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慈悲道場懺法》卷六 -- 解怨釋結第九之餘:懺悔意惡業



                (3) 懺意業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得懺身、口罪竟,次復應須清淨意業。
                 A. 說明懺意業的內涵 [1]
                        a. 滅身事由心造 [2]
一切眾生輪迴生死不得解脫者,皆由意業,結集牢固,十惡五逆,必由意造,故佛誡言:不得貪欲、瞋恚、愚癡邪見,後墮地獄,受苦無窮。今日相與共見,[3]心之驅役諸識,[4]亦猶君之總策其臣,[5]口發惡言、身行惡行,[6]於六道中,能招劇報。[7]當知滅身,事由心造。

                        b. 懺悔當防護其心 [8]
今欲改悔,先挫其心,次折其意。[9]何以故爾?經言:制之一處,無事不辦。[10]當知潔心是解脫之本,淨意業是進趣之基,[11]三途劇報不來,惡道眾苦不往。[12]然身口業麤易遣,意地微細難除,[13]如來大聖、一切智人,於身口意,始得不護,況凡惑愚夫,而不守慎?[14]若不折挫,未見其善,[15]是以經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16]豈得不護?[17]
                        c. 意趨六情流轉時 [18]
相與無始以來,及此一形,無明起愛,增長生死,亦能具足十二苦事、八邪八難,三途六道輪迴流轉,無不經歷,如是諸處受無量苦,皆由意業構起怨對,念念攀緣未曾暫捨。[19]扇動六情,[20]馳役五體,[21]輕重惡業,無不備造。或身口不遂,心增忿毒,更相殺害,無憐愍心。[22]若自微有痛癢,不可抑忍,比至在他,唯恐楚毒不深。見人之過,志願宣說;自有愆失,不喜他聞。有如是心,實可慚愧!
                        d. 意地瞋心大道怨賊
又意地起瞋,大道怨賊,所以經言:刦功德賊,無過瞋恚。[23]華嚴經云:佛子若起一瞋恚心,一切惡中,無過此惡。[24]何以故爾?起一瞋心,則受百千障礙,[25]所謂不見菩提障、不聞法障、生惡道障、多疾病障、被謗毀障、生闇鈍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近惡知識障、不樂賢善障、遠正見障,乃至離佛正教、入魔境界、背善知識、諸根不具、生惡業家、生於邊地,如是等障,不可具說。我等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應有無量無邊瞋恚惡心,乃至起瞋不避親族,何況六道諸眾生等?及其煩惱猛毒,不復自知,但事不得為,心想則何所不念?[26]若使得遂心意,則誰不被困?[27]故天子一怒,伏屍萬里。[28]降斯已還,空自紛擾。[29]鞭撻捶縛,有諸罪過,[30]當此之時,何處應言我依善誡[31]唯恐苦酷,不深不重。[32]是意地惡,通於有識,[33]智愚不免,豪賤共有,未嘗一日,慚愧改悔。[34]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瞋恚苦惱,意慮幽深,[35]雖復欲捨,對境已發,動與惡俱,念念相觸,何時當得免離斯苦?[36]大眾既知其罪,豈得晏然而不改悔?[37]相與今日,懇到披誠,懺滅此罪,宜各人人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懺悔瞋恚之心
 以上這五段可以看到,反覆的強調來懺悔我們的意念,而意念裡面當然含了貪瞋癡三毒,可是為什麼在第四、五條,特別把瞋恨提出來呢?
