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數位小孩的分齡教養指南




 身為六年級前段班,經歷過黑白電視、黑膠唱片,從無線三台到有線多台,從報紙解禁到大鳴大放,從轉輪式聽筒電話"BB.Call"二哥大"大哥大"智慧型手機,從Apple II到平板電腦,從大磁片到網路硬碟,從沒有網路到無所不在的上網……,這三、四十年的變化,真是令人驚異!但是我真的懷念,以前的那段單純生活。

 現在的父母,真的難為!除了一般的教養方式以外,也要將現在的趨勢變化考量進去。這一代的小孩,電腦、網路……,對他們來說就像空氣般自然。據說有些小孩,不會翻實體書頁,只會用手指在上面滑來滑去!我們是數位移民,他們是數位原住民

 這一本書: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數位小孩的分齡教養指南」,就是為了因應時代變化所寫,作者應該是跟印隆一樣的年代,他把教養臉書世代的心得,如實的呈現與建議。但是印隆是出家人,又沒有小孩,為何要看此書?因為有太多家長來問印隆類似的問題了!或許將來印隆也有年輕弟子的一天,也必須了解他們的心理。

 其實印隆一直很關心類似的問題,在本書的專文推薦3,教育部楊司長就提出關於資訊倫理、資訊安全及資訊法律等問題與課程安排。在2008-2009這二年,也發表了相關論文,祈能發起重視網路變化與教育的拋磚引玉之功。

Second Life真假互融的世界裡探討發展佛學教育的數位運用(World Second Life: Developing Buddhist Education Applications)2008.12  數位內容學術研討會

試論《成佛之道》數位雙語科判--於數位時代之數位倫理觀與教育運用(第八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

台灣佛教徒部落格使用與信仰觀影響研究:以法鼓、佛光、慈濟、中台、靈鷲山為例(2009年台灣宗教學會年會(二):研究生論文發表

數位時代的佛學研究以《摩訶止觀》為例(第二十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本書作者史戴爾,是數位時代親職教養專家,有鑑於網路對兒童、青少年所造成的傷害,特別提供實用的工具,幫助父母在這個行動通訊和社交網路構築的數位世界裡,以知識為後盾來教養孩子,捍衛他們的主導權。其提出幾個問題,相信是所有父母都在尋找的答案:
  .電視會帶壞我家的學步兒嗎?
  .網路會讓孩子變成過動兒?
  .我小孩整天在跟誰通簡訊?
  .孩子應該在幾歲開始使用臉書?
  .我該禁止孩子打暴力電玩嗎?
  .我的孩子是虛擬惡霸或被虛擬霸凌嗎?
  .孩子在網路上能保有隱私嗎?
  .孩子何時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較恰當?

 作者在本書中,也點出了許多網路「危險」的現象:個人資料在不知不覺情況下,被收錄傳遞。如中國時報有一篇新聞:「顧慮隱私臉書會員掀自殺潮」。還有片段零碎的訊息,造成分心。人人低頭看手機,不顧旁人(我曾經見到年輕人編過馬路邊滑手機,根本不管來往車輛!)還有網路上許多似真但假的訊息,該如何分辨?如此諸多種種,我想不只是有小孩的父母想知道,應該所有的人都想知道該如何面對!

 以下列出出本書的幾段佳文,而其實本書句句都很棒,強力推薦!

P. 23
 提出多元智能概念的哈佛教育研究所教授Howard Gardner將此現象稱之為「劃時代的變革」(epochal change)。他將數位媒體革命與出版印刷發明相較,因為兩者對於我們溝通、分享資訊,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方式,都帶來莫大的衝擊。

P. 24
 近半數的學生希望臉書並不存在,但是,他們還是不得不掛在網路上,因為,每個人都是如此。

P. 26
 許多青少年不是用臉書和其他社交網路來強化面對面的人際關係,而是用它們來取代真實的人際互動。

P. 32
 不過才幾年光景,現在許多學生在專注力、寫作力、邏輯思考,及歸納整合資訊的能力表現上,大不如前。……原因是「多工處理」導致一種「心智限電」(mental brownout)。由於腦部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於是腦部變得遲緩,表現因此受損。

