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慈悲道場懺法》卷五 -- 解怨釋結第九:向師長懺悔解冤釋結



 (二)向師長懺悔解冤釋結
         1. 凡夫沒有離三業之失[1]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解父母怨竟,次復應解師長怨結。[2]自大聖已還,體未圓極,[3]至於無生法忍,猶為三相遷滅。[4]在於如來尚假苦言,[5]令惡眾生因茲悟道。[6]而德明化物,[7]猶現此辭,[8]況復凡愚,[9]理絕淨境。[10]今善惡雜糅,[11]明白未分,[12]豈能頓離三業之失?[13]若聞所說,應當慚愧,[14]師長恩德,[15]深自悔責,[16]不得驚疑,而懷惡念。[17]

         2. 當念師長了悟之恩
經言:雖復出家,猶未解脫。今雖出家,不得便言:無復諸惡」;在俗之人,不得便言:都無其善。且置是事,如經所說。佛告大眾:汝當緣念師長之恩。[18]

         3. 師長有法身出世之恩
父母雖復生育訓誨,而不能使離於三塗。師長大慈,誘進童蒙,使得出家,稟受具戒,是即懷羅漢胎,生羅漢果,離生死苦,得涅槃樂。[19]師長有此出世恩德,誰能上報?[20]若能終身行道,止可自利,非報師恩。[21]

         4. 在師長邊起謗師毀師的過失
佛言:天下善友,莫過師長。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佛所說,師長有如此恩德,而未曾發念報師長恩,或復教誨,亦不信受,乃至麤言,起於誹謗,橫生是非,使佛法衰落。[22]如是等罪,何當免離三塗?此之苦報,無人代者。[23]

誹謗師長不信受教導,死後墮入三惡道
及其捨命,樂去苦歸,神情慘惱,意用昏迷,[24]六識不聰,[25]五根喪敗,[26]欲行足不能動,欲坐身不自立。假使欲聽法言,則耳無復所聞;欲視勝境,則眼無復所見。當如此時,共思今日禮懺,豈可復得?但有地獄無量眾苦,如是苦報,自作自受。所以經言:愚癡自恃,[27]不信殃禍,謗師、毀師、憎師、嫉師,如是等人,法中大魔,地獄種子,自結怨對,受報無窮。

                舉華光比丘的弟子為例,說明誹謗師長最後入無量地獄的例子
如華光比丘,善說法要。有一弟子,恆懷憍慢,和尚為說,都不信受,即作是言:我大和尚,空無智慧,但能讚歎虛空之事,願我後生,不復樂見。於是弟子,法說非法,非法說法,雖持禁戒,無有毀犯,以謬解故,命終之後,如射箭頃,墮阿鼻獄,八十億刦,恆受大苦。

         5. 起慚愧恐怖心警惕自己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經所說,豈得不人人起大怖畏,止於和尚發一惡言,墮阿鼻獄八十億劫,何況出家以來至於今日,於和尚邊,所起惡業,其罪無量,判捨身形,同彼無疑,何以故爾?和尚、闍黎恆加訓誨,而未曾如法修行,[28]於諸師長多生違逆,或復給與而無厭足。或師瞋弟子,或弟子恨師,於三世中,喜怒無量,如是等罪,不可稱計。經言:起一瞋心,怨對無量。[29]
         6. 因為不正知見而不得和合
如是怨對,非但六親,師徒弟子,慊恨亦甚。又復同房共住,上中下座,不能深信出家是遠離法,[30]不知忍辱是安樂行,不知平等是菩提道,不知離妄想是出世心。師及弟子,同房同住,結業未盡,互相違戾,忿諍之心,紛然亂起,所以世世不得和合。[31]
   
