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豆腸、薑絲、香菇絲、紅蘿蔔絲、木耳、白菜、榨菜絲、金針菇、香菜末、芹菜末。
*調味料:桂皮、八角、醬油、太白粉、烏醋。
*作法:
1.豆腸先炸香,薑絲、桂皮、八角炒香後,再加入豆腸,以醬油約1/3杯、水適量一起滷。
2.香菇絲炒香,加入水、紅蘿蔔絲、木耳、白菜、榨菜絲、金針菇,再以滷汁調味。
3.以太白粉勾芡,起鍋後加入適量烏醋、香菜末及芹菜末即成
*材料:豆腸、薑絲、香菇絲、紅蘿蔔絲、木耳、白菜、榨菜絲、金針菇、香菜末、芹菜末。
*調味料:桂皮、八角、醬油、太白粉、烏醋。
*作法:
1.豆腸先炸香,薑絲、桂皮、八角炒香後,再加入豆腸,以醬油約1/3杯、水適量一起滷。
2.香菇絲炒香,加入水、紅蘿蔔絲、木耳、白菜、榨菜絲、金針菇,再以滷汁調味。
3.以太白粉勾芡,起鍋後加入適量烏醋、香菜末及芹菜末即成
再次發現東西少真好!這次去義德寺受戒,簡單的帶了必須的用品,提著一個包包及一只睡袋就出發了。不用想太多,也不太需要花時間整理東西。
佛制出家人必須擁有的東西只能各一件,多出的都必須捨。過去在家還未入僧團的時候,有時候出差,整理行李都覺得很頭痛,結果帶了一堆東西,實際上大部份都用不到,都是內心的欲望所感。現在出門,二套換洗衣物、一支牙刷、一塊肥皂,好簡單,也不覺得有所缺乏。
「是需要,還是想要?」這句話說的真好,把節省下來的資源,分享給其他真正需要的人。
今日 妙師父又教我做了一道菜,是我以前較不會煮的菜—芥菜(ㄍㄨㄚ\ 菜),而且一直覺得煮起來都苦苦的不好吃,但是今天照 妙師父教的方式來煮,味道還真不錯,是今天午齋第一樣被吃完的菜,非常簡單好做!
*材料:芥菜、薑
*調味料:鹽
*作法:
1. 芥菜切段(約5-8CM),薑切薄片。
2. 油倒入鍋加熱後,將薑片爆香。
3. 加入鹽,再加入芥菜拌炒,加入水(以熱開水為佳),稍微炒至變軟後,轉小火。
待菜變黃變軟後(約10-20CM),可將菜取出放入陶鍋或燉鍋繼續與小火燜煮(記得要翻轉),約半小時即成(時間均依菜量,請自行判別)。
我先到初壇(沙彌尼壇)乞受沙彌尼戒,於三皈依時觀想納受戒體。再於式叉摩那壇乞受式叉摩那戒,加受行法。
當得戒和尚尼—上紹下安法師恭賀我們受戒圓滿時,心中有一股很深的感動湧出,忍住不敢哭出來…我終於能在義德寺得受清淨戒體了!從今爾後,我要洗心革面,去除習性,護持戒法,做一個如法的真出家人。
下午到大阿姨家,因為大阿姨是我俗家的恩人,就像我的另一位媽媽一樣。
跟大姨聊天後稍作休息,沒想到我表姐過來找我問一些問題,希望能透過佛法解決。我很訝異她會來找我,因為自我出家之後,除了我大姨外,沒有其他的親人能接受我的出家,自己只是每日真誠的回向,希望他們也能早日成為三寶弟子,同霑法益。所以表姐把我當成出家人來看待,我很歡喜開始有這樣的轉變,也鼓勵自己一定要更精勤。
透過與表姐的談話,也讓我對一些道理有更深的體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冤親平等」、「無所得」、「無對立分別」…等。
我從持戒的道理,以簡單的方式與表姐分享我的體會:因為不喜歡別人傷害自己,所以就不要去傷害他人。這是因果法則,所有的「作用」,都會有「反作用力」。
除了發於「外」之行為,更要注重「心」念。如何能了生脫死,出離三界?就是先要徹徹底底的去除「三毒」--貪、瞋、癡之造作。
當有一天,能視一切眾生平等,而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時,才算是一位真修行人。
因為,不再有對立分別之心,不再於六根六塵起作用,不會再造新業,對除生死輪迴,以真正的「大悲心」利益一切眾生。
這是我的第一條具,是戒常住義德寺所贈予的。顏色均符合佛制,非常如法裝嚴。
附:【坐具佛光大辭典】
梵語 nisīdana 或 nisadana。比丘六物之一。音譯尼師壇、尼師但那、[寧*頁]史娜曩。意譯為敷具、舖具、坐臥具、坐衣、襯臥衣、隨坐衣。略稱具。即坐臥時敷於地上或臥具上之長方形布。係為防禦地上植物、蟲類以保護身體,避免三衣及寢具之污損而作者,即有護身、護衣、護眾人床席臥具之作用。坐具之顏色與三衣相同,用青色、黑色、木蘭色。若取新衣作坐具,可作二或三層;取舊衣作者,則可作四層。又新作坐具時,須取舊布貼在中央或四邊。其大小則因律典不同而有異,蓋以長為佛陀二搩手,廣一搩手半為本制。據敕修百丈清規卷五辦道具條載,長四尺八寸,寬三尺六寸;一般約長六十公分,寬四十五公分,其後逐漸加大,約長一六五公分,寬八十公分。
這是我的第一個缽,是準備要去受戒前,師父所贈予的。此缽師父已經用了十多年之久,今日傳承給我,讓我很感動與珍惜。
