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觀音法門--照見五蘊皆空

 

 在《心經》中,有一段「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經文,這是能「行深般若波羅蜜」的大智慧大慈悲啊!

眾生為何有苦厄?因為執取五蘊假合為「我」,故錯認真有「我」,貪著「我所有」。老子也有云:「吾之有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或許更深一層次來看老子的話,因為以為「有」身,故而無明顛倒,造作種種諸業,生死煩惱不已!

如何能「照見五蘊皆空」呢?首先要對「五蘊」真實的認識與了解。若能真實解了「空性」妙理,必能真空單現妙有,而妙有由於真空。

 

如何修觀音法門(心經的五蘊皆空法門、何謂五蘊)(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3)

觀世音菩薩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菩薩之一,我們為您介紹了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今天我們要談其中比較困難的是心經五蘊皆空的法門,這個法門該怎麼修呢?

 

如何修觀音法門(五蘊皆空皆空-色蘊空、受蘊空)(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4)

師父告訴我們什麼是五蘊,那就是構成人的五個要素,怎麼樣利用這五蘊來修行,來照見五蘊皆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五蘊皆空法門-想蘊空(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5)

師父用地水火風為我們解釋了色蘊,又用這個苦樂憂喜捨為我們解釋了受蘊,那麼從這樣的角度來看,色和受都是空的,行和識又是怎麼樣呢?

 

五蘊皆空法門-行蘊空(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6)

師父提到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是構成人的五種要素,色,包括了地、水、火、風,所以是變動不拘的,受,他有苦樂憂喜捨是變動不拘的,想,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念頭,甚 ­至我們思考的方式,也經常是變動不拘的, 這都是空,那麼行和識又怎麼來解釋呢?

 

五蘊皆空法門-識蘊空(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7)

五蘊當中的識蘊,師父說在小乘佛法裡,它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意 ,在大乘佛法裡,它又被稱為第八識,讓我們繼續來請教聖嚴師父。

 

大乘第八識空與小乘第六識空的不同(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8)

師父為我們解釋了什麼是色受想行識,說它們都是空的,小乘的第六識的意識,它是空的,是變動的,師父說在大乘的第八識,又不一樣,那究竟什麼不一樣呢?

 

大乘第八識空與靈魂(聖嚴法師-大法鼓 1129)

無論是小乘佛法所說的意識,或是大乘佛法所說的第八識,師父說它都是變動的,不是永恆的,所以是無常的,是空的,在提到第八識時,也說所謂的第八識,是藏著一切業的種子, ­隨著我們的生死流轉,是不是靈魂呢?

 

觀五蘊皆空-身(聖嚴法師-大法鼓 1130)

我們了解五蘊是空的,最終的目的是要,修心經的五蘊皆空法門,如何把這個觀念變成我們要修的法門,怎麼樣去修呢?

 

觀五蘊皆空-受、想、行(聖嚴法師-大法鼓 1131)

怎麼樣修心經的五蘊皆空的法門,師父提到我們要先從觀身體的受開始,那麼慢慢地我們就感覺身體不存在了,那麼接下來,就住入受、想、行的階段,在下面又怎麼樣呢?

 

觀五蘊皆空-識(觀空)(聖嚴法師-大法鼓 1132)

如何透過修行達到五蘊皆空這樣的境界?聖嚴法師說,首先我們要觀受,觀身體的受,觀到我們的身體都沒有了,感覺身體不存在了。然後,我們要觀心裡的活動,就進入受想行的層 ­次,最後,進入不苦不樂的境界。這時候,我們會覺得到安定、清靜、自在。但是,我們不能貪戀這非常美妙的感覺。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觀空,觀到最後你還有空的感覺,那接下 ­來又該怎麼辦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