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以一幅 聖嚴師父的墨寶:「眼前當下」,與吳主任醫師結緣,祝福他「眼前當下皆自在,觀音救苦大吉祥!」。而吳醫師真的非常有慧根,他分享了其對於「自在」的體會:「原來要知道這個自在,當下還要瞭解現
能夠真正懂得如何「面對」,就能身心自在。但「面對」這兩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一般人之所以會產生煩惱痛苦,就是在面對境界時,容易為境所轉, 而產生了貪、嗔、癡、慢、疑的各種情緒反應。而為何會被境所轉? 因為看不清楚境界的真相。
因為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性太深重, 總是想選擇順著自己心意的事情去做,而常逞一時之快,不顧後果。 也因此容易欺騙自己與他人,不肯面對,而產生了鴕鳥心態的逃避。也可以說,就是「抗壓力」不足。但是一般人都不太願意承認自己沒有抗壓力,其實「壓力」是一種很微細的感受,不是說爆發出來才叫做壓力,會讓我們產生情緒的波動就是壓力。
若能真實的看清楚境界,就感「面對」,敢面對就會有勇氣「接受」,然後知道該如何「處理」,究竟是有智慧的「放下」。 若能懂得並且實踐,這種身心的安詳自在,是真正的快樂。
若能真實的看清楚境界,就感「面對」,敢面對就會有勇氣「接受」,然後知道該如何「處理」,究竟是有智慧的「放下」。
如何學習「面對」呢?就從清清楚楚觀照你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開
要達到心不為境轉,的確是一項相當高的程度,
要真正有智慧利益眾生,讓自己先安定自在最是重要,堅守不忘最初發心之誓願,以安定自在的心來面對一切境界。
如何是安定自在呢?--能懂得「隨緣」, 就會真正自在,而懂得「隨緣」是要從正信因果法則為本。佛門中所謂的「隨緣」,其實是有智慧的等待(看待), 在對的時間,說對的話、做對的事,而不是一股腦的隨自己的習性, 想怎麼樣做就怎麼樣做。在遇到境界時,先攝心守意, 不要急著展現自己的欲望與所求,這樣對解決事情是沒有幫助的, 因為對方也有他的欲求。應該靜下心來, 觀察如何做才是最適當的解決方式,用智慧等待(看待)時機, 也珍惜每一段因緣。
鏡---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