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訶利帝喃鬼子母尊天

日本鬼子母畫像,現存京都醍醐寺


受到漢地信仰重視的「齋天」法會(道教與民間宗教稱為「拜天公」),原本並未出現在印度佛教中,是漢傳佛教到了天台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制定《金光明懺法》才開始有對於帝釋乃至諸天之供養。

天神作為佛教的大護法,護人護國,因此佛教以「禮拜供養三寶,請諸天吃齋」為主要意義的法會,稱為「供天」,亦稱「齋天」,全稱為「供佛齋天」。「供佛」就是供養三寶、皈依三寶,「齋天」就是請天人吃飯。在「齋天」之前,先進行供佛、法、僧三寶的儀式。明末弘贊律師別撰《供諸天科儀》,其所撰之儀軌施行供二十四天,其云:「供天一法,本出《金光明經》,修懺時,設供三寶、諸天。」[1]

供佛齋天所供請的代表有天神、天將等二十四尊天席位,其席位數量是有演進的:
1.      在天台智者大師所制的《金光明懺法》,為「大功德天、大辯才天、大梵尊天、帝釋天、護世四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金剛密跡、散脂大將、鬼子母」,共等十一天眾。
2.      後加上「摩醯首羅天、韋馱天、堅牢地神、菩提樹神、摩利支天」,是為感念其有護持佛法之功,共十六天。
3.      後又增加「日天、月天、娑竭羅龍王、閻魔羅王」,[2]共成二十天。此二十天,來源於《金光明經.鬼神品》。
4.      後又將「天龍八部」之緊那羅王,及道教神祇紫微大帝、東岳大帝、雷神,將其增入齋天席位,最終形成二十四天。

二十四天」,融合了佛道教的信仰:
一、佛教中的諸天鬼神,大多源於印度婆羅門教和印度民間神祇,因此包括了一些吠陀神祇、婆羅門教神祇,也被佛教吸收,成了佛教的護法神。
(一)大梵天、帝釋天;原是婆羅門教信奉的大神。
(二)日天、月天:原是印度神話中的太陽神、月亮神。
(三)大自在天:原是古印度外道崇拜的大神。
(四)夜叉和鬼子母:原是古印度民間傳說中的吃人鬼和女魔鬼。
(五)焰摩羅王(閻羅王):本是印度神話傳說中的地獄之主等。
二、佛教在中國流傳後,諸天鬼神又與中國的民間鬼神相結合,如關公變成了佛門的護法伽藍,包青天和韓擒虎等做了閻羅王,這使得護法神的隊伍更加壯大。各大廟宇大雄寶殿中的二十諸天被裝扮成中國古代帝王將相和後妃貴婦的樣子,已被中國化了。

於此要探討的是「訶利帝喃尊天」,因為在查詢諸多道場的齋天席位,不少是把這兩者分開的。但是在清.弘贊律師所集的《供諸天科儀》(也就是後來流通的齋天儀軌母本),「訶利帝」就是「鬼子母」[3]此是在中天竺王舍城的一藥又女,因客貌端嚴,人見皆歡慶,故因立名曰歡喜。但後來發惡願要食盡王舍城人所生男女,因此被喚為訶利帝」,就是「惡賊」之意。於後受多聞天王之教,而歸向世尊,護持佛法。因其所生的五百鬼子,皆為神王,統領萬鬼眾,故亦呼為鬼王母、鬼子母

        另外尋《大藏經》,也有許多經論都是言及訶利帝母就是「鬼子母」,與其五百神(五百鬼子)共同擁護正法。甚至於唐朝的不空三藏法師,也有譯出《訶利帝母真言經》、[4]《大藥叉母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

    而也常見到經論中,多為「訶利帝南鬼子母」,如《金光明經》、[5]《國清百錄.金光明懺法》,[6]到底是一位還是兩位呢?其實這是「華梵雙舉」,也就是「音譯」與「義譯」同列,但其實都是同一位。《翻譯名義集》云「名雖有二,人秖是一」;[7]《重編諸天傳》云「南鬼子母神,本只一位,或分二天。」[8]並作〈鬼子母天傳〉以詳明,其中有提到今古多疑為二神,因此舉諸多經論,證明「南鬼子母」只為一神。[9]《金光明經照解》也舉「懺摩」為例,此翻「悔過」,今言「懺悔」,亦兼稱也。[10]另外《金光明經照解》也引用《寄歸傳》中,所說之《鬼子母經》、〈母真言法〉之內容。[11]以及《准提三昧行法》、[12]《法華指掌疏》等,[13]均有說明。

