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開始接觸宗教學時,尤其是看到西方學者寫的書,他們幾乎都一致的將儒家、道家的思想,界定為中國的宗教,也以儒教、道教等來稱呼之。
說實在,印隆當時很無法認同與接受這樣的觀點,或許是從小就在儒學文化的教育下,把它定義在是一種學術、學問,所以習慣用「儒學」來看待。
而中國有一位宗教哲學大師--任繼愈先生,他是中國最早提出「儒教是宗教」觀點的人。他所舉出的辨證方式,也非常符合中國人的思想邏輯,因此獲得相當的認同。
「佛教得儒教而廣,儒教得佛教而深」,在儒教形成過程中,禪宗起到了重要的橋樑作用。禪宗宣稱禪學不需離開日常生活,「運水搬柴,無非妙道」。既然運水搬柴可以見性明心,為什麼事父事君就不是妙道?由禪到儒只差一小步,宋儒就是按照禪宗的思維方式,把宗教修養方式又向前邁了一步,把宗教修養與社會生活打成一片,「極高明而道中庸」,完成儒教的建立。因此,沒有佛教就沒有儒教,以反佛自命的宋儒,沒有不受佛教洗禮的,骨子裡是佛教的嫡系傳人。從此,中國佛教與儒教同命運、共興衰。
任繼愈認為,儒教、佛教、道教三者的關係是中國思想史、宗教史上的頭等大事,三教之間的對立互動,構成了千年來中國宗教史、思想史的總畫面。三教合一,則是中國思想史、宗教史的發展過程和最終歸宿。但「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後,三教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北宋以後,佛、道兩教屈從於儒教。儒教吸收了佛、道兩教的宗教修養方法,以及不計較世俗利害,不貪圖物質要求的禁欲主義,來加強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安貧樂道,口不言利,溫順和平,與人無爭,成了儒教為人處世的基本教義。
人間福報有相關專輯,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開拓更寬廣的視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