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臨終佛迎,得佛接引(2024結夏安居課程研討)


  結夏安居的第一堂課,從恭誦〈西方發願文〉開始,作者 蓮池大師與〈西方發願文註〉作者 省庵大師,都是淨土宗的祖師。師父先略述與讚嘆兩位大師的行誼,並說明 省庵大師注疏〈西方發願文〉的原因,是由於其內容非常殊勝與完備。

  〈西方發願文註〉有「破疑生信」十一問,是 省庵大師歸納常見疑問,於之前課程,師父已曾細細解說:一、四土三身疑,二、四土同異疑,三、好樂不念疑,四、貪戀塵勞疑,五、何須帶願疑,六、獨願西方疑,七、禪淨智愚疑,八、發願來生修道疑,九、業重可否往生,十、何不往生兜率,十一、何不往生藥師佛國。並再說明〈西方發願文註講記〉科表,讓我們能先了解全篇概要。並舉劉遺民居士的行證,增上大眾的信心與道念!

  師父說明淨土法門與通途法門不同之處,在於「頓」,也就是立即之意;能頓空煩惱、頓破無明、頓超三界。藉由佛菩薩的慈悲護念之下,成就明心見性的境界。

   今日課程說明「臨終佛迎願」,[1]其與四十八願的第十九願「聞名發心願」的意義相同,[2]勤修者(阿彌陀佛)皆接引往生極樂。

  淨土行者於將臨命終時,能預知時至,身無病苦,不遇橫難,心無貪戀罣礙,保持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得蒙接引。這裡強調「信願行」是往生的三大資糧,淨土法門以願為核心,是依靠佛菩薩願力而得感通的他力接引法門,是否能往生極樂,須賴往生信願是否真切。

   師父說明,「預知時至」可從夢中、佛菩薩垂示,或遇有緣善知識告知,或因念佛力、禪觀力與彌陀願力契合而自己得知,而每個人可以預知的時間不一,有長有短。[3]

   而「四大不調名病苦」,病苦在生時已極為難受,於臨終時若四大分離,更有如「生龜脫殼」。「水火刀兵毒藥等名厄難」,現代更有種種災禍無常事件。若能沒有病苦與厄難,能增上往生之自在。

  「貪戀」舉出四點,[4]重點就是沒有發真正出離心,貪生怕死,不是真正求願往生。其中的「恩愛牽纏」,更是影響之甚。印隆慶幸自己很早就正信學佛,所以當母親癌末臥床時,能與她強調輪迴之苦,以及西方淨土的殊勝。母親往生後,也有福德沒有立即移動,是於醫院念佛十小時之候,我先親身為她淨身與更衣,完成後才移到殯儀館。雖然心中不捨,但也平靜地跟她說明此身體如同舊衣,不需依戀,[5]也願將來我們於淨土相會,成為同參道友。

   「迷惑」則是有三點,[6]師父說明,疑心一生起,即跟淨土絕緣。所以一定要信念具足,方能與彌陀感通。因此「信願如御」,之前 省庵大師提出「破疑生信」十一問,即是幫助行者滅除往生淨土的障礙。

  師父最後舉了《淨土聖賢錄》的往生實例,說明求願往生除了自利,更能令見者聞者得生歡喜感歎,發菩提心![7]也勸勉大眾若遇醫療罔效時,不要受無謂延命之苦,更要發菩提心,作如來使,成就往生淨土、將來成佛的資糧!

 




[1] 〈西方發願文〉:二、臨終願。

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歎,發菩提心。

[2]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3] 〈西方發願文註〉:臨命終時,第八識將去時也,三日、七日為預知。

[4] 〈西方發願文註〉:貪戀有四:一、終歲持齋,一朝食肉。二、長年念佛,此日貪生。三、恩愛牽纏。難割難捨。四、許願保禳,求神服藥。

[5] 〈西方發願文註〉:「諸根」即眼等五根。正念是意根,無病無難故悅豫,無貪無惑故分明。捨所受身,名捨報;不忙不亂,故安詳。坐脫立亡,故云如入禪定。

[6] 〈西方發願文註〉:迷惑有三:一、疑罪業深重,二、疑功行淺薄,三、疑佛不來迎。

[7] 〈西方發願文註〉:「阿彌陀佛」下,明感應道交。「令諸眾生」下,明見聞利益。如文可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