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稱
「綾」是布帛很細緻的,有一點點花紋,它的紋彩好像結冰的紋路,白白的一層層的、冰剛結時,碎碎冰的那種感覺;或者是有花卉的紋面,也叫綾。
「羅」也有一個名稱叫作「綺」,羅跟綺差不多。織采為文叫錦,就是把布織成種種鮮明光彩華麗的圖案,織素就是白色的叫綺,所以綾跟羅都屬於素色的。「綾」的紋路是比較簡單的,「羅綺」是圖案比較複雜的。
「錦」是圖樣非常的華麗,色彩非常的鮮艷,所以鮮明美麗的布疋就叫作錦,像亮麗的雲霞一樣叫「錦繡」。我們常常錦繡加起來一起來看,「錦繡」是同一類的。
「紗」是布料非常輕薄。
「綾羅」是色彩比較素的布,「錦繡」是比較華麗鮮麗的布,質地比較輕薄的就是「紗」。所以「綾羅錦繡紗」就是不同質料、紋路色澤的布疋,都是做衣服的布。
所以這三句是我們供養衣服,有綾羅錦繡紗各種各樣布的種類,有貼了金片的掛子,非常的華麗,難以描畫、難以形容。
[7] 「波斯匿王捨袈裟」典故,出自《百緣經》卷九〈聲聞品〉: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候,波斯匿王的夫人懷胎滿十月,生下一個男孩子,長得非常的莊嚴殊勝,而且最特別的就是他身上披著出家人的袈裟,並且生下來就會講話:
「父王啊!如來世尊有沒有在啊?大德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這些佛的弟子在不在啊?」
波斯匿王回答:「都在啊!」
王子:「唯願大王為我設供請佛及僧!」
「父王啊!如來世尊有沒有在啊?大德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這些佛的弟子在不在啊?」
波斯匿王回答:「都在啊!」
王子:「唯願大王為我設供請佛及僧!」
王子請波斯匿王為他設供養佛以及佛的諸大弟子,波斯匿王就請佛入宮。見了太子,佛就問他:「你知道你在迦葉佛的時候,是三藏比丘嗎?」
王子:「是的!」
佛:「你在母胎裡面好不好啊?」
王子:「蒙佛的恩德,還活得過去。」
王子:「是的!」
佛:「你在母胎裡面好不好啊?」
王子:「蒙佛的恩德,還活得過去。」
波斯匿王跟夫人看新生的兒子跟佛的問答,也很高興,就請示佛陀:「佛啊!我這個兒子什麼福報,今生出生就能夠說話,還可以跟佛對答,談以前的事情?請佛講講我這個兒子,是什麼因緣?」
於是佛說,賢劫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叫迦葉佛,帶著比丘到處遊行教化。到了迦翅王的國家,有一個王太子叫作善生,看到佛以後,深生信敬,回到皇宮就跟大王講:「我要出家修行。」國王當然捨不得,不允許:「我就你這麼一個兒子,你將來要繼承我的王位來養育老百姓,不可以讓你出家的啊!」
王子聽了這個話以後,就非常憂愁,不吃飯,絕食了六天。群臣百姓都跟國王講:「太子已經六天不吃了,再這樣下去可能就活不了了,希望大王能夠同意他出家,可以緩和一下。」於是大王就跟太子講:「我同意你出家,可是有條件,假設你能夠把三藏經典都讀會了,我就同意你出家,然後你可以見我。」父王是想大概他讀不會,等到他讀會了,我幫他娶老婆、登上王位,就出不了家了,作為緩兵之計。沒想到太子宿世根性很利,很快的就把三藏讀通利了,就來見國王:「他說我都讀好了,所以我就出家了。」
國王很歡喜,已經是這樣的因緣,因此讓這個國家裡面所有的財物都使他享用。於是王子比丘聽了佛的教導以後,就取了很多的財物,施設百味飲食,供養迦葉佛跟兩萬個比丘,而且每一個比丘都供養他們三衣六物。因為供養兩萬個比丘三衣六物的功德,所以不墮惡趣,而且天上人中出生都有袈裟裹身而生,到了今天值遇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佛法中間,所以有袈裟,可以出家得道。大家聽到佛講這個因緣,都非常的歡喜。
所以「波斯匿王捨袈裟」不是波斯匿王,是波斯匿王的兒子前世布施兩萬個比丘的因緣,所以一出生就身裹袈裟,這個「衣」是出家人的袈裟。
[8] 《釋氏稽古略》卷一提到,禪宗的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他是華氏國人,是瞿曇氏,從脅尊者得法。他到了波羅奈國,有一個馬鳴大士要皈依他出家,十一祖就為大眾說:「這個馬鳴大士,前世為毗舍利的國王。這個國家有一類很貧賤的人,貧窮到沒有衣服穿,像馬一樣裸露身體,因此國王憐憫這些貧賤的人民,所以運他的神通,分身變成很多很多的蠶,讓他們可以把絲抽出來做衣服。後來生在中印度的時候,感受到前面這些馬人、感念他然後悲鳴,所以叫作『馬鳴』。」
所以這個「馬鳴王菩薩」,就是馬鳴大士,他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曾經當國王,因為憐憫人民沒有衣服穿,所以用神通分身為蠶,使老百姓能夠有衣服穿,所以叫作「誓願神通化」──用神通來度化這些低賤有情眾生,所以也是供養眾生衣服,他是用神通來供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