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智諭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整理與筆記(十四)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爾時,須菩提,聞說金剛經甚深意旨,大受感動,甚至被感動得涕淚悲泣,於是向佛讚歎言:自己以前所得之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未曾得聞如是之經者,於此甚深經義,未能領解也。

能照事理,故假名慧眼,非是慧眼能見物也。慧眼不見有為法,不見無為法,以不見一切法故,乃能洞達其理。須菩提過去所得慧眼,入理不深,故曰: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信心清淨,是清淨心不為餘法所亂,不為諸相所迷,深信一切法清淨,深信一切法不可得。如果深信一切法清淨不可得,便不會住心取相了。諸法無相,便是實相,故曰: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實相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無上功德,所以說: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則是非相者,是說是實相者,即是無相也。如來所謂實相者,不過是假名而已。

一切諸相,無非緣有假相;既是緣有假相,故無自性。法無自性,故一切法無相,是知一切法無非實相,是曰諸法實相。諸法實相者,其性一也,既知諸法實相,當知實相諸法。實相諸法者,換句話說,無相即是諸相也。故達實相者,於相即知無相,於無相即知是相。此是一法,莫作二會。是以諸相宛然,即是無相湛然;無相湛然,即是諸相宛然。故諸法實相,異而非異,故曰性一;實相諸法,非異而異,故曰相異。一而非一,非一而一;異而非異,非異而異;相而無相,無相而相,是謂實相。

故一切諸法無非實相,實相即是一切諸法。若有人問何為實相?則我們要問,甚麼不是實相?

云何能會入此法?欲會此法,必須心無所住,不取於相。若如是生信,便是信心清淨。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須菩提是大阿羅漢,於此金剛經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末法時期,有人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難得,因為此人深達實相故。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因為此人深達實相無相,故無我、人、眾、壽相。無四相者,即見法性,故此人第一希有。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以我、人、眾、壽相,皆緣生假有;因為假有非實故,是以我相即是非相,人、眾、壽相即是非相非相者,乃無相也,易言之,我相即是無相,人、眾、壽相即是無相也。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者,即實相義;實相者,即無相也。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當知離一切諸相,即佛法身也。法身無相,即是實相,以如是故,若有人於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也。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須菩提領解金剛經義趣,蒙佛印可,曰: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

云何有驚怖畏?若人著相,則有驚怖畏;若不著相,則無驚怖畏。若人著我人、眾、壽,則有驚怖畏;若無我人、眾、壽,則無驚怖畏。若人聞此無相法,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以諸法無相故,所以佛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乃至忍辱波羅蜜,亦復如是。

有人說第一波羅蜜,是布施波羅蜜,此人是依六度次第而說,因為六度中第一度便是布施。有人說第一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此人是依義理而言,因為以般若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五者,方稱為波羅蜜。若無般若,僅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得稱為波羅蜜,以第一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至於何故於六波羅蜜中,復特別提出忍辱波羅蜜?這是因為忍辱功德殊勝,勝過持戒苦行。若無忍辱波羅蜜,六波羅蜜功德,便無法成滿,故毘婆尸如來戒經中說:忍辱第一道也。

一切法性空,一切法無相,一切法不可說,而所說者,皆是假名,非真實義。故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忍辱波羅蜜,亦復如是。

何以故下,佛舉自己的故事,說明不著於相,方能成就忍辱波羅蜜。

歌利王譯為鬥諍王,無道之王也,即波羅奈國王也。歌利王無道,殘害忍辱仙人,將忍辱仙人,割截身體。爾時忍辱仙人,即釋迦牟尼佛身是。

 

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故能忍辱。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不能忍辱,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佛言我過去於五百世中,做忍辱仙人,以無我、人、眾、壽相故,方能成就忍辱行也。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是遙答「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善男子、善女人,欲發無上菩提心者,應離一切相發心也。

 

應心無所住,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心無所住,自然不取於相,如是方能深入法性,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方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發無上菩提心者,應心無所住。心所住境,不外六塵,故曰: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因為六塵皆緣起法,緣起無性,體即虛妄。住於虛妄,即是虛妄而住,故曰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此是略說,菩薩心不應住六塵,行乎六度也。若具足說,應為「菩薩心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心無所住而行布施,則菩薩心行乃可平等,故能利益一切眾生也。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因為一切諸相,及一切眾生,皆因緣假有,故曰非相、非眾生。此處之「眾生」,是廣義的,凡一切因緣所生法,皆名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如來所說,真實不虛,故曰真語者,實語者者,不二不異,是無礙義,平等義。不誑語是不欺騙也,菩薩不誑騙自己,不誑騙眾生,不誑騙於佛。不異語者,是無前後更改變異也。

究其實,佛具五語,是以二諦說法故。二諦者,第一義諦與世諦。第一義諦者,諸法性空也;世諦者,諸法緣起也。

佛說緣起性空,性空為,故曰真語、實語。佛說性空緣起,以緣起諸法,皆無性無礙平等故,所以不二不異謂之。如約性空緣起言,此法謂之真如;如約緣起性空言,此法謂之如實。以真如如實故,所以佛說法不誑眾生;以此法究竟了義故,所以佛說法無前後變異。故知佛以二諦如實說法,所有言說,是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者。

筆記整理

佛具五語,是以二諦說法故

第一義諦-諸法性空

世諦-諸法緣起

 

緣起性空

真語

佛說緣起性空,性空為

實語

性空緣起

如語

不二不異,是無礙義,平等義

不誑語

真如如實-不欺騙

不異語

究竟了義-無前後更改變異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無實無虛者,言不可得也。不可得其有,故曰無實;不可得其空,故曰無虛。何故不得其有?以有者緣起也,緣起性空,故不得其有。何故不得其空?以空不自空,緣起故空,是知空即緣起,故不得其空。佛所得法,無實無虛,以不可得故。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若菩薩心住於法,必是取著於相,被相所障,則不見法性。以不見法性故,如人入闇,則無所見。

若菩薩心不住法,則明見法性,於色見色性,於聲見聲性;於香、味、觸、法,見香、味、觸、法性。的的分明,究竟見諸法性,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能見種種色也。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於此金剛經受持讀誦,深解義趣,當知此人便能心無所住,不取於相。心無所住,不取於相,便可不被相障,深見法性;法性無二,佛生同具。故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因為於究竟法性中,佛佛道同也。

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無量無邊功德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這是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於此金剛經信解受持。信解受持金剛經者,便能離我、人、眾、壽相者。離我、人、眾、壽相,自然心無所住。若能心無所住,便可徹見法性,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功德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