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倓虛大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親聞記》整理與筆記(九):略示降心離相

 

丁正為開示分二(戊)一明降住其心 二彰般若妙用 初中四(已)一略示降心離相 二略示住心無住 三廣詳降心離相 四廣詳住心無住今初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此經正在付財轉教之時,難免位退行退之菩薩。故以降退心為急務,而先答離相,心不降而自降矣。故佛須單答降心,而住心自在其中。

者,其意有二:機有男女之眾多,位有權實之不定,皆可云也。

菩薩具足應云菩提薩埵,譯曰覺有情,此方好略,但稱菩薩。謂覺幾分證,識情未盡故。

摩訶言大,其義有七:一、具大根,二、有大智,三、信大法,四、解大理,五、修大行,六、經大時,七、證大果,具斯七大,故名摩訶薩也。又權教菩薩,著相修行,不足稱大;實教菩薩,所修離相,乃足稱大也。

應如是降伏其心字亦平聲,乃指下文度生離相之事,此先標示,下則別詳。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眾生類數不一,以一切二字包括無餘。眾生者,眾法和合而生。身是地、水、火、風之假合,心乃受、想、行、識之遷流,內外八法和合而生,故曰眾生。三界之內有十二類,除空散消沉之無色,及精神化為土木金石之無想,無有可度之機外,其餘乃有十類,今約橫、豎而論。

楞嚴經惟想生,略如魚、鳥、龜、蛇;因情有,略如人、畜、龍、仙,因合感,略如蜎、飛、蠕、動,以離應,略如轉、蛻、飛、行。

有色者,休咎精明而有色可見也。若無色者,空散消沉而無色可見也。若有想者,在神鬼精靈者是。若無想者,精神化為木石者是。若非有想者,如蒲盧是。若此類者,皆以妄想建立。然此十種,不出色心二法:約色,即有色無色,心色都無,湛澄覺海。此則眾生不盡而盡,更有何生之可度;退心不降而降,更有何心之不常住哉。

次豎論三界:胎、卵、溼生,唯居欲界,化生三界通具,有色只欲界四禪,無色屬空無邊處,有想即識無邊處,無想乃無所有處,若非有想非無想,乃非非想處是也。

者,佛代菩薩而稱也。者,總前十類也,皆令入無餘涅槃平等而普度之也。菩薩度生之廣,為何如哉。

筆記整理

 

 

橫論三界-三界之內有十二類

豎論三界

欲界

欲界

胎生

惟想生-略如魚、鳥、龜、蛇

皆以妄想建立

卵生

因情有-略如人、畜、龍、仙

溼生

因合感-略如蜎、飛、蠕、動

化生

以離應,略如轉、蛻、飛、行

欲界四禪

有色

休咎精明而有色可見

 

 

 

 

色界

 

化生

以離應,略如轉、蛻、飛、行

無色界

空無邊處

無色

空散消沉而無色可見-無有可度之機

識無邊處

有想

在神鬼精靈者是

無所有處

無想

精神化為土木金石-無有可度之機

 

非有想

如蒲盧

非非想處

非有想非無想

 

 

 

梵語涅槃,此翻圓寂,又言滅度,亦云無為,又云安隱。約聖與凡而有四種:
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自性本來清淨,湛若虛空,唯依聖者自內所證,故曰涅槃。
二、有餘依涅槃。斷煩惱所顯之真如,尚餘最後身智,為分段生死苦之所依,故曰有餘依涅槃。
三、無餘依涅槃。生死苦果都已斷盡,眾苦永寂無餘。故曰無餘依涅槃。
四、無住處涅槃。乃斷所知障所顯之真如,於生死、涅槃,離厭欣之情,二俱不住。雖常起利樂之用,而亦常寂,故曰無住處涅槃。今說無餘,正指無餘依涅槃也。義謂不但度十類眾生之眾多,而且引入無餘涅槃之深遠也,非菩薩之大悲大願,而誰能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如是指上無餘言,無量無邊指上十種言。菩薩雖度如是之眾,而不著度生之相,故實無度者。實無二字大須著眼,菩薩了知無心外眾生,亦無生死實法,般若實相之體,本來平等,既知平等,則空四相,而無一法當情。自證平等法界,非道觀雙流功深,曷克臻此;且眾生自性涅槃,度而無度,故曰實無。了知如實之無,是以既不著有,又不落空,本自如如,何等清淨。 

何以故,是徵起解釋之詞。若菩薩度生,執著有能度、所度,即是四相未空,完全與般若之理性相背。我相未離,菩提心焉能不退?自尚未度,焉能度人哉!故曰:即非菩薩。所以深明其非也。

略示降心離相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