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續分享了二道簡單的菜,也在FB說明「印隆菜」的特色是「二省一有」--省錢、省時、有營養,因此有網友建議印隆,要不要考慮出食譜書?
如果能讓大家喜愛素食,印隆當然很願意囉!只是印隆希望,在轉食輪的當下,也可以轉法輪。因此,如果有機會出食譜書,希望是與佛法相結合的,願大家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以下引用印隆的碩士論文的部份內容)
天台智者大師的《觀心食法》中,引《維摩詰經》之「於食等者,於法亦等」來彰顯「食法」之意趣。說明以一心圓觀,方能成就解脫生死的般若妙食,文云: 既敷座已,聽維那進止。鳴鐘後,斂手供養一體三寶,徧十方界施作佛事。次出生飯,稱施六道,即表六波羅密,然後受此食。夫食者,眾生之外命。若不入觀,即潤生死;若能知入觀,分別生死有邊無邊。不問分衛與清眾淨食,皆須作觀觀之者,自恐此身內舊食皆是無明煩惱潤益生死,今之所食皆是般若。想於舊食從毛孔次第而出,食既出已,心路即開,食今新食,照諸暗滅,成於般若。故《淨名》云:「於食等者,於法亦等。」是為明證。以此食故成般若食,能養法身;法身得立,即得解脫,是為三德。照此食者,非新非故,而有舊食之故,而有新食之新,是名為假。求故不得,求新不得,畢竟空寂,名之為空觀。食者自那可食為新,既無新食那可得食,食者而不離舊食養身而新食重益,因緣和合,不可前後分別,名之為中。只中即假空,只空即中假,只假即空中,不可思議,名為中道。又《淨名》云:非有煩惱,非離煩惱,非入定意,非起定意,是名食法也。[1] 觀照齋食當體本不可得,此即是「真諦」;齋食當體雖不可得卻香味宛然,此即是「俗諦」;對齋食本身而言,既不是不可得,也不是香味宛然,雙亡對於真俗二諦的執取,雙照運用真俗二諦,此即「中諦」。於齋食當下的一念心同時具足三諦,此即是天台宗所說的一心三觀。如此施食,即是無上第一法施,是為不可思議第一義諦。[2] 因此若能以一心三觀來明瞭一食即圓具三諦,即能圓解諸法本來相融相具,彼此互遍互攝。齋食如此,其它一切供養亦是如此,因此能一多無盡,平等供養無有限礙。[3]而水陸儀文中,也處處彰顯平等普供的大悲精神。水陸儀法的殊勝,是平等供十法界的聖凡,且不僅是食施,還具備了法施,食法義等,是則名為真法供養。此即是大乘法食,於食施、法施皆平等。故《佛祖統紀》云:「若依出世法,用平等心修無礙供,則當仰觀淨名、南岳、天台三處之文,則理無不在。」[4]一心三觀相即圓融為食法之旨趣,成就三智一心中得,故能圓融無礙,法法平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