因為依戒律來講,新出家者不應使用新物,所有新物都要給比自己老戒者使用,自己要使用老戒用過的東西,如此一則可去除驕慢心,一則可去去對物品的貪著之心。
今日能得此缽,我已經心滿意足,想用缽吃飯已經十幾年了,今日終於可以圓願。願盡形壽做好一個如法的出家人,才有資格用這個缽吃飯。
附:【六物 – 佛光大辭典】
指六種物品。全稱比丘六物。為僧尼不可或缺之生活資具,並為佛制所允許私蓄之物。即:僧伽梨(大衣)、鬱多羅僧(上衣)、安陀會(中衣)等一組,以及鉢、尼師壇(敷布坐臥之具)、飲水所用之漉水囊等六種,此稱六物。若略去後二者,一般稱為三衣一鉢。若加裁縫用具之針、筒,則為八物。
最初佛教出家者之特徵係以三衣一鉢為代表,故將三衣一鉢視為神聖之物。至於六物、八物則為後來所增加者。僧尼生活中一切靠他人布施之理由,主要即是為使出家人之欲望減少至最低限度,故規定不可攜帶其他物品。此類用具於比丘臨終時均須交與看護者。…
…又上述六物、八物等之形狀、材料、製法均有極嚴格之規定,而以遠離華美及貪欲,為其一貫精神。至於漉水囊,則是為恐僧侶誤食水中之蟲而備者,亦是基於不殺生之精神而來。
此外,六物中,僅可攜持一組,其餘稱為長物、餘長物(梵 atireka,規定之外之所有物),僅可於十日內攜持,若超過此限期,則犯戒。
等待了許久,今天終於接到義德寺的通知,要我準備相關的物品,準備去受式叉摩那戒。
雖然到受具戒還有一段漫長的時間,但這一段時間的學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弘一大師有云:「二歲淨身,六法淨心」,唯有身心穩定,將來在受具戒時,也方能如法得戒,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出家人。
這星期三我就會北上了,一直到下星期才會回來,這一段時間都不會上網,待回來時再跟大家分享心得!
師父在午齋後問我們,你們覺得「出家」的意義是什麼?覺得師父和我的想法都一樣 — 出離五欲之束縛!
【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八苦最苦的就是「五蘊熾盛苦」,我們認欲為安,不知其實已是熊熊頭燃!
在大學畢業住進第一個寺院時,當時的當家師父也問我同樣的問題,我傻傻的回答:「就出三界之家」ㄚ!他也沒多說什麼。事隔十二年,我終於真正成為出家人了,或許有更多的經歷與內心觀照的功夫,讓我終能體會出家的意義。
出家,不只是剃髮易形而已,而是要從內心斷除五欲之樂(樂,愛要之意),進而學習佛陀之精神,幫助眾生同出火宅,得清涼自在。
* 材料:白菜、紅蘿蔔、木耳、榨菜、素料
* 調味料:醬油、醋、醬油膏
* 作法:
1. 紅蘿蔔、木耳、榨菜切絲後,下鍋爆香。
2. 加入素料及白菜一起翻炒,此時可以先加醬油及醋一起炒香。
3. 取一鍋(陶鍋或適合燉煮的鍋),將炒香的(2)放入後,再倒入醬油膏與適量的水,以小火熬煮。
4. 待菜熟爛即完成。
* 材料:豆ㄐㄧ數條、香菜
* 調味料:醬油、香油
* 作法:
1. 豆ㄐㄧ先燙過(去除豆腥味)。
2. 取一鍋(陶鍋或適合燉煮的鍋),先將豆ㄐㄧ放入,再倒入醬油約五分之一左右的高度。
3. 加熱,並要翻轉豆ㄐㄧ讓醬油平均浸入。煮沸後即熄火,靜置一段時間(不要蓋鍋蓋)。約過半天後,同步驟再煮熟一次,共約三次時間(也就是一天半至二天左右)。
完成後,加上香菜末,再倒入些許香油,拌勻即成。
* 材料:干絲、紅蘿蔔、芹菜
* 調味料:香油(白麻油)、白醬油、鹽
* 作法:
1. 干絲燙熟。
2. 紅蘿蔔切細絲、芹菜切段後,用熱水快速燙熟。
將干絲、紅蘿蔔絲及芹菜段混合後,加上調味料,拌勻後即成。
今年四月回去見 慧老時,老和尚有送我二本新出版的《法華經》(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出版),有大本及小本兩種型式,非常莊嚴精緻,跟一般的版本相當不同,而且段落、斷句 慧老都親自校正過,裡面就有此幅慧老的墨寶。
若想請經的話,可以打電話或傳真去問問看是否還有。可以與王淑芬居士聯絡,他是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的主要負責人,電話是:(02)2557-2719,傳真是:(02)2557-2085,建議可先用傳真詢問,留下您的資料,若打電話的話以白天下午較合適,因為上午研究所有課程。
有一句話講的很好: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其實這就是在提醒我等佛子學佛必須發『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提心,行菩薩道,學佛修行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與眾生一時同證菩提。