      7. 出家未離人我心故是非成怨 [32]
又出家人,或同學業,或復共師,升進之日,[33]便含毒懷瞋,而不自言[34]宿習智慧,彼有福德,我無善根。[35]有漏之心,[36]亟生高下,[37]多起鬬諍,少能和合。[38]不能推厚居薄,[39]更相嫌恨。[40]不省己非,唯談他短。[41]或以三毒,更相讒謗,[42]無忠信心,無恭敬意,何處復念我違佛戒?[43]乃至高聲大語、惡罵醜言,[44]師長教誨,都無信受。[45]上中下座,人各懷恨,以懷恨故,更相是非,[46]於惡道中,多有怨對。是非怨對,皆是我等師徒弟子,同學共住,上中下座,起一恨心,怨對無量。[47]所以經言: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48]何況終身所起惡業?[49]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各不自知在何道中,於諸師長、上中下座,起諸怨結,如是怨對,無有窮盡。無形之對,無有年期,亦無刦數,當受苦時,不可堪忍。[50]


 


[1] 我們凡夫未有智慧,需要師長的教導,所以我們應該要感念師長教化開導之恩。我們今天要出離惡業,免除自己的無知,就必須要有善知識的引導。
[2] 如何向師長懺悔,來解除我們跟師長無量劫以來,在師長邊所犯的怨仇。
[3] 大聖指佛。從佛以下,佛已經是圓滿的、沒有過失,像十五的月亮一樣月圓無缺;所以說我們的體還沒有圓滿。
[4] 甚至到無生法忍的地上菩薩還被生住異滅的三相所遷動。他們雖然沒有苦沒有惡,可是仍然有生住異滅的生滅相。
[5] 苦言就是說明世間的種種苦事。甚至是如來也要敘說眾生種種的苦難之事、說苦諦、說種種三苦八苦。
[6] 因為講這些苦難事給這些惡道眾生聽,讓他們體悟到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而向於解脫。
[7] 所以說像佛一樣道德高超光明聖德之人。
[8] 猷且:在教化眾生的時候。還要講到種種苦難之事的話。
[9] 何況我們凡夫。
[10] 跟清淨的法沒有關係、一點都沒有清淨。
[11] 而且善惡也是混雜的。
[12] 未分是未通達。不明道理。沒有辦法對真理有所了達。
[13] 怎麼能夠馬上就超離-身口意的過失。
[14] 聽到這些道理,就應該要感到慚愧,自己有過失不能夠學好。
[15] 就要由師長來教化,所以要感念師長恩德。
[16] 要自己感到非常的慚愧,沒有報答師長教導。
[17] 不應該懷疑、覺得師長沒什麼了不起,起不恭敬驕慢的念頭,從師長邊上造惡業。
[18] 善知識之條件:
第一個要選擇有正確知見。
第二個要選擇有禪修工夫。
第三個要選擇戒律清淨的。
第四個要選擇有護法護教心。
第五個要選擇有懷柔眾生心。
[19] 使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就表示有出離三途的因,就是所謂懷羅漢胎,生羅漢果,將來必定會成就阿羅漢,離開生死苦,證涅槃樂。所以師長誘導我們出家,讓我們能夠成阿羅漢,解脫生死輪迴,這個恩德是無量無邊的,很難報答。
[20] 父母雖然生養教導我們,只是使我們安立生長,在這個世間社會上能夠立足,可是沒有辦法帶領我們出離三途六道的輪迴。而真正能讓我們出離三途六道輪迴之苦的,就是我們的師長,是指接引我們出家的師父。
[21] 即使我們終生用功修行,也只是自己利益自己而已,還談不上報答師長之恩。
[22] 因為不能信受師長的教誨,所以自己沒有辦法增長佛法。
[23] 這樣的過失難免三途之苦,沒有人代受。
