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慈悲道場懺法》卷六 -- 解怨釋結第九之餘:懺悔口惡業


                (2) 懺口業
                 A. 說明懺口業的意涵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得懺悔身罪,則身業清淨,所餘口過,復是一切怨禍之門,故諸佛誡不得兩舌、惡口、妄言、綺語,[1]當知諂曲華辭,[2]構扇是非,[3]為患不輕,[4]招報實重。夫人處世,心懷毒念,[5]口施毒言,身行毒行,以此三事加害眾生,眾生被毒,即結怨恨,誓心欲報,或現世獲願,或終後從心。如是怨結,備居六道,更相報復,無有窮盡,[6]皆由宿命,[7]非空所得。[8]當知身三口四,實眾惡之源!處俗者不行忠孝,死入泰山,便有湯火之酷;[9]出家者不樂佛法,所生之處,常與惡俱,[10]如此惡對,皆資三業。[11]三業之中,口業實重,乃至獲報,備諸楚毒,難曉之夜,不覺不知。[12]

                  a. 造口業之因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我等所以輪迴六道者,皆由口業,或復輕言肆語,[13]辯口利辭,[14]浮虛假飾,[15]言行相乖,[16]惡報自招,歷刦無免。豈得不人人悚然增到,懺洗此過!相與從有識神已來至於今日,口業不善,於四生六道父母、師長、一切眷屬邊,靡惡不宣,[17]出言麤獷,[18]發語毀暴;[19]朋遊聚話,無義而說;[20]指空為有,指有為空;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作言不作,不作言作,如是顛倒,反天易地,[21]自利傷物,[22]更相讒謗。言己則靡德不歸,[23]說他則何惡不往,[24]乃至品訴聖賢,[25]裁量君父,[26]譏說師長,謗善知識,無道無義,無所顧難。[27]世有幽厄,傷形喪命,未來楚痛,永刦嬰報。[28]且戲笑之頃,便能具足無量重罪,何況苦言以加一切?[29]眾等相與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以惡口業,於天道、人道有怨對者,於阿修羅道、地獄道有怨對者,於餓鬼道、畜生道有怨對者,於父母師長一切眷屬,有怨對者。等以慈悲心,同菩薩行,同菩薩願,普皆奉為歸命敬禮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淨斷疑佛 
南無無量持佛 
南無妙樂佛
南無不負佛 
南無無住佛 
南無得叉迦佛 
南無眾首佛 
南無世光佛 
南無多德佛 
南無弗沙佛 
南無無邊威德佛
南無義意佛 
南無藥王佛 
南無斷惡佛
南無無熱佛 
南無善調佛 
南無名德佛
南無華德佛 
南無勇德佛 
南無金剛軍佛 
南無大德佛 
南無寂滅意佛 
南無香象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善住佛
南無不休息菩薩 
南無妙音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B. 懺悔口惡業
                        a. 仰仗三寶力量
又復歸命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佛力、法力、菩薩力、賢聖力,令四生六道一切眾生,重使覺悟,同到道場。[30]若有身形拘礙,有心不得到者,願以佛力、法力、菩薩力、賢聖力,攝其精神,一切同到,[31]受某等懺口業罪。從無始無明住地以來至於今日,以口惡業因緣,於六道中,備起怨結。願以三寶神力,[32]令四生六道三世怨對,[33]所懺永斷,所悔永滅。
                        b. 懺惡口妄語業
某等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或以瞋恚、或以貪愛、或以愚癡,從三毒根,造十惡行。以口四惡,起無量罪。或以惡口,[34]惱亂父母、師長、眷屬,及諸眾生。或於父母,起妄語業;[35]或於師長,起妄語業;或於眷屬,起妄語業;或於一切眾生,起妄語業。或復見言不見,不見言見;或聞言不聞,不聞言聞;或知言不知,不知言知。或為憍慢,或為嫉妬,起妄語業。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36]
                        c. 懺兩舌業
又無始以來至於今日,起兩舌業,受他惡言,不能覆藏,向彼說此,向此說彼,使人分散,令他嬰苦。[37]或因戲笑,鬬諍兩家,離人骨肉,破他眷屬,讒亂君臣,紛擾一切。[38]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d. 懺綺語罪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造綺語罪,說無義語、無利益語,[39]或惱父母,或惱師長,或惱同學,乃至六道一切眾生皆起惱害。如是口業,所起怨對,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C. 回向發願
願以佛力、法力、諸菩薩力、一切賢聖力,受某等今日懺悔,令四生六道三世眾怨,一切怨結畢竟解脫,一切罪業皆悉除斷,畢竟不復起諸怨結。更入三途,畢竟不復,於六道中,楚毒相加。從今日去,一切捨施,無怨親想;一切和合,猶如水乳;一切歡喜,猶如初地,[40]永為法親,慈悲眷屬。[41]從今以去乃至菩提,三界果報,永不復受,斷三障業,除五怖畏,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各自深修,行大乘道,入佛智慧,一切願海,皆能滿足。六通三達,[42]無不明了,得佛三密,[43]具五分身,[44]登金剛慧,成種智果!