        另於《釋門正統》、[14]《佛祖統紀》〈供天〉一節中,[15]均有舉出「神煥法師」所作的『天傳』為例,除說明「合『南』同『鬼子母』」外,並因為「」為「惡賊」之意,其是鬼子母,「」為未受戒時,食王城男女,居人怨之故作此目,今既護法須當削去。[16]說明了「『南』同『鬼子母』」外,也因為「南」為「惡賊」之意,而「鬼子母」已歸佛戒並護持佛法,因此現在請為尊天席位時,應以「鬼子母」為請位尊名。

佛法流傳到日本後,其真言宗也有修持「鬼子母」法,例如在藏經所收錄的《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就有列出〈母法〉的相關經論。[17]於中,「母」、「鬼子母」、「大藥叉歡喜母」、「歡喜母」等名,都有使用,但都為同一位。

出家眾在食前須先作「出生」,以米、麫等指甲許,施食給鬼神眾,其緣由就是「鬼子母」請佛開示之因緣。此在《釋氏要覽》、[18]《金光明經照解》等,[19]均有說明。另外於《四分律名義標釋》中,還有詳述訶梨底藥叉女過去生時,曾奉施獨覺五百菴沒羅果,發惡願故,因此今生王舍城,作藥叉女,生五百子,吸人精氣,食噉城中所有男女的宿緣。[20]

因此,齋天席位所奉請的「鬼子聖母尊天」,即是「訶利帝喃尊天」。但隨手搜尋了一下,看到還是有因為很多道場,把這兩者分開,其中不乏知名寺院道場,甚至還有說訶利帝喃尊天是東嶽大帝的。為正視聽,特別花了一點時間,整理出藏經中相關資料,與各位法友分享。