[24] 在世的安樂沒有了,苦惱來了,我們的精神心念就會苦惱。意用昏迷,就是我們的思想精神昏沉。
[25] 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沒有作用了。
[26] 五根就壞掉了。
[27] 自恃就是自以為是。愚癡的人自以為是。
[28] 剃度師長教導我們,我們沒有按照教誨去用功。
[29] 起了一個瞋心,我們的怨仇就很多很多了。
[30] 不能夠至誠懇切知道出家修行是要遠離一切貪瞋癡。
[31] 師徒之間、師兄弟之間,因為沒有正確的知見,就會根據錯誤的思想知見,做出錯誤的行為,不正知故所以不能夠和合。
[32] 注意:因為梁皇懺懺文主要的對象都是以出家眾為主,因為懺罪由出家眾來帶領,僧眾能夠理解這個道理,在家眾自然就能夠效法。所以可以看到從頭到尾懺儀都是以僧伽為主體的訴說對象,這就說明了本懺儀是以僧眾為敘述的主體。
 這一段講到:我們雖然出家了,可是沒有離開煩惱,還有很重的人我是非心,所以在一起相處時,就會比較、計較,嫉妒心、是非心就起來了。
[33] 就是一起。進到寺院那一天,我們出家進到寺院那一天。
[34] 自言是自己去反省。
[35] 不會去反省人家宿習智慧、多生以前就修行、有很深的智慧、積了很多的福報,人家今天的成就、今天的智慧才華,是他多生多世的善根福報;我自己善根不夠,就比不上人家,自己沒有修卻起嫉妒心,去懷恨人家。
 這是中國人所講的同行相嫉」、「瑜亮情結的問題,說明同學、同儕、同輩乃至同行之間,互相競爭比較的情形。
 問題究竟處就是利害」,所以我們學佛的乃至任何人,就要在這一個關頭能夠退一步讓一點,就不會有所謂的瑜亮情結。不管他比你好、比你差、或是跟你差不多,碰到利害的時候,就讓你一點,不跟你計較,這樣就沒有瞋毒,所謂同行相嫉的因緣的促成,就沒有這種因素了。
[36] 有漏之心是有煩惱的繫縛,被煩惱牽纏著我們的心緒。
[37] 你我差別的心就生出來。
[38] 那麼就會有鬥爭,不能和合。
[39] 就是好的,好的推給別人;是讓給別人;推厚就是把好的給別人。是比較差的、少的、比較辛苦的地方,居薄就是自己拿差一點的。
 什麼事情我們都退讓一步,把好的讓給別人,這就是一種所謂的布施心,還有一種無慳貪心。布施的反面就是慳貪,我們就是因為慳貪,所以不能夠布施,所以我們要修習布施心。
[40] 好處給別人,壞處留著自己用──不能夠這樣做,所以就跟人家搶,所以彼此之間互相嫌恨。
[41] 不反省自己的過失,老是說別人的壞話。不常常看自己有沒有過失,就看別人的短處。
[42] 在貪瞋三毒之間,就互相批評誹謗。
[43] 沒有善良忠誠信直之心、沒有恭敬意,乃至不復去想到不應該誹謗別人,應該守佛戒,要柔和軟語。
[44] 這個時候不再去思考自己這樣做是不是違背佛的教誨佛的戒律,於是就大聲的罵髒話、罵一些很難聽的話。
[45] 所以對於師長教我們的話,都不聽了。
[46] 上、中、下座就是戒臘高的、次的、低的,每個人心裡懷著憤恨之意,因為懷恨就互相的批評誹謗
[47] 所以在六道中、在惡道裡,有很多跟我們結仇的人,其實跟我們都曾經有師徒弟子同學共住、上中下座的學法關係。
[48] 今天不滿瞋恨的情緒雖然一點點,到了後世就會很嚴重,最後成為怨仇。
[49] 何況我們這一生幾十年累積起來的惡業?
[50] 我們現在在場的大眾,不知道自己在前世中,對於師長以及上中下座,跟他們結了什麼怨仇?無量世所結的怨仇,可以說是無窮無盡;將來要讓我們去報冤仇的,時間也無窮盡,不知道要延續到多久,也不知道多麼的嚴重,這個痛苦是不可計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