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乾隆梵華樓寶塔 與 西藏佛塔的意義




 昨晚在線上與玉鼎老師討論唐卡構圖與佛塔造型,玉鼎老師傳來一張「乾隆梵華樓寶塔」照片給印隆參考,希望繪製出莊嚴與如法的寶塔,非常感恩玉鼎老師的用心!

 上網查了資料,了解「梵華樓」又稱「妙吉祥大寶樓」,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依照藏傳佛教顯宗密宗四部供奉佛像、唐卡、供器,將顯宗、密宗集合於一體,體現了藏傳佛教格魯派顯密雙修的特點。梵華樓內供奉的佛像全麵塑造出藏傳佛教諸佛菩薩以及護法的形象,為研究藏傳佛教造像的重要資料。

 其建築及陳設形式為清朝宮廷佛堂的重要模式,清宮檔案中稱這種模式為「六品佛樓」。格局為兩層樓、七開間,中央正廳為「明間」,樓上供奉宗喀巴尊像,樓下供奉旃檀佛立像。明間左右各三室,共六室,對應六品。樓上供奉本尊,樓下供奉護法;上下樓天井相通,構成一品。

西藏佛塔的意義

 在藏傳佛教中,佛像代表佛陀的「身」,佛經代表佛陀的「語」,佛塔代表佛陀的「意」。身、語、意之中,以意為王,最為廣勝,因此,建造圓滿裝藏的佛舍利塔,便涵蓋了佛陀的身、語、意。
 西藏佛塔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塔基、塔瓶、塔頸和塔剎,分別象徵佛教所說的地、水、火、風之相。佛塔自上而下,最上面的「塔剎」象徵四相中的風,上面飾以日月,象徵「二智的獲得」,也象徵「佛光普照」,或「太陽代表智慧,月亮代表慈悲」。往下是勝利幢,象徵佛法能戰勝一切、超越一切;寶傘象徵「為人們遮擋一切的磨難」。勝利幢之下是「十三級階梯」,又稱為「十三天際」,象徵「十力和三念住」,還象徵大悲總持、大悲心和空性。再往下便是「塔瓶」,象徵四相中的水,由上向下呈覆鉢形,是存放舍利的地方,象徵「菩薩六度」。塔瓶的下面是「塔基」,是塔最下部的方形基座,象徵四相中的地,象徵「所緣」或「所依」,即僧眾。

 乾隆皇帝將其父皇雍正皇帝的雍親王府貢獻出作為雍和宮,在政治或宗教上都具有相當的時代意義,以下分享很好的歷史紀錄片:


《千年菩提路》 雍和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