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要不再受苦,就不要讓自己的心出軌

 


   印隆有一位認識近二十年的朋友,她很優秀,但生活卻一直不順遂,常常跟印隆提及小時候的不愉快,及長大後所遇到的種種不如意事。同樣一件事,她可以重複多次不斷的訴苦,即使勸了她多次,也不見她放下。

  其實不只是這位朋友,有類似習性的人還真不少,他們的共通點就是,放不下過去的遭遇,一直增添情緒於過去的回憶裡,結果在現實生活中,也一直重複與輪迴類似的不愉快經歷。

  我們常說的「業力」,「業」的巴利文為「Kamma」(梵文:Karma),包含在五蘊的「行蘊」中。所謂的「業」就是意志(思),也就是《地藏經》所說的:「起心動念,無非是業」。因為有了決意(意志、思),才經由身、口、意發為行動。所以從心的造作、心的活動,就是業的產生,不論善、惡、無記的意念均是。其之所以被歸類在「行蘊」,即使因為此意志(心的造作、心的活動)能指揮心智發動身、口、意的活動,而產生業果,所以身、口、意被稱為「三業」。

  但這個「業」,是造成生死流轉之因,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會造成業因,待這個因成熟之後,又興起新的緣。行為與結果的不斷循環,就是業的循環,在我們不斷的經歷生老病死之流轉時,同時又造了未來的業因。

  因此,觀念影響行為,也就是影響業力。要不再受苦,就要從改變自己的觀念開始,即是改變習性。

  起心動念,舉止動作,無非是業,所以修行者的把握當下,就是要善護心念,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業」是只要造作了,就會產生其應有的果報。但我等佛弟子應該好好利用此法則,修福增慧,也就是佛陀教導我們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修行就是要照顧好自己時時刻刻的心念,如果每一心念都能照顧的好,絕對能利於眾生,這就是修行。證嚴上人說:「『修』就是修身養性,『行』就是端正行為時時刻刻照顧好我們的心,愛護我們的心,不要讓自己的心出軌」。

 

7 則留言:

  1. 感謝師父~所以我覺得光是要時時提起正念都不容易。唯有靠念佛來淨化身口意業。還有時時懺悔。那個觀照力就是般若。五度如盲,般若為導。謝謝師父分享~~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
      您說的非常好,其實念佛就能止觀雙運哦!

      刪除
  2. 修行就是要照顧好自己時時刻刻的心念,如果每一心念都能照顧的好,絕對能利於眾生,這就是修行。
     
    要做到 好難喔!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很難沒錯,但是如果不想再一直受苦,就一定要做,而且一定會感受到生命的變化。

      刪除
  3. 因此,觀念影響行為,也就是影響業力。要不再受苦,就要從改變自己的觀念開始,即是改變習性。
     
    師父~

    嗯......好難呦..... :-S

    所以~    心   靜  自然少受難....  

    回覆刪除
    回覆
    1. 試試看,就是一念心轉而已。
      轉過了,就會發現,好幸福美好呀! :x

      刪除
  4. 法師您好,我前陣子也經歷過這樣的心情,
    後來我就想像有一個善良溫柔做很多小小好事的自己,跟那個痛苦的我對話,安慰擁抱痛苦的我,
    不斷告訴自己佛菩薩很愛自己,不會再感到痛苦了,相信自己很圓滿,後來我就覺得內心的黑洞漸漸獲得滿足了。
    因為內心的黑洞有時候是別人所無法填補的,靠別人安慰將心寄託在別人身上也會有不安全感,所以可以自己跟自己對話,
    因為我也經歷過師姐的那種心情,所以我很想分享我度過這種情況的方式,
    希望那個師姐也能從那種負面的思考中走出,也希望大家都能離苦得樂,得到究竟的安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