    供佛齋天所請供的代表20150220



[1] .弘贊,〈供諸天科儀〉,CBETA, X74, no. 1493, p. 637a9
[2] 可破暗,可照夜,則秘藏法寶,閻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為二十天。
[3] 《供諸天科儀》訶利帝歡喜母訶利帝,華言惡賊。昔中天竺王舍城內山邊,有一娑多藥叉,擁護人民。於自族類娶妻,未久,生一女,客貌端嚴,諸藥又眾,見皆歡慶,因立名曰歡喜。年漸長大。時北天竺健陀羅國藥叉半支迦(或云德叉伽) ,娶歡喜為妻。由彼前身為牧牛女,將五百庵沒羅果,奉施獨覺。發惡願故,每語夫曰:王舍城人所生男女,我欲盡取食之。夫屢遮不許。後生五百子,最小者名曰愛兒,女名功德天。恃子豪強,不受夫諫,人生男女,取而食之,王臣驚怪,祭祀不除。護城神於夢中告諸人曰:汝等男女,咸被歡喜藥叉所啖。諸人答曰:食我男女,則是惡賊,何名歡喜?因此喚為訶利帝
時諸人民,俱往佛所,求作調伏。佛以缽覆其愛兒,彼搥胸悲泣,天上人間,俱覓不見。多聞天王,教令歸向世尊,佛使受戒,施他無畏,從佛教敕,即見愛兒。佛為說法,遂證須陀洹果,亦呼諸子同依佛戒,不惱人民。西國寺院廚中,多設其像事之。飲食豐足無缺。凡人無子息者,求之得子。有疾病者,禱之則安。五百子皆為神王,統領萬鬼眾,故亦呼為鬼王母也。(CBETA, X74, no. 1493, p. 643a03-a22
[4] CBETA, T21, no. 1261
[5] 《金光明經》:「『訶利帝南鬼子母』等、及五百神,常來擁護聽是經者。」(北涼曇無讖 譯,CBETA, T16, no. 663, p. 350b12-14
[6] 《國清百錄.金光明懺法》:「一心奉請 大梵尊天 三十三天 護世四王 金剛密迹 散脂 大辯 功德 『訶利帝南鬼子母』等五百徒黨。一切皆是大菩薩。亦請此處地分鬼神 (三遍召請)。」(CBETA, T46, no. 1934, p. 796b11-b14
[7] 《翻譯名義集》:[南]《光明》云南」,此標語;鬼子母等,此顯涼言。名雖有二,人秖是一。故律中明「鬼子母」,後總結云「時王舍人眾,皆稱為『訶離帝母神』」。《寄歸傳》云:西方施主請僧,齋日初置聖僧供,次行眾僧食。後於行未,安一盤,以供母。(宋.法雲法師,CBETA, T54, no. 2131, p. 1078a16-a21
[8] 《重編諸天傳》,宋.行霆法師述,CBETA, X88, no. 1658, p. 421c21-22.
[9] 《重編諸天傳》,宋.行霆法師述。《顯正論》云:鬼子母父名歡喜夫名圓滿具足藥叉姉名炙匿妹名摩尼鉢。鬼子母生一千子在閻浮提最小者名愛奴偏所憐惜常食人子佛為化彼將愛奴鉢下藏之。母於天上人間覓之不得佛遂化之令僧施食與之。《鬼子母經》云:有一千子皆為鬼王一王統數萬鬼眾。五百在天上嬈諸天五百在世上嬈帝王人民或自稱林木神、水神、地神、船車宅舍。晝夜夢𥧌恐怖作恠。佛為受五戒得須陀洹白佛言:『我欲止佛精舍旁。呼千子凡天上人間無子息者我當與之。』姊名炙匿主人產。妹名浮陀羅尼鉢主天上人間鬼。四海船車治生財產。《陀羅尼集》云:鬼子母夫名德叉迦大兒名唯奢叉次兒名散脂大將小兒名摩尼䟦陀女名功德天