 其實造惡業,最重要的當然是三毒,可是真正去傷害眾生的是瞋恨心,瞋恨心是因為貪不得,所以起瞋恨心;瞋恨心是因為愚癡、不了解事物,所以起瞋恨心。所以從這個先後的次序,作為造惡業的主要動能以瞋恨心為主,所以惡業的根源,主要最親近的根源是瞋恨。當然再往前推的源頭,是貪欲跟愚癡,愚癡的前面就是無明,所以煩惱有先後的差異。所以在懺意地的理論裡面,特別強調了懺悔瞋恨,主要就是瞋恨是作為惡業發動最重的動能。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無所負佛 
南無月相佛 
南無電相佛 
南無恭敬佛 
南無威德守佛 
南無智日佛
南無上利佛 
南無須彌頂佛 
南無治怨賊佛 
南無蓮華佛 
南無應讚佛 
南無智次佛 
南無離憍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常樂佛 
南無不少國佛 
南無天名佛 
南無見有邊佛 
南無甚良佛
南無多功德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師子相佛 
南無樂禪佛 
南無無所少佛 
南無遊戲佛
南無師子遊戲菩薩
南無師子奮迅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B. 總懺意業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無量無邊自在力,受等今日向四生六道父母師長一切眷屬,懺意所結,一切怨對,若對非對、若輕若重,已結之怨,願懺除滅;未起之怨,不敢復作。仰願以三寶力,同加攝受,哀愍覆護,令得解脫!等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以意惡業因緣,於四生六道父母師長一切眷屬,結諸怨對,若輕若重,今日慚愧,發露懺悔,一切怨對,願乞除滅!
                 C. 懺貪瞋癡三毒
                        a. 懺貪心
又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依三毒根,起於貪心,因於貪使,起於貪業。若幽若顯,盡空法界,他所有物,起於惡念,我當取之。[38]乃至父母物、師長物、眷屬物、一切眾生物、諸天諸仙物,如是等物,皆念屬己。[39]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b. 懺瞋心
又無始以來至於今日,起於瞋業,晝夜燒然,一時一刻,無暫休息。[40]小不適意,便大恚怒,取諸眾生,種種惱害;或加鞭杖,或復沈溺,乃至驅迫饑餓,懸縛幽繫。[41]如是瞋罪,無量怨對,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b. 懺癡心
又無始以來至於今日,隨逐無明,起於癡業,[42]無惡不造,無有正慧,信於邪言,受於邪法,[43]如是癡業,結諸怨對,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D. 懺其它所有心裡面的煩惱
又無始以來至於今日,行十邪道,無怨不結,無業不造,念念攀緣,未曾暫捨,扇動六情,起諸結業。[44]或身口不遂其事,[45]心增毒厲,[46]乃至戲笑,構起是非。[47]不以直心,與人從事,[48]恆懷諂曲,無有慚愧。[49]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於六道中,受大苦惱,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E. 三業總懺
等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身業不善、口業不善、意業不善,如是惡業,於佛邊起一切罪障,於法邊起一切罪障,於諸菩薩賢聖邊起一切罪障。如是罪障,無量無邊,今日至誠,求哀懺悔,願乞除滅!
 F. 懺十惡業乃至五逆四重罪
又無始以來至於今日,身三、口四、意三惡業,五逆四重,無罪不作,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G. 懺根塵識和合當中所構起一切的惡業
又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六根、六塵、六識妄想,顛倒攀緣諸境,造一切罪,[50]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H. 懺犯三聚戒
又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於攝威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多有毀犯,身壞命終,墮三惡道:在地獄中,受無量無邊恆沙等苦;又墮餓鬼,無所識知,恆抱饑渴,受諸熱惱;又墮畜生,受無量苦,飲食不淨,饑寒困苦。又出生人中,墮邪見家,心常諂曲,信於邪言,失於正道,沒生死海,永無出期,三世一切眾惡怨對,不可稱計。唯有諸佛盡知盡見,齊如諸佛所知所見,罪報多少,今日懺悔,願乞除滅![51]




