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倓虛大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親聞記》整理與筆記(三):序3

 

原夫《金剛般若》之緣起,無異如來拈花之示眾。靈山會上,如來拈花不語,正演教外別傳,金色頭陀[1]心領微笑,即表示親承也。今祇園會上,如來食訖,敷座而坐,未發一言,忽有空生,[2]起坐如儀,即道:「希有!世尊」,言何突兀?若非窺見如來本懷非關言說者,豈敢冒然稱讚耶?!可知其亦領教外別傳,殆至拈花微笑之旨,無二致矣。但迦葉所領如來有意,空生所領如來無心,故空生善發如來之本懷,而曰「善護念、善付囑諸菩薩」也。是知如來之本懷,唯願諸弟子皆發菩提心,行菩提道。對未發菩提心者,善護念俾住草庵,以養成菩薩之地位;對能發菩提心者,善為付囑轉教菩薩,度化眾生,淨佛國土。佛雖如是大悲,奈眾生菩提心難發而易退,遂問:「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應何法常住不退?若已退者,又應何法以降伏之,再重行菩提道耶?」所問住降其心,最為要務。蓋付財轉教之時,豈無退者?故先答「降心」,以挽退者再進,而答「住心」以免退習之虞。如來由是廣略抑揚,展轉發明「離相無住」之義。

 

乃至第十三分,指明離相無住,何嘗是降心住心之法,儼然般若妙用也。以是妙用,方露般若本體。而空生僅會到:若能離相,心不降而自降;若能無住,心不住而自住,足見此離相無住,決非降心住心之法。復聞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轉計離相無住,實是發菩提心之法也。

 

空生自覺如是,故於第十七分中,毅然呈見,遂曰:「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換言之,即說甚麼應住菩提心,說甚麼降伏其退心耶!只要以此離相無住之法發菩提心,自然常住,又何須降住?佛聞須菩提之言,不執離相無住為降心住心之法固是,又轉執為發心之法則非,故遂正之曰:「前言滅度一切眾生已,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蓋離盡一切眾生相,何嘗有法?既知住降無法,而發心又何嘗有法乎!嗚呼!可見破除法執,非易事矣。

故下文直指菩提無法,正顯般若本體。由是闡明因果無法,乃至通結始終心要,而結歸法相即非法相。及至最後流通、為人演說,一切有為法,雖如夢幻泡影露電觀之,亦是破法之法。何則?「如夢幻」者,體空觀之法也;「如影」者,假觀之法也;「如泡露電」者,無常觀之法也。「應作如是觀」者,謂夢則夢如,幻則幻如,乃至電則電如,方是菩提無法,正顯般若本體也。

 

整理資料

一切有為法,雖如夢幻泡影露電觀之,亦是破法之法

如夢幻者

體空觀之法

「應作如是觀」──夢則夢如,幻則幻如,乃至電則電如,方是菩提無法,正顯般若本體

如影者

假觀之法

如泡露電者

無常觀之法

 

 

此一卷經,展轉叮嚀,重在破除俱生我法二執。二執破盡,復有何法當情,說有、說無皆成戲論。既無其有,亦無其無,愛從何生,取於何所?既無可愛可取,復有何念何說?故曰如來無所說。學者會到這裡,方透般若消息,方能隨時解脫,方得隨處自在,即是三德祕藏,更於何處再尋三德祕藏,而如來一代時教之本意斯可見矣。

 

 

中華民國歲次庚辰[3]孟冬  倓虛識於青島湛山寺

 



[1] 金色頭陀」即大迦葉尊者。

[2] 空生」即須菩提尊者。

[3] 庚辰年,1940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