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 歸依三寶(三)思憶佛的慈悲而皈依三寶


三、了解到佛的慈悲與世間的虛假不實,思憶故代一切眾生皈依三寶。

 第一節:世界虛幻故苦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善攝心聽![1]夫人天幻惑,世界虛假,[2]由其幻惑非真,故無實果;[3]虛假浮脆,則遷變無窮;[4]無實果故,所以久滯生死之流;[5]遷變改故,所以長泛愛苦之海。[6]


 第二節:佛對眾生起了悲愍拯拔之心

如是眾生,聖所悲念,[7]悲華經[8]菩薩成佛,各有本願。釋迦不現長年,促為短壽,[9]悲此眾生,[10]變化俄頃,[11]長淪苦海不得捨離,[12]故在此土救諸弊惡,[13]教有剛強,苦切之言,[14]不捨於苦,而度眾生。[15]未嘗不以善法方便,弘濟益之心。[16]所以三昧經言:諸佛心者,是大慈悲,慈悲所緣,緣苦眾生。[17]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如破眼目。[18]見已悲泣,心無暫安,欲拔其苦,令得安樂。[19]又諸佛等智,[20]其化是均,[21]至於釋迦,偏稱勇猛,以能忍苦,度脫眾生。[22]當知本師,慈恩實重,[23]能於苦惱眾生之中,說種種語,利益一切。[24]


 第三節:懺悔沒有福報善緣能夠親聞佛說法音,代一切眾生禮佛

我等今日不蒙解脫,[25]進不聞一音之旨,[26]退不覩雙樹潛輝,[27]良由業障,[28]念與悲隔。[29]相與今日,起悲戀心,[30]以悲戀如來故,善心濃厚。[31]既在苦中,憶如來恩,[32]嗚咽懊惱,[33]慚顏哽慟,[34]等一痛切,五體投地。[35]至心奉為 國王帝主、土地人民、父母師長、信施檀越、善惡知識、諸天諸仙、聰明正直天地虛空護世四王、主善罰惡守護持咒五方龍王、龍神八部,廣及十方無窮無盡一切眾生。
歸依十方 盡虛空界 一切諸佛(拜)
歸依十方 盡虛空界 一切尊法(拜)
歸依十方 盡虛空界 一切賢聖(拜)


[1] 好好凝心注意專心的聽。
[2] 是虛幻不真實的。人天是指我們人天的報體、我們招感人天的色身,叫報身,也是正報;世界是指外在的環境,依報。
[3] 世間人之所以愛戀這個生命、這個世間,是因為招感人天的善果,但縱使人天的善果,也是虛假迷惑的。這個世界是虛假不真實的,幻惑也是虛假不真實的,我們招感了人天生命的正報、跟正報所依託的世間(山河大地這個依報),都是幻惑虛假的;因為世間幻惑不真實,就沒有真實的結果。
[4] 如果是虛假的,就浮脆、空洞,非常的脆弱,變遷無窮,一直在變。
[5] 因為這個生命體沒有真實的果報,所以我們一直輪迴生死。
[6] 是船停在那邊的意思,長泛是我們有一條船停在貪愛的苦海裡面。我們一直停滯在一個貪愛卻種種苦惱的大海裡。
[7] 佛菩薩所慈悲護念久滯生死之流、長泛愛苦之海的眾生,所以攝化眾生。
[8] 悲華經是一本說明菩薩成佛各有本願的經典,本願是諸佛菩薩在還沒有成佛之前,於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如何救度眾生之願。如地藏王菩薩發要長久到地獄救度苦難的地獄眾生,觀音菩薩發尋聲救苦之願,阿彌陀佛發接引想要去極樂世界的人,藥師佛發醫療眾生的願等等。
[9] 釋迦牟尼佛發了一個願,不生在一個長久的時間裡,在世間現成佛的時間很短。釋迦牟尼佛只有八十歲,在世間教化眾生只有四十九年而已,是為短壽。
[10] 釋迦牟尼佛悲愍娑婆世界的眾生。
[11] 頃刻之間就很多的變化。
[12] 長劫輪迴在娑婆世界裡,不得出離。
[13] 所以在娑婆世界,救諸弊惡。
[14] 經上說娑婆世界的眾生,是非常的剛強,難調難伏。
[15] 釋迦牟尼佛不捨罪苦眾生,不辭勞苦來度眾生。
[16] 釋迦牟尼佛都用種種善巧方便,來開展利益眾生的這種悲心。
[17] 三昧經上說,佛是慈悲,這個慈悲所緣取的眾生,是緣苦難的眾生。
[18] 看到眾生受苦惱,就像自己受苦惱,像箭射到心裡面,像自己的眼睛被打破一樣。
[19] 看到眾生痛苦,感到很難過,悲泣心裡,不忍不安,想要把眾生的苦拔掉,令眾生得到安樂。這是講到佛菩薩的同體大悲之心。
[20] 諸佛的智慧是平等的。
[21] 教化眾生也是平等的。都是大慈大悲,教化所有眾生。
[22] 娑婆號稱堪忍,娑婆世界非常苦,此世界的眾生難調難伏、很難教化;釋迦牟尼佛願意來娑婆世界度化這裡的眾生,是因為他能夠忍耐娑婆世界的苦。
[23]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是教導我們的佛,他的恩德最重。
[24] 能在這些苦惱的眾生中,講出種種的方便、讓我們聽得懂的話,來利益我們。
[25] 大家今天還沒有解脫,還在生死輪迴裡。
[26] 往前一點沒有機會聽到一音之旨──指我們沒有這種機緣福報,親自聽聞到佛陀的教導。一音是指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27] 潛輝是佛的智慧之光慢慢的消失,就是入滅入涅槃了。佛陀在雙樹林下入涅槃,我們連佛入涅槃都看不到。
[28] 是實在。實在是因為我們業障深重。
[29] 想起來就覺得很悲哀。
[30] 既然我們因為種種的業障,沒有這種福報善緣能夠親賭佛面、親聞佛說法音,應該更要起思念佛陀的心。相與今日──應該今天要互相起悲戀心,去思戀如來,依靠佛陀。
[31] 因為起了要思戀、依戀如來的心,善心就慢慢增長濃厚。
[32] 在這生死輪轉的痛苦中,去憶念如來教化之恩。
[33] 嗚咽是哭泣、非常悔恨,懊惱是悔恨慚愧。覺得為什麼自己沒有福報親自聽佛說法。
[34] 哽慟是哭泣悲傷。慚顏哽慟非常的慚愧。
[35] 痛切是非常誠懇。等一痛切:大家一起非常誠心的、至誠的、悲痛的五體投地禮佛懺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