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法華經》供養寶塔相關經文


 《法華經》中,處處可見供養寶塔之經文,如〈普門品〉中,觀音菩薩由於釋尊的勸說,憫念四眾,為使他們增長善根,培植福德,所以,接受四眾等的供養。並把它分成二份,供養兩位老師,一位是正在宣說此品觀音菩薩之願行的釋迦牟尼佛,以及為證明《法華經》真實義而自地涌出的塔中的多寶佛
 多寶佛為東方寶淨世界的教主,往昔行菩薩道時,立誓在成佛滅度之後,凡十方世界有宣說《法華經》之處,必自地涌現於前,以證明此經的真義。所以,釋尊演說此經時,就從地涌出,以證明真實。


 此次發願寫一幅「多寶佛塔」妙經塔,相信是宿世願力因緣所致。「多寶佛塔」出於《法華經》第四卷,第十一品的〈見寶塔品〉,而印隆的法身慧命生日(得具足戒日),正是四月十一日,因緣不可思議!

 多寶佛塔代表佛的法身,為表明過去世多寶如來,為聞《法華》,全身舍利出現在前。也就是說,只要有說《法華經》、修持《法華經》之處,多寶佛塔就會現出而護持與證明

 因此,印隆誓為法華行者,也誓弘法華妙法!以此願正法久住於世,祈願一切眾生都能得見寶塔,得聞妙法,發菩提心,成就佛道!

 以下,引用《法華經》中有關供養「寶塔」的經文及說明如下。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 復見諸佛,般涅槃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1]

] 又見佛子,造諸塔廟,無數恒沙,嚴飾國界。寶塔高妙,五千由旬,縱廣正等,二千由旬。一一塔廟,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寶鈴和鳴。諸天龍神、人及非人,香華伎樂,常以供養。文殊師利!諸佛子等,為供舍利,嚴飾塔廟,國界自然,殊特妙好! [2]

方便品第二

] 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3]

] 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幡蓋,敬心而供養。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4]

]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5]
 此成佛道,是成就佛道,也就是成就佛的功德。要成就佛道」,就要隨佛行「成佛之道」。何謂「成佛之道」?就是「菩薩道,如菩薩戒為三聚淨戒──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法華文句記》:凡夫之人,一毫之善,徑成佛因。[6]在《法華經》中的種種權巧善行,都能讓我們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即使是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都是要我們時時刻刻憶念三寶,廣行菩薩道,成就眾生,方能成就佛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授記品第六

] 爾時世尊復告諸比丘眾:「我今語汝:是大迦旃延,於當來世,以諸供具,供養奉事八千億佛,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銀、琉璃、車璩,馬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供養塔廟。過是已後,當復供養二萬億佛,亦復如是。供養是諸佛已,具菩薩道,當得作佛。[7]

] 爾時世尊復告大眾:「我今語汝:是大目犍連,當以種種供具,供養八千諸佛,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銀、琉璃、車璩、馬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以用供養。[8]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 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9]

法師品第十

]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幡,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0]