印隆也希望略盡己力,為大家祈福回向。謹在Blog開一「回向祈福」之區,邀請各位格友隨喜功德,跟大家一起結緣!一句佛號也好,一部經也好,最重要是您願意為大眾的發心。請利用「回應」的方式,將您的隨喜功德回向祈福。
在成就大眾的當下,就是成就自己!這是師公 – 斌宗上人送給恩師的偈子,此偈非常懇切,末學覺得不論出家在家,只要是學佛者,若能牢記在心,一定會有很大助益!謹與大家分享:
少年學佛志須堅
莫為虛榮境界遷
淘汰僧伽悲末劫
願君奮志繼前賢
看著剛劈好的柴,突然心中有很深的感觸…要不是到寺院,我想都沒想過這輩子會劈柴燒水(因為現在的常住為了要省錢,不用瓦斯,而用柴火)!相信我父母看到了,也會很訝異甚至於讚嘆吧!?
現在的孩子父母都非常寵愛,只要會讀書就好,家事可以連想都不用想。過去我也是,只要在成績上達到父母的期望,想怎麼樣都可以;上班工作後,只要負責養家,也什麼都不用管。
所以,當我二十一歲入佛門時,是連“燒開水”都不會的現代傻妹,我還記得我問當時的典座師父:「什麼樣子是水燒開了?」,那種他們無法置信的眼神真是另人難忘ㄚ!
但是有心學,天不會負人的。當我進入佛學院就讀時,我告訴自己:「別人不做的,我來做!」就這樣的磨練之下,不但我可以輕鬆的煮出一桌美食,連油漆、做水泥擋土牆、水電維修、換紗窗…等,對我來說都變成非常容易,像現在每天要做的劈柴燒水,也是輕而易舉。
我很歡喜在佛門中的學習與試鍊,藉由出坡磨練心志,這就是修行。
因為與企美諾布格友的關係,讓我想起去年第一次參加密宗的修法的情形,以下是當時我寫給眾朋友們的信....
-------------------------------------------------------------------------------------
以前有養一隻瑪爾濟斯,他是我去念佛光山佛學院前一個月時來到我們家,也正好陪伴我母親空虛的時光。他非常孝順,也很有靈性,在我母親過世前一個月就先往生,以下是當時(2005/7/31 (星期日) 寫的文章...
---------------------------------------------------------------------------------------
財財在今天凌晨也去極樂世界了...... 財財在往生前,自己先去便便和尿尿,然後讓我擦乾淨。在晚上12:30時,他開始喘的很厲害,然後站起來趴在床邊看媽咪共三次(有點像是禮拜),接著沿著家裡他熟悉的路線走一圈,看了我兩次,最後走到他平常的軟被上,側躺下來,兩手兩腳一伸,三秒鐘,就停止了呼吸。
他走的很快,很平靜,很安祥,直到念佛完準備送去火葬時,身體還呈現漂亮的粉紅色,可愛的臉孔就跟年輕時一樣。
好捨不得捨不得,我和媽咪心中都強忍著悲傷,只希望財財能快樂的認真修行,將來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再相見!
今日打掃寮房,看著看著…心中真是感觸良多!
過去在家時,家境及工作都還算是不錯,用的東西都想要最好的,或是最特別的,這時候買東西已經不只是為了生理上的需要而已,而是為了填補心靈的空虛…。
現在,住的寮房約一坪多一點的空間,一張佛桌、一張書桌、一只書架、一只衣櫥及一床棉被,除此之外就別無它物。看著少少的東西,心中反而更為豐盈,原來,別無所求,就是內心安住自在。
簡單知足的生活,真好!
每日在做完所有的功課後,我都會跪在佛前做總回向。除了自己固定回向的內容外,也會幫有需要的人一起做回向。
其實,回向的意義真的很好!但很多人都誤解回向的意義,甚至於與外道的有所得的祈求想法混淆了。我覺得回向最基本是要從「隨緣消舊業,莫在造新殃」開始。為什麼這麼說呢?絕大部份在娑婆世界的我們,都是帶業而來的,所著各式各樣的業緣,我們也感受到各式各樣的果報,但我們卻在受報的當下,又再造新業,如此輾轉不停,輪迴不休,多麼的可怕!故回向時先以「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行持大懺悔心,再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發大願心,才是回向的真意吧!
因為最近在整理電腦,也看到一些以前的文章。這是去年母親節所寫的,當時知道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過母親節了,所以我非常非常珍惜...
日期:May. 8,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