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 斷疑第二(十)離顛倒緣,不起惡覺



 二、前世障人行六度菩薩行 [1]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相與胡跪合掌心念口言[2]等從無始生死以來至於今日未能得道[3]受此報身[4]於四事中[5]曾無捨離貪嫉妒[6]三毒熾然[7]起眾惡業。[8]見人布施[9]持戒[10]自不能行不能隨喜[11]見人忍辱[12]精進自不能行不能隨喜見人坐禪修智慧業[13]自不能行不能隨喜。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14]

 三、前世障人興立三寶、弘揚佛法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見人作善修諸功德不能隨喜[15]行住坐臥於四威儀心無慚愧[16]憍慢懈怠[17]不念無常[18]不知捨此身形應入地獄。[19]於他身色起種種惡[20]障人建立三寶[21]興顯供養[22]障人修習一切功德。[23]如是罪障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四、前世阻礙人家修習佛道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不信三寶是歸依處障人出家障人持戒障人布施障人忍辱障人精進障人坐禪障人誦經障人寫經[24]障人齋會[25]障人造像[26]障人供養[27]障人苦行[28]障人行道乃至他人一毫之善皆生障礙。不信出家是遠離法[29]不信忍辱是安樂行[30]不知平等是菩提道[31]不知離妄想是出世心[32]致使生處多諸障礙[33]如是罪障無量無邊唯有諸佛諸大菩薩盡知盡見。[34]如諸佛菩薩所知所見罪量多少今日慚愧發露懺悔[35]一切罪因苦果願乞銷滅。[36]從今日去至坐道場[37]行菩薩道無有疲厭財法二施無有窮盡智慧方便所作不空[38]一切見聞無不解脫。[39]相與志心五體投地仰願十方一切諸佛大地菩薩一切賢聖以慈悲心同加神力令六道一切眾生以今懺法一切眾苦皆悉斷除離顛倒緣不起惡覺[40]捨四趣業[41]得智慧生行菩薩道不休不息。行願早圓速登十地入金剛心成等正覺。

筆記整理
 《梁皇寶懺》以歸依三寶、懺悔業障、發菩提心、禮佛懺悔、神通感應、解冤釋結、發願迴向七個核心思想,融會到懺文中,須了解並熟練這些觀點,在讀誦禮拜起來,就能發揮力量。



[1] 宿世曾經阻人行六度,今生也有很多的障礙,所以要趕快懺悔。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坐禪、智慧,這是六度。六度的前三個是人我關係的一種調整,就是善惡的關係。給別人善,不給別人惡,這就是布施、持戒。別人給我惡安忍,不求別人給我善。精進是統攝其它的,包括坐禪、智慧,也要精進。
[2] 我們在三寶前長跪合掌,然後心裡面想,嘴巴要發露講出來。胡跪合掌是身業,心念就是意業,口言就是口業──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是三業相應。
[3] 不能夠證得聖果。
[4] 而且受到六道的苦報。
[5] 四事:衣、食、臥具、醫藥。
[6] 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有貪、瞋、嫉妒三毒
[7] 不但是有貪、瞋、嫉妒,而且非常的強烈猛力。
[8] 做了種種的惡業。
[9] 布施是把善法給別人。
[10] 持戒是不把惡法給別人。
[11] 不能隨喜別人、讚美別人,心裡面懷著嫉妒之心、破壞之心。
[12] 忍辱是對於別人所給我們的惡法,不去報復,能夠接受。
[13] 智慧是對於外在法的通達,或是對心性內在無明煩惱的淨化。
[14] 這些過失就是不能隨喜他人,障礙他人行六度的罪業無量無邊,所以今日懺悔,希望諸佛菩薩,能夠幫我淨除。
[15] 我們不能夠隨喜-他人的功德以外。
[16] 在行住坐臥的四威儀當中,我們的心沒有慚愧。無慚無愧就是沒有羞恥心,做錯事情不承認,不感覺到不好意思。
[17] 是自己覺得很好,是覺得人家比我差,懈怠是不努力,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性,影響我們努力。無慚、無愧、憍慢、懈怠,這些都是煩惱,在佛法裡叫作隨煩惱,比根本煩惱小一點(貪瞋痴慢疑是屬於根本煩惱)。可是這些煩惱也一樣會對我們造成很多的障礙。
[18] 以為世間永遠都在美好狀態,不去思惟世間是無常壞滅的。沒有意識到,人命在呼吸之間。
[19] 沒有意識到一旦死掉,就會掉入地獄裡面受大苦痛。
[20] 對於他人身上,起種種的惡法。
[21] 障礙人建立弘揚三寶。
[22] 供養三寶。
[23] 障人修習佛法、一切的功德。
[24] 這個是六度;誦經、寫經就代表智慧。
[25] 齋會是供齋。
[26] 作佛像。
[27] 供養三寶。
[28] 苦行是刻苦修行。
[29] 出家是遠離煩惱、遠離生死。
[30] 要得到安樂要忍辱,因為不忍辱就會跟別人結仇,別人就會破壞你、你就不安樂,不跟別人結仇結惡緣,就是安樂的根源。
[31] 平等就是不執取。一切眾生無相,無相才平等,有相就不平等。要平等一定要無相,要心無執取;心有所執取,就會有相,有相就不平等;因為心無相,自然離開了煩惱。
[32] 妄想是執著、分別心。分別心是以意識去分別山河大地,這就是妄想;心不分別就是心寂靜,這就是出世心。世間人在六塵緣影相上,執取很多很多的名字相,在名字相上再生出好惡喜好之心,然後就生出種種的業力,就是妄想。若能把妄想──色聲香味觸法上的名字相離開,不起分別心,就是出世心。
[33] 所以所生之處,多有障礙。
[34] 這些無量無邊的惡業,只有佛菩薩知道。
[35] 佛菩薩所知道看到的這些罪,我們都慚愧發露懺悔。
[36] 不管是還沒有行成的因、或是已經形成的苦果,都希望能夠消滅掉。
[37] 坐道場就是開悟成佛,佛在菩提樹下坐道場。
[38] 方便是權智,智慧是實智。所有的所行,不出智慧、方便二者。
[39] 所見所聞都沒有罣礙。
[40] 離開顛倒緣,不起惡覺。惡覺就是惡念。
[41] 這邊四趣業,是指修羅道包含在裡面,或者是卵、胎、濕、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