] 見寶塔品第十一[11]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踊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諸幡蓋,以金、銀、琉璃、車璩、馬腦、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餘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千萬億眾,以一切華、香、瓔珞、幡蓋、伎樂,供養寶塔,恭敬、尊重、讚歎
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歎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
爾時四眾,見大寶塔住在空中,又聞塔中所出音聲,皆得法喜,怪未曾有,從座而起,恭敬合掌,卻住一面。爾時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踊出,又於其中發是音聲?」
爾時佛告大樂說菩薩:「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國名寶淨,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踊現其前,為作證明,讚言善哉。』
「彼佛成道已,臨滅度時,於天人大眾中告諸比丘:『我滅度後,欲供養我全身者,應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願力,十方世界,在在處處,若有說法華經者,彼之寶塔皆踊出其前,全身在於塔中,讚言:『善哉,善哉!』
「大樂說!今多寶如來塔,聞說法華經故,從地踊出,讚言:『善哉,善哉!』」 
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
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是多寶佛,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
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頗梨為地,寶樹、寶衣以為莊嚴,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遍張寶幔,寶網羅上。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復如是。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并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布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懸諸寶鈴。唯留此會眾,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一一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爾時諸佛,各於此座結加趺坐。如是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於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於八方。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如我辭曰:『少病、少惱,氣力安樂,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以此寶華散佛供養,而作是言:『彼某甲佛,與欲開此寶塔。』」諸佛遣使,亦復如是。
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各各坐於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觀佛。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加趺坐。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加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遠,唯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在寶塔中,尚為法來。諸人云何,不勤為法?
此佛滅度,無央數劫,處處聽法,以難遇故。
彼佛本願,我滅度後,在在所往,常為聽法。
又我分身,無量諸佛,如恒沙等,來欲聽法。
及見滅度,多寶如來,各捨妙土,及弟子眾、天人龍神、諸供養事,令法久住,故來至此
為坐諸佛,以神通力,移無量眾,令國清淨。
諸佛各各,詣寶樹下,如清淨池,蓮華莊嚴。
其寶樹下,諸師子座,佛坐其上,光明嚴飾,如夜闇中,燃大炬火。
身出妙香,遍十方國,眾生蒙薰,喜不自勝。
譬如大風,吹小樹枝。以是方便,令法久住
告諸大眾:我滅度後,誰能護持、讀說斯經?今於佛前,自說誓言。
其多寶佛,雖久滅度,以大誓願,而師子吼。
多寶如來,及與我身,所集化佛,當知此意。
諸佛子等,誰能護法,當發大願,令得久住。
其有能護,此經法者,則為供養,我及多寶。
此多寶佛,處於寶塔,常遊十方,為是經故。
亦復供養,諸來化佛,莊嚴光飾,諸世界者。
若說此經,則為見我、多寶如來,及諸化佛。
諸善男子!各諦思惟,此為難事,宜發大願。
諸餘經典,數如恒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
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
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
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
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
假使有人,手把虛空,而以遊行,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若自書持,若使人書,是則為難。
若以大地,置足甲上,昇於梵天,亦未為難。
佛滅度後,於惡世中,暫讀此經,是則為難。
假使劫燒,擔負乾草,入中不燒,亦未為難。
我滅度後,若持此經,為一人說,是則為難。
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雖能如是,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聽受此經,問其義趣,是則為難。
若人說法,令千萬億,無量無數,恒沙眾生,得阿羅漢,具六神通,雖有是益,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若能奉持,如斯經典,是則為難。
我為佛道,於無量土,從始至今,廣說諸經,而於其中,此經第一。若有能持,則持佛身。
諸善男子!於我滅後,誰能受持,讀誦此經,今於佛前,自說誓言。
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則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歎。
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
能於來世,讀持此經,是真佛子,住淳善地。
佛滅度後,能解其義,是諸天人,世間之眼。
於恐畏世,能須臾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 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寶塔,高六十由旬,縱廣四十由旬,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伎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12]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

從地踊出品第十五

] 是諸菩薩從地出已,各詣虛空七寶妙塔多寶如來、釋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頭面禮足,及至諸寶樹下師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禮,右繞三匝,合掌恭敬,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以讚歎,住在一面,欣樂瞻仰於二世尊。[13]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 佛說是諸菩薩摩訶薩得大法利時,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以散無量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并散七寶塔中師子座上釋迦牟尼佛及久滅度多寶如來,亦散一切諸大菩薩及四部眾。又雨細末栴檀、沈水香等。於虛空中,天鼓自鳴,妙聲深遠。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遍於九方。眾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14]

] 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養眾僧。則為以佛舍利起七寶塔,高廣漸小至于梵天,懸諸幡蓋及眾寶鈴,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眾鼓、伎樂,簫、笛、箜篌,種種舞戲,以妙音聲歌唄讚頌,則為於無量千萬億劫作是供養已。[15]