[1] 懺悔惡業的精神意涵,在梁皇寶懺裡是花了很多的精神來詮釋。因為佛法的修行是以正見為前導,佛法不是以神通、以神變來教化眾生,而是以正確的知見引導眾生,去洗滌他的身心、健全他的身心的行為而成就佛道,所以正法教的開展,就是正確的知見、正確的思想、正確理念的建立,是佛法住世弘傳最根本之道。
[2] 我們之所以會有種種的身口惡業,是因為心裡面起了惡念。
[3] 我們現在大家一起共同的共見。
[4] 我們共同的都發覺了解到心、意,趨使了我們的五根、我們的身口。
[5] 就像君王一樣,發號施令,就好像君王統領著百官大臣,統領身口及六根君王。
[6] 所以口發惡言、身行惡行,都是由於意地君王的發動。
[7] 由意所發出來的貪瞋癡邪見的惡念,使得我們身口惡行,遭受到三途痛苦的果報。
[8] 一切的惡業從心而起,所以懺悔必須要防護我們的心,才不致於讓心淪落造業。
[9] 先當挫折心意的意思。此是把文字分開來講,要把我們的心念,用挫子槌子把它敲斷。,把它折斷;就是槌子把它打斷,挫其心、折其意就是把我們不良不好的貪瞋癡邪見的念頭,消滅破壞。
[10] 經上說我們把心安住、集中在一個地方,就能夠成就一切的事。
[11] 心都是充滿貪瞋癡邪見的意圖,所以要讓我們的心集中在一起,要讓我們的心能夠淨潔,這就是解脫、趨向善道的根源,所以說是解脫之本、進趣之基。
[12] 也因為我們能夠潔心淨意,清淨我們的身心、集中心意,所以能夠不墮入三途惡道。
[13] 身口的造作行為比較粗淺,容易防範;可是心意裡面的貪瞋癡,很難除掉。
[14] 心念的不起惡念,要到佛的境界,身口意才可以不用去防護保護它。菩薩都還會有細微的妄想、還有意地的生滅流注,更何況我們凡夫呢?因此更應謹慎的防守。
[15] 如果不去調整我們的心念,就不是好的因緣。
[16] 要防範我們的意,像守城一樣怕敵人來進攻,要非常嚴密的來保守我們的城池;守口如瓶,像瓶子一樣有蓋子,不能打開。
[17] 豈能不防護我們的心念呢?
[18] 輪轉生死就是因為第六意識 ,它作為引導我們六根的一個主導的作用,也因為意識對於六根的主導,讓我們的六根放縱追逐於六欲,因此輪轉生死。
[19] 輪迴三途六道根源,都是因為我們的意念、我們的意業,構起發起的仇恨怨恨,心裡念念去追逐攀緣。
[20] 搧動我們的六根。
[21] 驅使著我們的軀幹。
[22] 如果不能夠滿足身口的需求欲望,於是心裡面就起忿恨心,就殺害,一點憐憫心都沒有。
[23] 就是搶走了。我們功德法財的賊,最大的就是這個瞋恚賊。
[24] 華嚴經也說,如果修學佛法的佛弟子們,起了一念瞋恨心,就是所有的最重的過。
[25]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起了一念瞋心,就會生起了無量無邊的障礙。因為瞋是一種對於眾生的一種隔離、傷害、負面的對立,若我們形成了隔離、負面的對立、傷害,可能其中的對象,就有我們的父母師長乃至種種的福德善根因緣,都被我們所隔離負面對立;所傷害的那一邊,因為為了要滿足我們的瞋恨,就會不顧一切、不顧後果、不顧未來,去隔離對立或傷害某一些因緣、某一些事物、某一些眾生,最後連帶把自己的種種善法因緣果報一起破壞掉。因為我們的瞋恨心本來要破壞我們不滿的對象,可是善緣就隱含、附帶的牽連在我們所要迫害的對象當中,而我們沒有查覺、不顧及到,所以就破壞掉。瞋念一起,所有的善的功德,都在這一念瞋心而破壞掉,所以說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比喻說心像火苗一樣的,我們的功德像一個大森林一樣,瞋心就像火一樣,把所有的功德燒燬,就像火把樹林燒燬一樣。
[26] 我們瞋心想要做一些壞事的時候,有時候還沒有辦法達成,心裡面就想什麼壞事都想得出來,可是做就不一定滿你的願。假設能夠滿你的願的話,就會做出很多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27] 假設能夠滿你的願的話,那麼可以說什麼人你都可以去傷害。
[28] 我們的心念瞋怒,它是會發起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有這個權力、能夠滿足你的心念、滿足你的瞋恨心的話,那麼很多很多的眾生,都會受到你的傷害。所以它就舉了天子一怒,伏屍萬里的比喻。
[29] 不是天子、沒有權力的話,內心裡面種種的紛擾、種種的忿恨之心、種種的罣礙。
[30] 你就想要去迫害你所瞋恨的對象,打他、綁起來苔行,用種種刑法來懲罰,來發洩你的瞋恨心。
[31] 當你對眾生發洩你的瞋恨心、滿足你的瞋恨心的時候,可曾想到說我應該要依止、要遵守行善佛陀的教法戒法,我不可以傷害眾生。有曾這樣想過嗎?有這樣去思考過嗎?
