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現起請分第2〉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時」者,謂佛敷座而坐之時。「長老」謂德、臘俱高,為僧眾之長老者也。「須菩提」,華言空生,為佛弟子,於常隨眾中隨佛二十餘年,今在大眾之中,一眼覷透佛之本懷。「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具請法之儀式,乃對佛言道:「希有,世尊!」此一句讚言,是一經發起之本。
如來之本懷,唯欲眾生共成佛道。自成道說《華嚴經》,度脫大乘善根成熟者雖廣,唯小乘根性於此法會,不見不聞,若聾若啞。佛本同體悲心,不棄小根,至鹿苑度憍陳如、五比丘等,說《阿含經》、生滅四諦法門,俯就眾生,純權無實,諸弟子等以出世禪定,多證阿羅漢道。經十二年之久,始說方等經,俾其囘小向大,對三權教說一實教。四教並談八年之久,方說般若經,付囑諸弟子,轉教菩薩,發菩提心,度化眾生。諸弟子等不知利人即是自利,故時有退習者,而如來隨時俯就之婆心,無人領會。突有須菩提機緣成熟,在佛穿衣吃飯、出入往還之間,一眼覷破佛家大法,原來如是,豈有些許外事,眾生自擾擾耳。遂讚曰:「希有,世尊!」謂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不過轉轉教化發菩提心,度化眾生,淨信如是而已。若善男子、善女人體佛本懷,發菩提心者,應用何法,常住不退?一旦退習,應用何法,降伏退心?佛俯就眾生三十餘年之久,未得暢其本懷,今得須菩提一言道出,欣慰之至,故讚許之曰:「善哉!善哉!」意謂善知我心,善於請問,乃善之尤善者也。遂呼之曰:「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此聞其知心之言,故重述而深許之曰:「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此正許其問端,就端開示之際,被須菩提應聲:「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一言隔斷,故佛又重告須菩提云云。
〈大乘正宗分第3〉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數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此先略答第二問題:降伏退心,須要脫離分別諸相;諸相雖多,總不出十二類眾生,賅括已盡。故告須菩提與發心諸菩薩,及大道心多勝行菩薩曰:應如是降伏其退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皆由妄想而成。
按《楞嚴經》,「若卵生」者,卵惟想生,如魚鳥龜蛇之類,因飛沈亂想、和合氣成。「若胎生」者,胎因情有,如人畜龍仙之類,因橫豎亂想、愛情滋染而有。「若溼生」者,溼因合感,如含蠢蠕動之類,乃翻覆亂想所成。「若化生」者,化以離應,如轉蛻飛行之類,此屬新故亂想所成。「若有色」者,休咎精明,有色之可見者,乃精耀亂想所成。「若無色」者,空散消沉,無色之可見者,乃陰隱妄想所成。「若有想」者,神鬼精靈,乃罔象虛無妄想所成。「若無想」者,精神化為土木,為枯槁妄想所成。「若非有想」者,如蒲蘆等,異質相成,因合妄而有。「若非無想」者,如土梟等,負塊為兒,子成父母,俱遭其食,此因怨害妄想而有。略去非有色、非無色二類,類推可知,總屬妄想非實。故須離此諸相,度化一切眾生,無非令其明了如是而已。
[筆記整理]
諸相雖多,總不出十二類眾生 | 卵生 | 卵惟想生 | 如魚鳥龜蛇之類 | 因飛沈亂想、和合氣成 | 總屬妄想非實 |
胎生 | 胎因情有 | 如人畜龍仙之類 | 因橫豎亂想、愛情滋染而有 | ||
溼生 | 溼因合感 | 如含蠢蠕動之類 | 乃翻覆亂想所成 | ||
化生 | 化以離應 | 如轉蛻飛行之類 | 此屬新故亂想所成 | ||
有色 | 休咎精明 | 有色之可見者 | 乃精耀亂想所成 | ||
無色 | 空散消沉 | 無色之可見者 | 乃陰隱妄想所成 | ||
有想 |
| 神鬼精靈 | 乃罔象虛無妄想所成 | ||
無想 | 精神化為土木 |
| 為枯槁妄想所成 | ||
非有想 | 異質相成 | 如蒲蘆等 | 因合妄而有 | ||
非無想 |
| 如土梟等,負塊為兒,子成父母,俱遭其食 | 此因怨害妄想而有 | ||
非有色 |
|
|
| ||
非無色 |
|
|
|
「涅槃」者,譯滅度,義謂滅盡妄想,度脫諸相。「無餘」者,乃為滅度妄想諸相無餘也。總而言之,我既發菩提心,我應使一切眾生入無餘之滅度中,雖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乃分內之事。以真諦審之,緣生無性,當體即空,故曰:「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若有所度之眾生,即屬「人相」;能度之菩薩,即屬「我相」;人、我之別,即屬「眾生相」;以此我、人、眾生成常見,即屬「壽者相」。若有四相,不能解脫,根本上即非發菩提心之菩薩,則不足論其退矣。是故欲降退心,先須解脫一切眾生種種分別之相。此第三分,乃如來略答降心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