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預言



關於「預言」,不論古今中外,一直都存在著;有所謂「準」,也有「不準」。而關於預言「世界末日」一說,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但不論信與不信,這樣的言論的確有些擾亂人心。

2012年,曾有一次比較大的「世界末日」預言,正信宗教師此時應該安定人心,如大寶法王請放下那些杞人憂天的想法吧,活在當下!」可是當時記得也有人鼓吹奇怪蠟燭、礦泉,雖然後來他又推翻自己的說法,說災難可以化解,預言能夠,不過他當時造成許多人心惶惶的行為,比較失去的正信宗教師的品格。

之前印隆有發表一篇心得:「聖經啟示錄中預示災難的「4大騎士」-- 不要被末日思想嚇倒了!」,即是希望身為正信佛弟子的大家,能有正確的觀念。在文中分享了四點,分別是:1.  洞悉世界的真相,[1]2.   宇宙是緣起緣滅,[2]3. 不是被創造也沒有末日,[3]4.   不生不滅,[4]5.  清淨安樂的佛國淨土。[5]

在外道、其他宗教的思想中,有世界、眾生是「被創造」的思想,因此也有「神」所賦予的「末日、永生的思想。《聖經》所謂的「四大騎士」(Four Horsemen) 預示災難的象徵──「瘟疫」(Pestilence)、「戰爭」(War)、「飢荒」(Famine)、「死亡」(Death)[6]在佛教的世界觀,[7]是以「減劫」看待;「減劫」之末,會發生小三災,即「飢饉災、疾疫災、刀兵災」,現在正處於住劫中第九個小劫的減劫。[8]此與《聖經.啟示錄》所說的「瘟疫」(疾疫災)、「戰爭」(刀兵災)、「飢荒」(飢饉災)是完全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死亡」,佛教沒有說到死亡。

佛教並沒有特別提到「世界末日」這個詞,因為佛教對世界(萬法)的看法,一切法(事物)都有緣起,都遵循「成住壞空」的法則。世界既然也遵循「成住壞空」的法則,那麼就當然有消亡的那一天,這個就是所謂的世界末日。此世界消亡,彼世界誕生,一切又開始輪回,這是佛教的宇宙觀。如同花開花落,一切都是緣起緣滅。

對於預言所講的「世界末日」,在佛教的觀點中,是指「無常」。佛教弟子每天會觀修無常,把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在每一天的生活和修行中,都時時做好了準備,迎接無常。而即便沒有世界末日,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死亡。

眾生是由五蘊和合所組成,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這個感受的報身是不斷地在變化的,若能體悟到這緣起實相的真理,當下就可以從生死輪迴中解脫出來,當下就自在安樂,這就是涅槃寂靜。而這一切本來就是如此,只是看我們的念頭要不要轉。只要能清楚的認清世界的真相,發現原來就是如此,是多麼的自在安然!修行就是這麼單純而已。

  有末日嗎?有永生嗎?相信大家一定愈來愈清楚明瞭。不要被這些言詞「嚇」到,這也是貪欲無明所致。因為不清楚真相,導致貪生怕死的心態,而不斷地造業輪迴,何苦來哉!  所以,如同大寶法王所示:請放下那些杞人憂天的想法吧,活在當下!

我們何其有幸,能接受到覺者(Buddha,佛陀)的教育,希望大家把握與珍惜,修行真的就是在當下的心念。


        20120105-關於世界末日之說




[1] 1.  洞悉世界的真相:佛教講無常,是因為洞悉宇宙萬物乃至有情生命不斷經過成、住、壞、空四劫,無時無刻都在變異之中,生滅循環不已。
[2] 2.   宇宙是緣起緣滅:佛教認為宇宙是「無始無終」的,如同圓環,沒有起點與終點,因此無所謂宇宙的起源與創造之說。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宇宙的真理--緣起,即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萬事萬物莫不是在因緣和合之下產生、消長乃至滅亡。
[3] 3. 不是被創造也沒有末日: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地探討宇宙的奧祕。在過去科學不發達的時代,人們不知道來自大自然的奧秘,以為冥冥之中必有主宰的力量,所以世界各民族都發展出他們的真神信仰,以為這個世界是有一個創造者的「神」。只有佛教認清的諸法實相之理,認為宇宙乃緣起,一切事物皆在因緣和合下產生,緣起緣滅,宇宙世間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沒有恆常不變的存在,所以佛教說「無我」、「空」、「真如」、「妙有」,從緣起中道的真理,印證宇宙實相。
[4] 4.   不生不滅:說生說滅,只是要讓我們思考緣起的真理,其實是不生不滅的,只是以我們凡人的思想,還無法理解,所以佛陀才用這種方式方便教示。所以在「減劫」中,只有提到前三種災難,而未提到「死亡」。因為「死亡」是一個現象,不是災難。
[5] 5.  佛教介紹清淨安樂的佛國淨土,目的是希望讓娑婆世界苦難的眾生發堅固願,施善修行,利益眾生。因為國土世間乃有情眾生業緣所招感的依報,唯有身口意的清淨行善,才能改善器世間的環境。
[6] 《聖經》所謂的「四大騎士」(Four Horsemen)是《聖經.啟示錄》第6章中,揭示世界末日,預示災難的象徵,四位騎士的分別代表:「瘟疫」(Pestilence)、「戰爭」(War)、「飢荒」(Famine)、「死亡」(Death)
[7] 佛教的世界觀為「劫」──「劫」是梵語「劫波」的簡稱,為計算時間的單位。由於時間太長,無法用年月日計算,所以用「劫」表示極長的時間。在佛教對於世界從形成到消失,是用「成、住、壞、空」來解釋,是指世界從形成到毀滅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稱為一個「中劫」。每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
[8] 在「成劫」後,世界進入「住劫」時期;住劫是指世界安穩存在的時期,這段期間,眾生開始造作諸行,並隨善惡業因,遭受不同的罪福果報,於六道中升沉浮降,輪迴生死。住劫中,有二十個增減劫,每個「減劫」之末,會發生小三災,即「飢饉災、疾疫災、刀兵災」,我們現在正處於住劫中第九個小劫的減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