[32] 在起瞋恨的時候,就怕對於別人下手不夠狠毒、不夠重,給他的痛苦不夠深。
[33] 我們在意裡面的這種惡念,是涵蓋了所有的有情眾生,所有的有情都有意地的瞋恨惡念。
[34] 有智慧的、沒有智慧的,都不免;位於尊貴的、卑下的人,都有未嘗一日慚愧改悔,沒有一天想去起慚愧心,去改悔意地的瞋恚。
[35] 今天同在道場的大眾!我們反省知道瞋恚的煩惱,在我們的意地、在我們的心裡面,它是非常的幽深深重。
[36] 想要把它捨離,可是一對到境,心念就會發起瞋恨心,念念都會一直去面對這個境界,什麼時候才能夠離開這個瞋恨的煩惱呢?
[37] 所以我們知道每個人在心境裡面,都有很深很深的瞋恨惡念,怎麼可以悠悠閒閒的、好像沒事一樣(晏然:好像沒事一樣),很輕鬆的而不去面對、不去改悔呢?
[38] 指鬼神,指我們現前的眾生。所有他們的物品,我們都想要把他佔為己有。
[39] 是去劫奪他人的生命、或是生命所屬的資生物,這裡面比較著重的是資生的物品,包括有情眾生的色身,我們也會貪。貪以後會起其他的殺盜婬妄的過失。資生就是讓我們生命保持一些財物。
[40] 我們的瞋心晝夜燃燒,所以大家要常常反省我們的心念,在面對什麼樣的境,會起什麼樣的一種情緒。懺悔法門是最普羅大眾的一個方法,就是面對我們的惡業,我們很誠摯地承認,而且發願發心不再去造,這就是懺悔。懺悔重點是我們能不能夠控制心念,所以要常常的反省,去看我們的心念,讓我們的心能夠平息下來,讓我們的心不要再造作所謂的三毒。
[41] 用種種惱害、傷害眾生的具體行為,來突顯我們發動瞋恨的種種嚴重行為。
[42] 就是不明事理,搞不清楚狀況。癡就是因為分不清楚事實,沒有正確的分別。
[43] 正慧是分辨清楚。若思想不能夠分清楚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接受錯誤的這一面,就起了貪心、起了瞋心,根源就是愚癡,愚癡的最根源就是無明。所以十二緣起裡面,最根本的就是無明。
[44] 跟眾生結惡、造惡業,都是因為內心意念的發動,所以起種種的結業,根源還是在我們的內心。
[45] 沒有滿足我們身口的欲望。
[46] 於是心裡面的毒害、惡念就增加。
[47] 乃至在言談嬉笑之中,都搧動起是非。
[48] 心裡面始終是歪歪曲曲的,總是一些不好的東西。
[49] 跟人家相處,內心裡面都是奸詐巧偽的事,所以沒有慚愧之心。
[50] 在我們根塵識和合當中所構起一切的惡業,一併懺悔。
[51] 這麼多的惡業冤仇,只有佛才能夠知道。我們到底有多少冤親債主、多少的惡業積聚,不管多少,像佛知道這麼多,我們今日都懺悔,希望能夠除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