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課程是「四宏誓願」,〈淨土發願文〉云:
「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
師父開示,四宏誓願是菩薩之總願,為使菩薩行者不令退道心,能對治懈怠放逸與外魔干擾,所以誓願很重要。[1]
而「深誓願」,是依於圓教無作四諦而發,從觀照無作四諦而發起,因此本性具足,四願皆無所造作。所以晚課先發事相上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接下來就是無作的四宏誓願:「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若不依無作四諦而發起,名為狂願,也不為深。[2]
何謂圓教無作四諦?有所造作,是因為迷理不明實相,所以涅槃是生死,菩提是煩惱。[3]省庵大師引用天台智者大師之論,並進一步解釋。[4]無作四諦在於一念的迷悟,迷則眾生造作惡業,故有生死因果;諸佛覺了菩提煩惱不二,故為諸佛因果。然「眾生、諸佛」,但有假名並無實義,性體則無分別聖凡之對待,本無有二,不動不搖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惟心念之迷悟所產生的現象(假相)。
師父並舉韓國寺院的法偈:「圓覺在何處?此生死心是!」實是棒喝!但眾生深執身見,所以要先依事相的上四宏誓願,跟佛菩薩學習。師父再以《金剛經》的「無四相」來說明,行菩薩道,要與般若空性契合。
省庵大師施設問答二則,加深我們對於「無作四諦與四宏誓願」關聯的認識。第一則問答,讓我們體解事與理的意義,師父講示,不能否認事相,否則是斷滅空之大邪見;約究竟理論來說,一一皆無實法,並舉演員之例,因角色不同,所呈現的型態不同,不應認假當真。[5]
第二則的重點,[6]所謂「菩提涅槃亦非真實」,是從性德理體的層面來說,是為破凡夫對聖人法相的執著;但若從修證俗諦來說,不可說無,此是撥無因果、斷滅空的大邪見!執理廢事,空腹高心,口出狂言。師父教示,學佛人要建立中道正見,諸法雖然自性本空,但必須修證一切善法,無住生心,從性起修,由修顯性,言行合一,理事圓融;不是口上說空,行在有中。
省庵大師依圓教無作四諦,融會四宏誓願,開示淨業行人,如何依四諦下手發心。[7]依於苦諦者,自他生死輪迴是所觀的苦諦,觀眾生為生老病死各種因緣之所逼迫,所以發誓願云:「我當早度生死,亦度無量眾生得出生死。」[8]
依於集諦發心者,謂觀眾生為種種三毒煩惱之所惱害,驅使沉淪生死,所以發誓願云:「我當自斷煩惱,亦斷眾生無量煩惱,令得解脫。」[9]
依於滅諦發心者,觀諸佛所證的無量功德,我及眾生本自具足卻不覺,懷寶不知,造作虛妄惡業,妄受輪迴諸苦,以是因緣,發誓願云:「我當勤修方便,得大涅槃寂滅之樂,亦令眾生同得此樂。」[10]
依於道諦發心者,以智慧觀照佛所說的無量道品,每一個法門都具足無量稱性法樂;但眾生不能信解也不願意修學,只是追求感官上的欲樂,反而造了諸多惡業,因此發誓願云:「我當精勤修學無量法門,亦令眾生修學是法。」[11]
以上四諦是依事相上來說,而「若知理性具足,則四皆無作」[12],師父舉《金剛經》所云「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眾生、煩惱等皆是假名,法門、佛道本是具足現成,若能把握中道法義來理解,性修不二,是為發菩薩「無作四宏誓願」,把名言思慮放下,方能現在眼前。
感恩師父的開示,今日課程對於「稱性起修、性修不二」彷彿開竅一般,指引實踐方向。也聯想到《維摩詰經》、《水陸儀軌》的內容,也是同等道理。今日很是法喜,感恩慧命善知識!