[〈解冤釋結〉懺悔的四個核心價值理論]
為什麼要懺悔?如何達到懺悔的功能?
第一點、佛法是正確的知見
 真正引導我們走向解脫、走向菩提之道的,是所謂的正法教,即是正確的知見、正確的理論、正確的觀點、正確的信仰。正見-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理論依據,在解冤釋結第九章裡面,對於為什麼我們要行懺悔的理論,花了很多的功夫來詮釋。
 從開始行懺悔時,有一條祈求佛力、法力、菩薩聖賢之力,就是三寶力,攝持一切的六道有情眾生,來到梁皇法會的道場前,接受我們的懺悔,跟我們一起共行懺悔的儀式。這個儀式、這個理論、這個行動,在解冤釋結裡面,出現最少五次以上的過程;這樣的頻繁出現,就是攝持一切六道眾生來到道場,它所代表的意涵,很重要就是彰顯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神通力。

第二點、虔誠的懺悔誠意
  我們現前面對跟我們有仇有冤的眾生,向他們親自懺悔。

第三點、證明發願
 在解冤釋結之後每一段,都要祈求諸佛菩薩的證明,然後祈願能夠令一切的有情眾生行菩薩道,同證菩提,這也是在每一個段落後面都會出現的一個思想。

第四點、具體發露懺悔
 向父母師長懺悔,懺悔身業、口業、意業,具體如何去發露我們種種往昔的惡業過失。

 這四點可以說是在解冤釋結裡面共有的精神,也就是說解冤釋結、在懺悔這一個主題裡面,把這四點提攝出來以後,就能夠掌握懺悔的核心價值,其他的部分就是成就四個核心價值的相關理論。


命名「慈悲道場」的精神
 梁皇寶懺原來名稱叫慈悲道場,因為從每一個段落──從第一章歸依三寶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整部梁皇寶懺,處處都是以六道眾生為慈憫關懷的對象。它的每一個章節,都是為了要成就六道眾生
都是為了要憐憫、拔除六道眾生的苦難,給與六道眾生法身清淨安樂的快樂,所以叫做慈悲道場。
 梁皇寶懺從第一卷到結束的過程之間,都是以慈悲一切眾生做為整個懺文的核心價值。整個懺文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每一個概念,都是以悲憫眾生、安樂眾生做為它核心的概念。所以梁皇寶懺的本名叫慈悲道場的理由就在於此。是拔苦,拔除六道眾生的三途乃至六道輪迴之苦;是與樂,給予六道眾生出離三界、出離三途、乃至能夠行菩薩道得到清淨,然後生生世世能夠安樂,乃至於成就菩提、成就十地的法身,最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法身的安樂。所以慈悲道場的精神,也可以從現在的解冤釋結章裡,看得非常清楚。