] 若人讀誦受持是經,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復能起塔,及造僧坊、供養讚歎聲聞眾僧,亦以百千萬億讚歎之法讚歎菩薩功德,又為他人,種種因緣隨義解說此法華經,復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無瞋,志念堅固,常貴坐禪,得諸深定,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問難。阿逸多!若我滅後,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復有如是諸善功德,當知是人已趣道場,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道樹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處,此中便應起塔,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佛之塔。[16]

] 若我滅度後,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如上之所說,是則為具足,一切諸供養。以舍利起塔,七寶而莊嚴,表剎甚高廣,漸小至梵天,寶鈴千萬億,風動出妙音。又於無量劫,而供養此塔,華香諸瓔珞,天衣眾伎樂,燃香油酥燈,周匝常照明。惡世法末時,能持是經者,則為已如上,具足諸供養。[17]

] 其所住止處,經行若坐臥,乃至說一偈,是中應起塔,莊嚴令妙好,種種以供養。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18]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 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以佛神力故,皆見此娑婆世界,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19]

] 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于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槃[20]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 爾時,一切眾生憙見菩薩見佛滅度,悲感、懊惱,戀慕於佛,即以海此岸栴檀為積,供養佛身,而以燒之。火滅已後,收取舍利,作八萬四千寶瓶,以起八萬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剎莊嚴,垂諸幡蓋,懸眾寶鈴。[21]

] 汝等當一心念:我今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舍利。作是語已,即於八萬四千塔前,燃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令無數求聲聞眾、無量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現一切色身三昧。[22]

] 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23]

] 說是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八萬四千菩薩,得解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多寶如來於寶塔中,讚宿王華菩薩言:「善哉,善哉!宿王華!汝成就不可思議功德,乃能問釋迦牟尼佛如此之事,利益無量一切眾生![24]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 爾時妙音菩薩摩訶薩,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多寶佛塔已,還歸本土,所經諸國,六種震動,雨寶蓮華,作百千萬億種種伎樂。既到本國,與八萬四千菩薩、圍繞至淨華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饒益眾生,見釋迦牟尼佛,及見多寶佛塔,禮拜、供養。[2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26]




[1] 《法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2b24
[2] 《法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3b21-b28
[3] 《法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8c23-c25
[4] 《法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9a10-a16
[5] 《法華經》卷一,CBETA, T9, no. 262, p. 9a24-a25
[6] 《法華文句記》,CBETAT34, no. 1719, p. 244a16
[7] 《法華經》卷三,CBETA, T9, no. 262, p. 21b17-b24
[8] 《法華經》卷三,CBETA, T9, no. 262, p. 21c15-c20
[9] 《法華經》卷四,CBETA, T9, no. 262, p. 28a05-a07
[10] 《法華經》卷四,CBETA, T9, no. 262, p. 31b26-c03
[11] 《法華經》卷四,CBETA, T9, no. 262, p. 32b17-35a06
[12] 《法華經》卷四,CBETA, T9, no. 262, p. 35a08-a12
[13] 《法華經》卷五,CBETA, T9, no. 262, p. 40a13-a17
[14] 《法華經》卷五,CBETA, T9, no. 262, p. 44a26-b05
[15] 《法華經》卷五,CBETA, T9, no. 262, p. 45b27-c04
[16] 《法華經》卷五,CBETA, T9, no. 262, p. 45c18-46a02
[17] 《法華經》卷五,CBETA, T9, no. 262, p. 46a04-a14
[18] 《法華經》卷五,CBETA, T9, no. 262, p. 46b09-b13
[19] 《法華經》卷六,CBETA, T9, no. 262, p. 51c22-52a01
[20] 《法華經》卷六,CBETA, T9, no. 262, p. 52a22-a27
[21] 《法華經》卷六,CBETA, T9, no. 262, p. 53c17-c22
[22] 《法華經》卷六,CBETA, T9, no. 262, p. 53c25-54a01
[23] 《法華經》卷六,CBETA, T9, no. 262, p. 54a12-a19
[24] 《法華經》卷六,CBETA, T9, no. 262, p. 55a04-a08
[25] 《法華經》卷七,CBETA, T9, no. 262, p. 56b20-b25
[26] 《法華經》卷七,CBETA, T9, no. 262, p. 57c04-c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