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整理
我們所做的業如影隨形,在沒有結成果報之前,不會消失掉(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為什麼透過懺悔以後,能將墮三途的惡業銷毀除掉呢?為什麼懺悔會有這種力量,能夠讓惡業果報除掉呢?
對於惡業,在懺悔的時候,因為對於真理觀察的深淺度不同,所做懺悔的力量不一樣,惡業轉變的路途結果也不一樣。「懺悔除業」這個理論,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
一、轉變業緣
轉變惡業的緣──業果本身並沒有消失,但因為做了一些改變它的動作(把緣改變),雖然惡業雖然還存在(石頭還在、鹽巴還在),可是不會造成痛苦。此是轉變了能量、轉變了它接受惡業(石頭跟鹽巴)的功能,但是在轉變業力的時候,並沒有把惡業銷毀掉。經典講了二個非常代表性的比喻,:
(一)《十住毘婆沙論》鹽喻:「升鹽投大海,[2]其味無有異;[3]若投小器水,鹹苦不能飲。[4]如人大積福,而有少罪惡,不墮於惡道,[5]餘緣而輕受。[6]又如薄福德,而有少罪惡,心志狹小故,罪令墮惡道。」[7]這就是增加善法,善法強了以後,就能夠像水稀釋惡業,所以惡業相對性就改變了。解決惡業的方法,要多修福報,福報能夠使我們改變業報,解除痛苦。
(二)《那先比丘經》船跟石頭比喻──如果一個人造了很多的惡業,命終以後要墮惡道,可是如果臨命終前,他修行佛法念佛,不但不會墮惡道,會生天上。做了這麼多壞事,臨終念佛就可以往生嗎?那先比丘就舉了一個比喻:如果一個大石頭丟到水裡,石頭就沉到水裡面,可是如果你有一條木船,你把這一百個石頭放在這個船上,就可以把這個石頭運到對岸,它不會沉。佛法的力量、佛的功德力,就好像這個船一樣,可以借著修行佛法的力量,使要墮惡道的惡業不會現起,能夠轉移掉、能夠乘載這個惡業。
二、摧破業果
(一)把惡業摧毀破壞掉──此是承認惡業真實存在。有了惡果以後,怎麼去把它解除?透過觀想懺悔,緣取佛菩薩的功德力,讓我們心在轉變的時候,能假借佛菩薩的功德力,把惡業摧毀。
(二)經上舉了幾個比喻,如果修行佛法的觀照,惡業就好像「木材、病、冬天的雪、晚上的黑暗」,佛法三寶的力量就像「火、藥、太陽的光、燈」的能量。修行佛法的懺悔、或繫念佛菩薩的相好功德,佛法的三寶功德力,就好比是火把木材燒掉,好像吃藥以後就把病醫好,好像太陽把雪給溶化,好像在黑暗的房間裡面點上燈。
(三)在《金光明經文句記》中提到一個理論,叫「業隨觀轉」,這個「觀」是指禪定的心,由定心想成勝相。就是在修持禪觀時,觀想佛菩薩的相好,在觀想時,我們的心性就在轉變。因為在觀想的時候,我們一直在運轉我們的心,去跟佛菩薩的相好感應,心這個時候就注入了佛菩薩的力量,佛菩薩的智慧之光就從我們心裡顯現出來,佛菩薩的功德隨著我們觀想運心,心裡的佛菩薩本具的功德就開始慢慢呈現呈現,最後現出佛菩薩相好功德時,所謂的惡業就逐步慢慢地被消失掉。
三、觀法無生
觀惡業本身的不真實。對於惡業不真實存在,不同的經典有不同的說法:
(一)觀惡業如夢幻泡影:
惡業像夢、像魔術變化、像水裡面月亮那樣的不真實,如果執著它的真實,就會被嚇到。如果知道惡業不真實,像夢幻水月一樣不真實,那麼一切惡業也就消失了。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所有的一切部是有為法,能夠了知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那麼一切惡業就不存在。
(二)觀惡業的緣生無性:
一切法是從緣而起的,《金光明經》云:「一切諸法從因緣生,如來所說異相生異相滅,以異因緣故,是時過去諸法已滅,已轉已盡,如是業障無復遺餘。」一切法本來就是從因緣而有的,既然是因緣而有的,就不真實,所以不同的因緣,就不同的生滅。它是從不同的生滅,來說明生滅不實,業果惡業也不真實,所以「業障無復遺餘」。
(三)觀惡業是唯心不實:
從心的立場來講,「何者是罪?何者是福?」心本來就沒有,「我心自空,罪福無主」。心沒有實體,心所現出來的東西當然也沒有實體,當看到心的不真實性的時候,一切惡業也都消失無形。
懺悔能夠除惡業,跟因果不失的理論,沒有衝突。假設你造了惡業,就坐在那邊等惡業,當然你要墮入三途果報;如果你造了惡業馬上懺悔,就是加入新的因緣,就是促成惡業滅亡的因緣。因為貪瞋煩惱起來,所以造了惡業,也因為起了慚愧懺悔心,歸依三寶、修福、行道、觀想、禮佛求加被……,以這樣的因緣,所以惡業能消除。
[1] 因為你有煩惱的因,於是造了殺人偷盜、造了毀謗的業……,這個業一直地展轉轉變,到你有地獄餓鬼的果報,這個果報是由於有煩惱的因,跟所起了身口的業而把它做出來的,這個煩惱的心念跟你的身口,就是所謂的「因緣」,是由這個因緣做成的,如果不做其它的改正、其它補救的話,那就一定遭受這個惡業苦報。如果在這中間將其改變因緣,將這個惡業消除掉,惡果就沒有了。「自非資以懺悔,無由出離,懺悔之力,不可思議」,想要從三惡道中間出離,一定要假借(「資」就是假借)懺悔的力量,而且要相信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