[1] 兩舌是挑撥離間。惡口是口出傷人。綺語是惑亂人心。
[2] 諂曲是歪曲的、諂媚的,講一些不與事實符合的話。華辭是講得很好聽。
[3] 搧動造出一些是是非非,讓人彼此互相懷疑猜忌鬥爭的話。
[4] 造得過失不輕。
[5] 人如果起了瞋恨貪欲心,就有了毒。
[6] 冤冤相報永無息。
[7] 都是我們以前所結的冤業。
[8] 不是憑空來的。
[9] 在家的人如果不忠不孝,死後就入泰山地獄,就是燒煮火烤的刑罰。
[10] 出家僧眾不安心於佛法,所投生的地方就會與惡業相纏。
[11] 這些冤仇,都會成就我們的三業。
[12] 我們因為口業的關係,受種種的三途痛苦,沒有出離的時機──找不到離開三途,找不到離開漫漫黑夜、冤冤相報的出口。
[13] 輕言肆語就是隨便、很輕率、很隨意的講話,不去顧慮到一些問題。
[14] 腦筋很快很聰明,所以講話很銳利。
[15] 浮虛假飾」是所講的話跟事實差距很大,講得很好聽,但跟事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16] 言行相乖是說跟做的,完全相背離不一樣。
[17] 是講。靡惡就是什麼不好的話都講得出來。什麼亂七八糟的話都講。
[18] 講出來的話非常的粗魯粗暴。
[19] 毀暴就是會傷人,讓人聽了很難過,講的話很傷人。
[20] 無義是沒有好的道理、沒有好的建議。朋友聚在一起,講的都沒有什麼好事,都是些沒有營養、沒有意義的話。
[21] 總而言之顛倒,就是把事情顛倒過來,黑的講成白的、有的講成沒有的,把天說成地、把地說成天,叫反天易地,就是完全不顧事實,愛怎麼講就怎麼講,對自己有利的就往這邊講、對自己沒有利就往那邊講,內心裡沒有是非善惡的標準,沒有羞恥心、沒有慚愧心,所以會顛倒黑白、反天易地。
[22] 講話為了要從別人那邊得到好處、滿足自己的欲望。
[23] 談到自己,什麼都是好的。
[24] 講到別人,什麼都不對、都不好。
[25] 品訴就是評論,是等級,是評論。就是把他分等分級,這個第一級、第二級聖賢……
[26] 裁量是給他打分數。對於我們的長官、君王、父母親,評判他做得好不好。
[27] 就是沒有道義,完全沒有任何的尺寸標準,愛怎麼做怎麼做、愛怎麼說怎麼說。這一段講到講話隨心肆意。
[28] 有一些幽形的,也能夠傷到他們的生命,若這樣做的話,未來長劫會遭到這個痛苦果報。
[29] 我們在談笑的片刻之間,縱情肆意的批評、惡意誹謗,就能夠造很多很多的重罪,何況我們往往是很嚴厲、很刻意的用很重很不好的話,來批評誹謗所有的一切眾生。
[30] 仗三寶力攝持一切我們所要懺悔的對象來到道場,面對面的接受我們親自發露懺悔。
[31] 把他的精神攝持來受。我們向一切六道眾生懺悔,然後也替六道眾生向一切冤親債主懺悔,這個受是先受我們的懺悔。
[32] 三寶神力就是歸依三寶,神力就是神通感應。
[33] 三世怨對就是因果業報。
[34] 惡口就是罵人、污辱他人,比喻成為污穢的東西,用言語來破壞別人的形象,破壞別人內心的觀念。
[35] 妄語的重點在顛倒黑白、顛倒是非。
[36] 惡口、妄語、兩舌、綺語這四種人有不同的差異,口業其實跟他的習性有關係,因此身口的根源還是在於意念,因此要從心念來端正,心念端正了以後,言語行為自然端正。:
 「惡口的人比較兇暴、瞋恨心比較重,會用不好的言詞、很醜陋的言詞,去衝撞他人的心念、衝撞破壞他人的形象,是瞋恚心、毒害心比較重的人。
 妄語的人愚癡心比較重、愚癡的人他就會顛倒;當然有的時候是因為瞋恨心而愚癡顛倒,也可能是貪欲心而講妄語,可是它的根本本質就是愚癡,雖有有貪或瞋的因素,但造成妄語的本質就是愚癡,因此與事實不符合。
 兩舌就是嫉妒心,它也是一種愚癡,挑撥是非──就是在人與人之間,造成彼此間的誤解,造成彼此之間的不和合。兩舌就是破壞眾生與眾生間的和合,造成眾生的鬥爭,這是一種妒忌心、不和合的心念。
 綺語的人是貪心比較重、或是比較輕浮,講一些不正面、不健康的話就是綺語。 
[37] 聽了別人不好的話,然後就到處傳播,結果就是使和合很安樂的人群,結果分散了,使得快樂的人群受到了苦難。
[38] 或者因為開玩笑而造成了兩家兩人的鬥爭,也許只是開開玩笑並不是惡意、也可能是有意,可是造成人家骨肉離散、眷屬的不和合、君臣長官父子之間的分離,造成了本來是和樂團聚團結的人群,讓彼此之間產生隔閡、產生猜忌、產生鬥爭、產生迫害,最後分裂,這都是因為在言語上有意或無意的過患,所以講話一定要非常小心。
[39] 無義語是沒有什麼內容建設性的話。無利益語是沒有什麼意義利益的。沒有利益別人、沒有幫助別人、沒有造成好的影響,反而造成不好的影響。
[40] 初地叫歡喜地,因為證得法性,而得到大的歡喜。
[41] 彼此之間,永遠的做為佛法的親人。彼此之間,互相慈悲的眷屬。
[42] 三達是三明,是屬於六通的身化。
[43] 身密、口密、意密。
[44] 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