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敗壞菩薩


 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中,舉出敗壞菩薩」的幾種特質,所謂貪著名利、心性諂曲不誠、嫉妬不隨喜他善、不於正法老實修行、只說不做……,這樣的人雖有「菩薩」之名,但無「菩薩」之實,終不能得佛法真實妙益!

 如同 蓮池大師《竹窗三筆》之自他二利所云:
古云:「未能自利,先能利人者,菩薩發心。」斯言甘露也,不善用之,則翻成毒藥。試反己而思之:我是菩薩否?況云發心。非實已能也。獨不聞自覺已圓,復行覺他者,如來應世乎?或謂:「必待已圓,而後利他,則利他終無時矣!」然自疾不能救,而能救他人,無有是處
是故當發菩薩廣大之心,而復確守如來真切之訓。不然,以盲引盲,欲自附於菩薩,而人己雙失,謂之何哉?

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
:於布施財利供養稱讚事中,深心繫念,善為方便,不得清淨法味,故貪樂此事。
心不端直者:其性諂曲,喜行欺誑。
悋護他家者:是人隨所入家,見有餘人得利養恭敬讚歎,即生嫉妬,憂愁不悅,心不清淨,計我深故,貪著利養,生嫉妬心,嫌恨檀越。
不信樂空法者:諸佛三種說空法,所謂三解脫門,於此空法,不信不樂,不以為貴,心不通達故。
但貴言說者:但樂言辭,不能如說修行,但有口說,不能信解諸法,得其趣味。
(以上種種)是名敗壞相。
若人發菩提心,有如是相者,當知是敗壞菩薩。敗壞名不調順,譬如最弊惡馬,名為敗壞,但有馬名,無有馬用。敗壞菩薩亦如是,但有空名,無有實行。若人不欲作敗壞菩薩者,當除惡法,隨法受名。[1]




[1] 《十住毘婆沙論》,CBETA, T26, no. 1521, p. 38c14-c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