《寄歸傳》云:西方諸寺,𦘕天母抱一兒於膝,乃四天王之眾,有疾病、無兒膝者,饗食薦之,咸皆遂願。其名號也,或云『母』。《光明》中連稱『南鬼子母』等及五百神,《百錄》云『南鬼子母』等五百眷屬。今古多疑為二神,故多不同。今準《孔雀經》云「散脂迦大將,母及五百子」,則知只一神也。又〈母真言法〉云:𦘕作天女像,金色身,著天衣,頭冠纓絡,坐寶臺上。垂下兩足,於足兩邊𦘕二孩子,傍其臺立。於一膝上,各坐一孩子;又在懷中,抱一孩子。於右手中,持吉祥果。又其中自云:『我本藥叉女,如來授我三歸依。』其𦘕像法,與前《寄歸傳》文亦大同。是知止是一天,主人間男女。而鬼主母由授歸戒。故旁為呼千子,同依佛宇,不惱天人。讚曰(有呪曰:唵弩弩莾哩迦呬帝娑婆訶)
南鬼子母 四王所統為藥叉 父名歡喜居凡地 夫乃圓滿德叉迦
親生千子閻浮果 半居人世半天魔 女功德天吉祥者 長男立字號唯奢
妹名浮陀摩尼鉢 主領財產及舡車 小兒愛奴偏護惜 或號之為尼䟦陀
由茲鬼眾數無量 食人男女日偏多 我佛化之以方便 取子琉璃鉢覆遮
徧往四天無覔處 却來佛所願回邪 既授三歸持不殺 令僧施食飽河沙
旁招千子咸興善 却依佛宇護禪那 人有新產令無害 求男女者裔其家
此實一切鬼之母 敢因法會薦香花 (CBETA, X88, no. 1658, p. 431c12-432b02
[10] 《金光明經照解》問答釋疑〉二十二問:〈鬼神品〉曰「南鬼子母等」,懺儀因之亦列二句,由此二句,故塑繪者,「帝南」作男相,「鬼母」作女相,如此所作,還應名實否?
釋曰:此不諳聖教者,妄造也。當知經列二句,其實只目一人,但是華梵兼舉耳故。譯梵曰梵語「,南梁言「鬼子母」是也,此兼舉義,經論多之。如云「懺摩」,此翻「悔過」,今言「懺悔」亦兼稱也。欲知「鬼母」得名「南」,詳見〈四王品〉鬼子母下注。(宋.宗曉,CBETA, X20 ,no. 361, p. 535c16-c23
[11] 《金光明經照解》,宋.宗曉:大藏又有《鬼子母經》一卷,云母有千子,皆為鬼王,統領萬鬼,五百在天,嬈於諸天;五百在世,嬈於人民,或稱山林地神等。母從佛受戒,得須陀洹果,自言:『天上人間,無子息者,我當與之。』〈母真言法〉,畫鬼母形當作天女,身真金色,著天衣、頭冠瓔珞,坐寶臺上,垂雙足。於足兩邊,畫二子傍立,於二膝上各坐一子,懷中又抱一子,右手執吉祥果。(CBETA,X20, no. 361, p. 510c11-c19
[12] 《准提三昧行法》明.受登 集(CBETA, X74, no. 1481, p. 550b05-b11
一心奉請 無能勝菩薩 多羅菩薩 母菩薩 及一切大忿怒持明王眾
此可燒香立請,比丘不須致禮,俗眾須禮。「無能勝」,本是地藏菩薩,外現佛部中大忿怒明王。自居右位,居左者為妃,地婆訶羅。金剛智二譯,並存梵云「阿鉢羅氏多」。聖者「多羅」,是觀音眷屬,其狀如中年女人,合掌持青蓮,微笑鮮白衣,為持明王也,二位各有經呪別行。」,藥叉女也,即鬼子母,有五百眷屬。《金光明》中,與四王、密跡同列。《瑜伽教王經》云:「時徧照金剛如來,入夜叉女,善作歡喜眾,成就金剛三摩地。出此定已,即說夜叉女真言,其真言法,能令諸夜叉女等,為持誦者,皆來現前,作成就事。在輪壇中,原是忿怒明王,今據前二譯經,同名菩薩。
[13] 《法華指掌疏》,清.通理:鬼子母,非十女類,故另舉之。梵名「母」,有千子,皆大鬼。因少子愛奴,為佛所攝,以鉢覆之。母率諸鬼,盡其神力,不能啟鉢,求佛哀愍。佛為授戒,發願有道場處,便往守護。今為護經,率其子屬,隨十女俱詣佛所。(CBETA, X33, no. 631, p. 687a06-a10