[1] 〈淨土發願文註〉:△三、發願三:初、總願,二、別願,三、總結。今初:「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此即四宏誓願也。修行若無誓願,則有退失,故以此四法自制其心,則不生懈怠也。
[2] 〈淨土發願文註〉:此之四宏,依於圓教無作四諦而發,名「深誓願」。願不依諦,名為狂願;若非無作,亦不名深。言無作者,謂本性具足,四皆無所造作也。
[3] 〈淨土發願文註〉:天台大師云:「由迷理故,涅槃是生死,名為苦諦;菩提是煩惱,名為集諦。由悟理故,生死即涅槃,名為滅諦;煩惱即菩提,名為道諦。」
[4] 〈淨土發願文註〉:今略釋之:生死煩惱是眾生因果,菩提涅槃是諸佛因果。然眾生、諸佛,但有名字;生死煩惱、菩提涅槃,亦但有名字。究極而言,祇是一心,以由無始迷此一心,全以菩提涅槃而為煩惱生死,故於今日悟此一心,即以煩惱生死而為菩提涅槃。名雖有二,體則無二,如水成冰,冰還成水,此即無作四諦也。
[5] 〈淨土發願文註〉:問:『眾生、諸佛,但有名字』,則誠然矣,生死煩惱是染穢法,菩提涅槃是清淨法,升沈迥異,優劣天淵,云何言『亦但有名字邪』?答:『若就事論,誠如所說;若約理論,一一皆無實法。喻如梨園子弟,扮作貧兒,身行丐食,意起希求;須臾又扮帝王,身登九五,意生歡悅。有智慧者,不應於是而生實想,謂有貴賤高卑。生死煩惱、菩提涅槃亦復如是,凡夫謂實,諸佛聖人知其非真。
[6] 〈淨土發願文註〉:又問:生死煩惱不實可也,若菩提涅槃亦非真實,何須辛苦修證邪?答:所言非真,但破執著,不言修證亦無,若執非真,反成邪見矣!乃有身犯律儀,口談玄妙,以念佛為愚夫,以修持為著相,此末世聰明人參禪大病,不可不知。
[7] 〈淨土發願文註〉:今言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即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此依集諦發心。勤修聖道,誓不退惰,即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此依道諦發心。誓成正覺,即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此依滅諦發心。誓度眾生,即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此依苦諦發心。文雖不次,義無二也。
[8] 〈淨土發願文註〉:云何依於苦諦發心?謂觀眾生為生老病死之所逼迫,生大苦惱,以是因緣,發誓願云:「我當早度生死,亦度無量眾生得出生死。」生死即所觀苦諦,因觀生死,故願度脫,是名依苦諦發心。
[9] 〈淨土發願文註〉:云何依於集諦發心?謂觀眾生為貪欲、嗔恚、愚癡、邪見之所惱害,不能自拔,以是因緣,發誓願云:「我當自斷煩惱,亦斷眾生無量煩惱,令得解脫。」煩惱即所觀集諦,因觀煩惱過患,故欲斷除,是名依集諦發心。
[10]〈淨土發願文註〉:云何依於滅諦發心?謂觀諸佛已滅煩惱,得解脫樂,具有無量神通自在。而諸眾生不覺不知,妄受諸苦,以是因緣,發誓願云:「我當勤修方便,得大涅槃寂滅之樂,亦令眾生同得此樂。」涅槃佛果,即所觀滅諦,因觀佛果,故有希求,是名依滅諦發心。
[11]〈淨土發願文註〉:云何依於道諦發心?謂觀六度萬行恒沙法門,具有無量稱性法樂。而諸眾生不習不修,妄造諸業,以是因緣,發誓願云:「我當精勤修學無量法門,亦令眾生修學是法。」法門即所觀道諦,因觀法門,故願修學,是名依道諦發心也。
[12] 〈淨土發願文註〉:然此祇是事相,若知理性具足,則四皆無作。云何無作?謂眾生是假名,度無所度;煩惱無實性,斷無所斷;法門元具足。學無所學。佛道本現成。成無所成。此名無作四宏誓願。依於無作四諦而發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