P. 33
 我們無法保護孩子完全免於所有迎面而來的影像和訊息,因此給他們工具和價值觀,幫助他們學會篩選資訊,做出合乎常理的正確決定,格外重要。

P. 47
 有些專家現在也相信,在臉書及其他社交網路平台不斷更新狀態的這個「都與我有關」的世界,年輕人也變得愈來愈容易受衝動驅使,且以自我為中心。

P. 59
 網路行為會造成神經學上的影響,特別是對腦部正在發育中的兒童及青少年。

P. 62
 許多人都經驗過,到一個手機收不到訊號、也收不到電子郵件的地方渡假,把所有的平板電腦及iPad拋在腦後,是何等的簡單快樂。當我們完全脫離電子裝置,生活可以如此平靜祥和。我們的大腦放鬆了。

P. 71
 年輕孩子和許多成年人,現在都會在臉書或推特等平台,例行的張貼分享隱私的個人資訊和意見,並未徹底考量可能的後果。社交媒體平台驅使衝動的本質,加上年輕孩子在社交及情緒發展上的敏感脆弱與缺乏經驗,後果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P. 213
 Q:當我們要孩子停止玩線上遊戲並離線,他就大發脾氣,而且他也幾乎不跟我們談話了。我們該怎做?



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數位小孩的分齡教養指南
原文作者:James P. Steyer
譯者:王素蓮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3/07/09

內容簡介

一本不廢話又不唱高調的教養書,
直接了當告訴「滑世代」父母如何為數位小孩導航。
網路新世界引發教養新難題:RRelationship──人際關係)A(Attention, Addiction──專注,成癮)PPrivacy──隱私)。這些危機不僅危及孩子的學習能力,對於成長階段中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與社交情緒發展,更 具有深遠的影響。
  臉書像一面會對話的魔鏡,網路幾乎是滑世代「生活」的全部
  .小孩首次接觸行動裝置的年紀比你想像的還早!0~1歲佔10%2~4歲佔39%5~8歲佔52%
  .青少年每月互通簡訊數量高達3,339則,折合一天大約是111
  .青少年平均一天「打卡」將近8小時
  .近年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發生機率,是過去二、三十年的10
  這世代的孩子已經不是待在游泳池的安全區戲水,而是游向一片由資訊與媒體概念所匯聚的無垠大海,所以最迫切的是,教給他們駕馭海洋的能力,讓他們得以安全的享受並探索,並且牢記,千萬不要溺水:
  .電視會帶壞我家的學步兒嗎?
  .網路會讓孩子變成過動兒?
  .我小孩整天在跟誰通簡訊?
  .孩子應該在幾歲開始使用臉書?
  .我該禁止孩子打暴力電玩嗎?
  .我的孩子是虛擬惡霸或被虛擬霸凌嗎?
  .孩子在網路上能保有隱私嗎?
  .孩子何時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較恰當?
  權威專家的導航手冊
  本書作者史戴爾經常受邀至美國各大電視台及廣播節目進行評論,有鑑於網路對兒童、青少年所造成的傷害,特別提供實用的工具,幫助父母在這個行動通訊和社交網路構築的數位世界裡,以知識為後盾來教養孩子,捍衛他們的主導權。
本書特色
  .國內第一本全方位探討數位時代親職教養的專書!針對各年齡層的孩子,在數位世界中可能遭遇到的挑戰與危機,提供具體實用的建議和資源。

目錄

專文推薦
洪 蘭:脫離網路成癮,從建立自信開始
陳藹玲:數位時代,我們更需要媒體素養
楊鎮華:善用數位科技的學習新時代
廖元豪:是網路玩你,還是你玩網路?
雀兒喜.柯林頓:媒體也能增進親子對話
前言
第一部 數位媒體的RAP:人際關係、專注與成癮,及隱私問題
1.人際關係:連結、親密感,與自我形象
2.
專注與成癮問題:離不開電腦的腦袋
3.
消失的隱私:小孩為何瀕臨風險
4.
純真的結束
5.
擁抱數位媒體的益處
6.
孩子不只是數據點
第二部 親職教養2.0:常識媒體最高指導原則
1.零到二歲的孩子
2.
三到四歲的孩子
3.
五到六歲的孩子
4.
七到八歲的孩子
5.
九到十歲的孩子
6.
十一到十二歲的孩子
7.
十三到十五歲的孩子
結語 回應臉書並收回主權
謝辭
問題與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