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真知因緣果報 、緣起性空之理,必能正見業力之理,也能發起真正的出離心,出離生死輪迴苦!
「業」的巴利文為「Kamma」(梵文:Karma),包含在五蘊的「行蘊」中。所謂的「業」就是意志(思),也就是《地藏經》所說的:「起心動念,無非是業」。因為有了決意(Volition, 意志, 思),才經由身、口、意發為行動。所以從心的造作、心的活動,就是業的產生,不論善、惡、無記的意念均是。其之所以被歸類在「行蘊」,即使因為此意志(心的造作、心的活動)能指揮心智發動身、口、意的活動,而產生業果,所以身、口、意被稱為「三業」。
但這個「業」,是造成生死流轉之因,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會造成業因,待這個因成熟之後,又興起新的緣。行為與結果的不斷循環,就是業的循環,在我們不斷的經歷生老病死之流轉時,同時又造了未來的業因。
當我們「看見」了這個宇宙的實相之理,也正信之(真正的相信),那就是能開始踏入修行之路。因為起心動念,舉止動作,無非是業,這是實觀的因果法則。所以修行者的把握當下,就是要善護心念,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能修福的時候,盡力為之,就會得到福業;反之若常作損人之事,一定會常遇到不順。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業」是只要造作了,就會產生其應有的果報。但我等佛弟子應該好好利用此法則,修福增慧,也就是佛陀教導我們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因果業報的時代性(聖嚴法師-大法鼓146)
佛教相信業力以及因果的必然性。但是有一些人認為在二十世紀的現代,如果還講業力和因果,那就是一種迷信的行為。
佛陀所說的因緣果報,真的不符合現代的潮流嗎?
我們現在就恭請聖嚴法師來為我們開示。
神識與業力的影響(聖嚴法師-大法鼓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