師子吼經講記》)
 小乘阿含部及律部中雖可見到一些批評女人的文字,比如說女人是:「臭處不淨行,瞋恚好妄語,嫉妒心不正,如來之所說。」(《增一阿含經》卷三五第十經)又說:「夫為女人,有九惡法。」(《增一阿含經》卷四五第一經)但是我們應當明白,這是教誡比丘的話,同時也確是女人犯的通病,是藉此希望比丘們對女人生起不可樂不可愛想,以期不對女人生起染心而破淨戒,這種教誡的性質,跟「不淨觀」的作用一樣,並非輕賤女人的意思。如果硬要歪曲它的宗旨,而說是輕賤女人,那是很不當的。
 在大乘經中,不唯男女平等,往往還有現了女身的大菩薩捉弄聲聞的比丘羅漢,比如《維摩經》的天女,就捉弄了舍利弗尊者,並且以此而顯出了大乘精神的偉大處。站在佛的立足點上看,根本是平等平等,男女差別的執著,不過是出於凡夫的愚妄之見而已,何必把它看得如此地嚴重。大菩薩為了化度有緣,往往隨類應化,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身之中,即有比丘尼身、優婆夷身,以及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家的婦女身、童女身等。我們怎可輕賤女人?[6]

 祈願所有的佛弟子都能以如法的正知正見,永絕對立的分別心。在三界六道中輪迴流轉的我們,更應該認清事實的真相(諸法實相),努力在心地上下功夫,否則只是徒增長自己的貪瞋無明而已,對於修行沒有任何幫助。而女眾修行者,更應該要努力,今日我們成為眾生中的二分之一之角色,必定有我們所賦予的使命與力量。好好的修行,不要被世間對立分別的觀念所影響,才是我等學佛者應有的觀念與心態。如大寶法王所言:在永恆的如來家業中,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沒有一眾可以缺席。相反的,任何佛子,都應首當其衝,站在符合佛陀意趣的步伐之最前線,共同邁向佛陀本懷的平等清淨道路。



[1] 參:要求尼眾「背八十四態」、「表演八十四態」,以各種方法加強「男尊女卑」的意識形態教育,引起許多尼眾的強烈自卑感,筆者為此數度撰文作強烈之回應。該諸文章都已收錄於筆者近著《千載沉吟》一書之中了。http://www.hongshi.org.tw/articleCview.aspx?nono=142
[2] 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下,CBETA, T24, no. 1478, p. 953c21-c27
[3] 《佛法概論》,頁171-172http://www.yinshun.org.tw/books/21/yinshun21-15.html
[4] 《學佛群疑》頁246-249
[5] 《律制生活》佛教的男女觀216-251
[6] 《學佛知津》頁181-1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