[14] 《釋門正統》神煥:字堯文,湖之安吉人。學於慧覺,同門推㧞萃。紹興間主思溪覺悟,講訓之餘,唯事著述。大部難文,先達出義,未盡者,悉明辨之。凡一百章,世稱『煥百章』。以諸方供天,位次不定,乃考究大藏,參以祖言,全以己意,作諸天傳,其序曰:「據《百錄》,安功德天座在佛左;道場若寬,更安大辨及四天王座在右。則知世人或七,或十六、十八、二十一位,皆唯〈鬼神品〉,任其增減耳。今欲定尊卑,列昭穆,良亦甚難。只如鬼子母乃羅剎也,豈得與大梵同列?有女名功德天,男名散脂大將,今以功德天居上,梵釋次之,後列散脂、鬼子母,非失序耶?予嗟習俗之迷,未有表章者,因檢尋大藏,作諸天列傳,排出位次,隨位釋之。葢天有主客,有男女,有本迹,有顯晦。大梵為三界主,帝釋為三十三天主,四王為八部主。若功德、大辨,但客寄耳。功德寄北天,大辨寄山澤,初無主領,茲所謂有主客也。功德、大辨、樹神等,竝女質、梵天、四王等,竝男身,茲所謂有男女也。金剛密跡五百徒黨,皆大菩薩,本也;現居神像,迹也,茲所謂有本迹也。大辨對佛宣揚正法,雖位處客天,身拘女質,而言行則顯,或但作影響眾,不事敷揚;縱權有統王,現丈夫形,而言行則晦,茲所謂有顯晦也。知此四端,可與言天矣。如(案:加?)日月光明,照世故;加摩利支,救兵才難故;加娑竭羅,保風雨故;加燄摩羅王,冥界故,共二十一位。若合同鬼子母,即二十位耳。」觀師云:只數百字,囊括諸天,發誓護持之意盡矣!(宋.宗鑑,CBETA, X75, no. 1513, p. 340a01-a24
[15]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三供天:煥法師(案:神煥)以天位失序,甞述『天傳』,謂梵釋四王,皆有君主號令之權。功德則寄於北天,大辯則寄於山澤,此為有主客義也。功德、大辯為女,梵釋之天為男,此為男女義也。密迹眷屬,皆大菩薩,是為本;現居神像,是為迹,此有本迹義也。功德、大辯,處客天,示女質,而能對揚佛化,則謂之顯;餘雖影響,而言行不揚,則謂之晦,此有顯晦義也。知此四端,可與言天矣!(宋.志磐撰,CBETA, T49, no. 2035, p. 321a10-a18
[16]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三,述曰磐(案:志磐)甞案煥師義述供天禮文(板在東湖尊教寺塔局)定十六位先梵釋次北天。法智謂經家先標北方者西土以北方為上次東南西天次功德大辯。若摩利支韋馱二天是明智住南湖日加入之(事見本傳) 次密迹散脂樹神地神鬼母二十八部共十六位以此為定。
此翻惡賊蓋是鬼子母未受戒時食王城男女居人怨之故作此目。今既護法須當削去。煥師天傳曉石芝光明助解並云經中雙舉秖目一人。」(淨無住居月波日,每當歲旦修懺,必於天位刪去南,一不令稱唱。謂祖師但順經文,失於刪削。然哉)舊立十二位者依懺儀也。十四位者後人加樹神地神也。十六位者加摩利韋馱也。或加日娑竭羅龍等或為十八或為二十。雖據經文實為汎濫。世有霆師天傳者正墮此弊也(詳見諸天禮文)。(宋.志磐撰,CBETA, T49, no. 2035, p. 321a19-b05
[17] 《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日本.天台沙門安然集(CBETA, T55, no. 2176, p. 1128a03-a10)。
母經》一卷 (內云母真言法,不空譯。貞元新入目錄,圓覺海列外題,仁運列內題)
 母因緣經》一卷 (貞元云是說一切有部律中緣起義淨鈔出,故不入藏)
 
