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智諭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整理與筆記(二)善現啟請分第二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時,長老須菩提

德、臘俱尊之比丘,尊稱曰長老。這位長老名須菩提,譯曰善現,解空第一,無諍第一。

 

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這段文是說明佛在世時,弟子請法的儀式,現在的人隨隨便便就請法了。那時須起立,整理衣服,然後頂禮,合掌請法。或者有人說,情形不同,向佛請法,自應具儀;向凡夫僧請法,方便可也。話不是如此說,人雖有高下不同,但法總是一般無二。所以向凡夫僧請法,雖可方便,但亦不得輕慢。偏袒右肩,是為了方便頂禮,方便作事。平時衣覆雙肩,欲頂禮或欲作事時,即須偏袒右肩,為方便故。有人說西域風尚,以肉袒為敬,故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是互跪,佛制比丘互跪,尼眾長跪。

 

希有!世尊

讚佛難值難遇。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諸佛法身,無所從來,無所從去。諸佛報、化二身,乘如實道而來,乘如實道而去,故名如來。法身無來無去,報、化身有來有去,然三身本來是一身:報身者,報法身也;化身者,化法身也。故如來者,無來無去;無來而來,無去而去,來而無來,去而無去也。

護念即攝受之意,如世間父母之護念子女,時時護念子女去諸邪惡,奉諸賢善,護念子女,離苦得樂。佛亦如此,護念諸菩薩,不失菩提心。然相較之下,佛恩偉大難報,因為父母愛兒,僅此一世;佛念眾生,世世不忘。

善付囑諸菩薩,是以無上甚深微妙法,付諸菩薩,囑其流通,續佛光明也。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須菩提正式請問,此是發起序。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因地為佛性,在果位是佛;佛性者,不生不滅,無得無失,無內無外,無增無減。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善根;而善根有生有滅,有得有失,有內有外,有高有下,有增有減。

所謂一闡提斷善根者,是斷其菩提心,而非滅佛性也。佛於大般涅槃經中,曾分別佛性與善根。經中有一位迦葉菩薩問佛:一闡提斷善根,有佛性沒有?佛告訴迦葉菩薩說:佛性不是善根,善根有內有外,佛性無內無外;善根有大有小,佛性無大無小。一闡提斷善根,但不斷佛性。

須菩提請問: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菩提心修菩薩行,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者,名為菩薩。菩薩行有六種,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行此六波羅蜜者,即名菩薩。

 

佛言:善哉!善哉!……

文中先垂讚歎,然後俯允回答。有善現之啟請,蒙佛允答,方有經法流傳於世。致令後世眾生,普皆獲益,故致佛讚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