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回向第三十七
一、由著果報不得解脫。[2]
二、先度眾生然後成佛。
三、代眾生回向佛道。
(一)六道諸品類。
(二)三乘的聖者。
(三)世間跟出世間所有的善業。
四、代所有一切眾生回向。
一、由著果報不得解脫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已得發心,辦所辦竟,[3]次復應須以前功德,[4]各發回向。何以故爾?一切眾生所以不能得解脫者,皆由著於果報不能捨離;若有片福一毫之善能回向者,則於果報不復生著,便得解脫,優遊自在。[5]所以經嘆:「修行回向,為大利益!」[6]是故今日應發回向,兼勸一切不著果報。[7]我等相與,先應至心,五體投地,歸命敬禮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堅出佛
南無安闍那佛
南無增益佛
南無香明佛
南無違藍明佛
南無念王佛
南無蜜鉢佛
南無無礙相佛
南無信戒佛
南無至妙道佛
南無樂實佛
南無明法佛
南無具威德佛
南無至寂滅佛
南無上慈佛
南無大慈佛
南無甘露王佛
南無彌樓明佛
南無聖讚佛
南無廣照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二、先度眾生然後成佛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覆護。一切行願,皆得圓滿。
若未得道中間猶滯生死者,以此願力,[10]令此大眾在所生處,身口意業恆自清淨。常發柔輭心、調和心、不放逸心、寂滅心、真心、不雜亂心、無貪吝心、大勝心、大慈悲心、安住心、歡喜心、先度一切心、守護一切心、守護菩提心、誓等佛心,發如是等廣大勝妙之心。[11]專求多聞,修離欲定,饒益安樂一切眾生,不捨菩提願,同成正覺。
[1] 三十七章是「發迴向」,三十八章是「代發迴向」,這兩章有什麼不一樣?三十七章是「發迴向」是等於代六道眾生迴向佛道,三十八章是「代發迴向」是效法菩薩的種種難行能行、利益眾生的菩薩行,是我們大眾效法菩薩而行迴向。
整個《梁皇寶懺》,是一章節一章節的往下推進,所以前面一開始就要歸依三寶、斷疑、發菩提心,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怎麼樣開展道法,把道法的根基紮穩;然後解冤釋結;從第十四章開始一直到三十六章,為六道眾生禮佛懺悔發願。《梁皇寶懺》七個精神──歸命三寶、禮拜懺悔、發菩提心、發願回向、因果業報、解冤釋結、神通感應,這七個精神基本到三十六章都已經出現、已經圓滿,所以在這邊特別把前面所做的種種功德,做一個整個的含括。
「果報」就是世間種種的緣起──天宮、人王、世間的山河大地、種種的富貴榮華、種種的安樂、六塵五欲……,都是我們所造眾緣現起的果報,因為我們心念動轉,眾緣就現前。如果我們執著這個果報,就是執著這些天宮、人王、山河大地、富貴榮華、六塵五欲、種種的安樂為真實;若執著這一切六塵五欲是真實的,那麼就旋轉交雜混雜在這裡面,形成虛妄、執取、愛憎種種的善惡的造作,就在你心的執著,跟六塵五欲的混雜交融中間開展,所以就不能捨離生死。
生死就在種種緣起的萬法中間、人我之間,山河大地、六塵五欲之間,形成所謂生死的流轉。所以禪宗的祖師講:「善上果位,何況惡?」就是說不要說惡法,善法我都不做。為什麼善法都不做呢?不是不做善法,是做一切法而不著一切法,是名不做法。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禮懺梁皇,代一切眾生懺悔發願,可是所成就的無量的善功德果報,都不執著;若有執著,就掉入功德的業果中間,就混雜在這一個業果中間而不能出離。所以這一句話是告訴我們:「生死輪迴與解脫出離的關鍵,就是不能夠執著。」這個「著」字,就是這一段的核心字眼。
在我們的智慧還沒有辦法到達空慧之前、還沒有辦法空掉對於果報的執著,那就把它往佛道去轉,做為我修行佛道、解脫、開悟見性的資糧,不陷落在這個果報中。把這些布施出去,讓很多人來學習佛法,把這些果報回向到修行菩薩道、解脫道,這一些功德就不做為生死輪迴的推動,而是我行菩薩道解脫道的資糧、助緣,這就是回向的義涵。
[8] 行菩薩道很辛苦,很容易退轉,因此要誓莫退還。《金剛經》云,雖度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可度,無有我、人、眾生、壽者相。若菩薩有我、人、眾生相,即非菩薩。沒有所度的眾生,也沒有能度的菩薩;因為如果有能度的眾生,若看到這些頑強惡劣的眾生、地獄那些殺父殺母-惡知惡見邪知邪見的眾生,就會退失你的道心,唯有空性的智慧,才能夠於度眾生中間不退轉──這是無著菩薩在解釋《金剛經》的菩提心「沒有眾生相」的這一段中,所特別提出來的。所以中國禪宗要先開悟見性以後再度眾生,是有其道理,這是佛法的根本本質。
六度跟空性見性之間,不同在什麼地方?六度是還沒有見性之前,練心、培養資糧的一個過程;而六度中也有禪定般若,就是要靠禪定般若跟前面的五度融合,所以叫做「五度如盲,般若為導」,這是行菩薩道的非常重要的知見。
[11] 還沒有成道以前,還在生死中間的時候(因為成道以後,才能夠以道力拔濟眾生),在還沒有成道之前,遇到世間剛強頑劣的眾生,我們可能會退失所謂利他的心,所以要我們得道;可是還沒有得道,還是要修行菩薩道,因此就要靠我們的願力,重點還是我們的心。所以下面舉出了很多的心,總而言之就是「發起廣大勝妙之心」。我們所有的生死流轉、還有出離開悟,都是這顆心在做主,還是心為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