《鬼子母經》一卷 (貞元小乘錄中載之)
 《大藥叉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一卷 (亦名訶利帝母法,不空譯。貞元新入目錄海仁珍圓覺)
 
《梵字歡喜母真言》一本 ()
[18] 《釋氏要覽》卷上,宋.釋道誠 集,〈出生〉:律云:「眾生食即為鬼子母也。」毘奈耶云:「母為求愛兒,佛為受三歸五戒已,白佛言:『從今何食?』佛言:『勿憂!於剡部洲,有我弟子,每食次,出眾生食,施汝,皆令飽滿。』」鈔云:「出生,或在等供前後,隨情安置。今詳若食是米、麫所成者,方可出之。或蔬茹不用,緣物類不食,翻成棄也。如《愛道經》云:『出生餅如指甲大。』又〈出生偈〉云:『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七粒遍十方,一切鬼神共!』(以食出生時。默誦此偈)CBETA, T54, no. 2127, p. 275a16-a25
[19] 《金光明經照解》,宋.宗曉。『鬼子母及五百鬼子』:《毗奈那雜事》云:昔王舍城,有二藥叉,一曰婆多,一曰半遮羅婆多生女,曰歡喜遮羅生男,曰半支迦。二人父母,先曾指腹為親,支迦即娶歡喜為妻。始過三日,歡喜言:『我欲食王城男女。』夫止之,不從。續生五百子,最小曰愛兒。五百成立,母恃之,遂竊食人子。眾不知所因,卜師云:『是藥叉所作。』雖祭之,亦不免。時有一神,示夢云:『是歡喜藥叉作祟,當往告佛。』眾言:『彼是惡賊,何名歡喜?』因此遂呼為訶棃帝喃眾往白佛,佛乞食次,但見愛兒,即以盋覆之。母歸,失子顛狂,徧界尋覔不見,多聞天言:『汝若歸佛,即得見也。』遂往白佛,佛言:『汝有幾子?』答:『有五百。』佛言:『五百失一,如是苦惱,況佗一子乎?』母曰:『乞誨於我!』佛即為受三歸五戒。母又白言:『我等今何食耶?』佛言:『我勅諸弟子,每日食次,施眾生食,并於行末設食一盤,呼汝名供之。』佛又付囑應護僧尼等。(CBETA, X20, no. 361, p. 510b21-c11
[20] 《四分律名義標釋》,明.弘贊 輯,〈鬼子母〉:此是過去世時鬼子母。若今鬼子母者,昔王舍城內山邊,有一藥叉神居止,名曰娑多,擁護王臣民眾,常無饑儉。於自類族,娶妻未久,遂生一女,容貌端嚴,見者愛樂,諸藥叉眾,咸皆歡慶,因即立字,名曰歡喜。年漸長大,時有北方健陀羅國,半遮羅藥叉子,名半支迦,娶歡喜為妻。由彼前身,發惡邪願,習氣力故,語其夫曰:『我意欲得王舍城中,現在人眾所生男女,皆取食之。』夫遮不許,彼心不允,懷瞋且默。後乃次第而生五百子,最小者名曰愛兒,恃子豪強,欲行非法。夫頻勸誨,竟不受言,便於王舍城中所生男女,次第取而食之。人民痛惱,不知何所災橫?王聞驚怪,問卜,乃知藥叉所作,即辦飲食,處處祭祀,而災不除。時護城神,於夢中告諸人曰:『汝等男女咸被歡喜藥叉之所食噉,宜往世尊處,所有災苦,佛當調伏。』諸人報神曰:『此既取我男女充食,則是惡賊藥叉,何名歡喜?』因此諸人皆喚為『訶梨底藥叉女』(經云『南』,今言『鬼子母』,即是也)
王舍城人,聞是事已,皆往佛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此藥叉女,長夜作不饒益,我等所生男女,咸盜充食。唯願世尊!憐愍我等,為作調伏。』爾時世尊,默然受請,以鉢覆其愛兒。彼藥叉女,不見愛兒,搥胸悲泣,處處尋覓,巡歷城邑、諸山河池、四洲地獄、多聞天宮、須彌山頂,皆覓不見,遂哀告多聞天王。天王報曰:『宜可速往世尊所,而作歸向,令汝得見。』彼聞歡喜,至世尊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我久離別小子愛兒,唯願慈悲,令我得見。』佛言:『汝有幾子?』答曰:『有五百兒。』佛言:『五百子中,一子若無,有何所苦?』答曰:『世尊!我若今日不見愛兒,必吐熱血,而取命終。』佛言:『五百子中,不見一兒,受如是苦,况他一子,汝偷取食,此苦如何?』答言:『此苦倍多於我。』佛言:『汝既審知愛別離苦,云何食他男女耶?』答言:『唯願世尊,示誨於我。』佛言:『可受我戒。王舍城中,現在人眾,皆施無畏。若能如是,得見愛兒。』答言:『世尊!我從今已去,依佛教敕,皆施無畏。』時佛令彼得見愛兒。於時訶梨底歸依如來,請受禁戒,城中人眾,皆得安樂,離諸憂惱。既受戒已,無所食噉,佛令苾芻眾,每於食時,行末設食一盤,呼其名字并諸兒子,皆令飽食。復付囑令於贍部洲中僧尼住處,佛法未滅已來,常當晝夜,勤心擁護,勿使衰損,得安樂住。
時諸苾芻,請世尊曰:「訶梨底母,先作何業,生五百兒,吸人精氣,食王舍城人所生男女?」佛言:「乃往過去,時世無佛,唯一獨覺,出現人間。時王舍城中,為大節會,有五百人,各各嚴身,持諸飲食、音樂,共詣芳園。路逢見一懷娠牧牛女人,持酪漿瓶,諸人告言:『可來舞蹈,共為歡樂。』便共舞蹈,由此疲頓,遂即墮胎。諸人向園,女懷憂住,便以酪漿,買得五百菴沒羅果。時彼獨覺前來,女見頂禮雙足,持果奉施,投身於地,合掌發願:『我今於此真實福田所施功德,願我當來生王舍城,此城中人所生男女,我皆取食。』時彼牧牛女者,今訶梨底藥叉女是,由昔奉施獨覺五百菴沒羅果,發惡願故,今生王舍城,作藥叉女,生五百子,吸人精氣,食噉城中所有男女。(出根本律,詳在彼文,此不備錄)。(CBETA, X44, no. 744, p. 664b04-665a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