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一起修慈心觀(一):先對自己修習慈心

   前幾天跟大家分享了性空法師修習四無量心的開示,今天開始將步驟逐一介紹,希望一起來修習。

  以慈心觀為修行前方便;不論修什麼法門,以慈心觀為前方便,很容易達到目標,實現沒有障礙的心,平平衡衡無分別。

性空法師:◎對自己修慈悲

  禪修 ──修習止觀,是佛陀最讚美的法,若沒有修習止觀,便不能到達無分別、無障礙的境界,不能得到修行真正的利益。從止觀修習慈悲觀,首先要以自己為所緣修習慈悲,能慈悲對待自己,才能慈悲地對待他人。若對自己的慈悲不明顯,便無法對他人修慈悲觀。你要能很明顯地以慈悲對待自己,才能對一切眾生修習慈悲。

  因為我們愛自己比愛眾生還多,眾生都是愛自己,希望自己幸福快樂,不希望受到苦迫、傷害,所以我們也希望所有的眾生幸福快樂,不要受到傷害。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也不能愛別人,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對自己的慈悲要明顯,保持心的柔軟、放鬆,有身輕安、心輕安,如此才能利益眾生。如果我們緊張、不安,連自己的身心都無法調適,如何能利益他人?

  

◎以四個願祝福自己

慈心觀的第一個階段──對自己修慈悲,要用四個願來祝福自己:

願我沒有怨仇(aham avero homi)

願我沒有瞋恚(abyApajjo homi)

願我沒有痛苦(anIgho homi)

願我遍滿快樂(sukhI attAnam pariharAmi)

  印隆在床前貼了一張四願的紙條,在早晚打坐時觀想;用這四個願對自己緣念,然後對其他的眾生。每次禪坐,放鬆身心,觀想自己,用這四個願,對自己生起慈心,然後對他人。

 

性空法師:
對自己身體每一部分散發慈悲,感到放鬆、輕安。若身體不舒服、有病痛的地方,如肩膀硬、膝蓋痛,就在那部位停留較長的時間,用智慧觀察它們,將慈悲、緩和、接納與包容送給它們,漸漸地也就能放鬆,達到全身徹底地放鬆、輕安。

放鬆後特別要注意脊椎是否挺直,脊椎直,心自然會有警覺,心有警覺才能專注業處,持續用功,出離煩惱;如心無警覺,便使不上力,容易昏沉。要感到威儀很穩定,呼吸是順定的呼吸,是深的呼吸。順定的呼吸和不順定的呼吸不一樣,要分別清楚,瞭解它們不同樣的感覺。修慈心觀或其他法門同樣要學這個道理,然後自然能夠運用身體的輕安來修心的輕安,心的輕安是定的條件。

要徹底地放鬆身體,注意身體是否很穩定,我們能感受到骨頭的硬、肌肉的軟,肌肉是掛在骨頭上。在這情況下覺得脊椎直,表面大肌肉放鬆,腰骨、頭與肩膀自然地提起來,不用刻意、用力。

 

◎內樂遍滿

四個願中,最重要的是第四個願pariharAmi,pari 是遍、圓滿;harAmi 是我帶的意思。每一個語文有它的邏輯、特色,有時中文的翻譯不太清楚,看巴利文、梵文就容易瞭解,雖然大翻譯家玄奘、鳩摩羅什,翻譯得很好,不過有時因為語言的隔礙,就會不易瞭解。

帶快樂到身體裡面,將快樂投入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內樂遍滿,沒有例外。如果能感到內樂遍滿,那時便會對身體有問題、不舒服的地方感到愈來愈清楚,我們再用願祝福它,送給它們慈悲,這是調自己舒服、輕安的好方法。

有輕安就能夠有定,有定就得以照見諸法實相,解脫一切苦,佛陀教導我們這個課程,慈悲觀的過程可以讓我們的身心產生順定和觀的情況,這在三藏許多經典中都有記載。

要真的感受到這種快樂,不是用想的,而是要自己感覺到的,如此才能對外在的所緣修慈心觀。止觀行者是內樂遍滿的,所以阿羅漢、佛陀的微笑很放鬆、很舒服。這不是想像出來的,他們是真的很快樂。

當真的感到內的快樂時,再調自己的身體和心順著這內的快樂。內樂是輕安的因緣,輕安是定的因緣,定是慧的因緣,由戒、定、慧三無漏學,轉凡成聖,這是佛陀的教導。

 

◎習慣輕安

不管念佛、安般念或其他法門,都可以運用這智慧徹底地放鬆,感到身體放鬆,順輕安、定、觀,再來修習個人的止和觀的業處,這樣才能專注業處,出離所有的煩惱;如果沒有這些的條件,身心不穩定,無法出離煩惱,修行就不容易進步。要特別注意,必須習慣這種輕安,不但修行止觀時,做事、辦活動,也都要習慣並保持這種心態。

 

----------------------------------------------------------------------------------

一起修慈心觀(二):以同性且活著的人為所緣

       

2 則留言:

  1. 這個方法很好,我很需要來修習,感恩師父分享,末學引用了哦!


    祝師父在菩提道上精進不退,早成佛道,廣度眾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