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方甯書先生訪談錄




 這本方甯書先生訪談錄」非常精彩,有紀錄許多史料,而聖文居士(即方甯書先生)是成就法鼓教育園區的大功臣,但也因為其淡泊名利之故,所以在功成後即身退。書中有提到劉雍熙校長,說他是「方公一生不聚財而終身充裕,不要有為而功成事遂,不求名而備受愛戴」,可以見之。

 在第三章「戰亂與苦難」中,記載當年抗戰的史實,包括「九一八戰爭與七七抗戰」、「南京大屠殺」,還有「大陸政局逆轉」等,方居士是親身經歷過的,因此他的記述,也見斑斑血淚。近年來有許多歪曲史實的新聞,讓知曉實情者都很憤慨。只願大家見此,應更要勇猛出離心、大悲心,願天下不再有戰爭悲苦!

 第五章「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談臺灣四大名山與北投地區佛教道場」,也非常精采,於此也可以清楚明瞭從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的開展。

 第六章「東初老人」,記載聖文居士與東初老人相處的許多逸事,也可以看到東初老人的另一面。其中還有收錄杜正民老師成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事,杜老師提到他是在民國83年受恆清法師之請,建立台大佛學研究中心;印隆則是在85-86年,至台大佛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和杜老師共事了一段時間,後來又於97年時考上法鼓研究所,成為杜老師的學生,因緣真的不可思議。

 第七章「聖嚴法師與我」,更是有許多聖文居士與聖嚴法師之間的相處記事。另外在第十四章,提到聖嚴師父在果東方丈當選第二任法鼓山住持時,嘉許其心量氣度夠大夠好,人緣廣,具親和力,能安眾。……這也是為何果東方丈一直被推選為住持的原因吧!

 最後的「訪問後記」,侯坤宏教授也說明了方甯書教授是法鼓山得以有今日成就的重要推手,但他並不以此居功,就如他所寫的「四了歌」──如是如是,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我欠人家還了,人家欠我免了。

討債還債清了,人間世不玩了。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方甯書先生訪談記錄,內容包括方甯書先生的求學歷程,以及他所經歷的戰亂與苦難 、工作與逃生經驗、與東初老人的因緣、與聖嚴法師的因緣、談佛門偈語也是詩、親友雜憶、談素食 、忍讓與糊塗、人生哲理、方甯書先生寫的《也是詩》等,是了解臺灣佛教發展,尤其是有關法鼓山歷史必需參考的一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