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20081220_痛不在患處

 

  印隆之前去接受義診的慈濟醫生,他會請病患做一件特別的事:要求病患先將佛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藥師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先念三遍,然後念「痛不在患處」。

  這個「痛不在患處」讓印隆感受很深,我們都是我執太重,不論身病或心病,都是因此而感到痛苦。為了感恩他的治療,印隆與他結緣一個<金剛經>的御守,並與他分享:唯有不著相的大悲心,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格友漂浪 善儀菩薩轉寄一篇文章,也謹在此轉貼與大家分享。對治自我宿疾(自我意識)的最佳藥方,就是菩提心。

 

------------------------------------------------------------------------------------------------------

格魯巴 梭巴仁波切開示 
妙喜法師/

 

問:為什麼有些學佛多年的人還會自殺?

答:當有人自殺,理由是對家庭問題感到沮喪,事業垮了,名譽受損,這是愛惜自我的心態作祟所致。那人認為:在所有有情之中,包括無數的諸菩薩眾在內,我是最寶貴、最重要的了,所以成全我的安樂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雖然這個人平時很聰明,甚至可能是心理醫生,向好幾千人提供諮商建議,到時候他們的心卻非常短視而且被困住了。由於愛惜自我,一切都弄僵了,唯一能夠想到的是自殺,特別是家人或伴侶對那人的態度改變,關係決裂時,這種狀況常常會發生。雖然平時他們的心有很多主意,可以提供很多建議,在這個關頭,除了自殺以外,沒有別的解決辦法,除了這一條路以外,看不到有其他的路可走。

你也許聽過很多法,閱讀教典而且做很多功課,持很多咒,雖然你在知識上理解,但是假如你並沒有實際修行聖教,尤其是菩提心,一旦碰到困境,你會只想到自殺。

 

■艱困時光,就是真實修行的好時光

基本上,這是隨順自我意識的過患。你把自己和自我意識看成一體。你把自我意識當作最好的朋友,當作上師。就好像修上師相應一樣,你把自己看成和上師──自我無二無別。

在非常困難的時刻,你需要運用佛法的法門,因為唯有佛法可以使你遠離苦及苦因,造業及煩惱,否則狀況會變得很悲哀。真正的內在和平、安樂、滿足及成就唯有來自聖教,亦即你自己的心,不是來自外在。你的積極心態──其中最好的是菩提心,好比對治自我宿疾的藥方──自我意識無始以來一直安住在我們的心中。

 

■殺人再自殺,就可以一起去某處?

幾年前,我在新加坡機場遇見一個準備自殺的人。

他並不是學員,但是來機場和我談。他告訴我:「我沒有把握自己會不會活到明天。」起初我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之後,他解釋說,他的太太前些時候離開他,可是最近他收到她的信說她即將回家。他的打算是一見到她就把她殺掉,之後再自殺。他說:「我要帶著她一起走。」

他似乎有某種想法,認為把兩個人都殺了之後,他們就可以一起去某個地方。這顯示他不懂佛陀的教法,特別是有關「業」的教法。

 

■修行當即時,拖著拖著一生就過去了

好幾年前,有一位瑞士的弟子自殺了。他已經學佛好久了,而且親近過許多大師。這位弟子已經得到很多教法,能夠讀藏文經典。他一直希望閉關,可是總是由於有其他一些事情纏身,從沒實現。他一直積極的計畫閉關,卻一年拖過一年又一年。

有一天他的伴侶突然離他而去,然後他在自己的屋子裡面上吊了。我提他的故事,是因為這是一大教訓,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危機時刻,修行佛法的重要性。這也是一個借鏡。由此可見,修行佛法不懈怠或不拖延的重要性。

我們必須馬上修行,不僅因為死亡是必然的,而是它隨時可能發生,所以我們必須連一秒鐘都不能延遲地修行聖教。

 

■禪修要用到生活裡,遇到困境才有作用

如果我們每天一直都實際在修行佛法,真正一直在菩提道次第上面修心,特別是修菩提心及轉念,不僅僅是持咒或閱讀經典,那麼我們會發現當我們必須面對的逆境時,會很容易處理,因為我們立刻會記得適當的技巧並加以運用。可是,如果我們平時不修心,就會發現這種時刻非常困難,而我們的所作所為,就好像從沒有聽過佛法一樣。

雖然我們已經獲得轉念方面威力很強大的教諭,也加以學習,但是由於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沒有用到,所以突然碰到困境時,會發現甚至很難記起禪修的技巧。那時候,我們看起來和從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沒有兩樣。因為不去運用必要的禪修,心境將如同其他人一般,而且會束手無策。

 

■修得好不好,死亡那一天就知道!

有一個噶當派格西說,由一個人死亡那一天的表現,可以判斷他的修行多好。接著說,一直修行佛法的人死的時候,在屋子裡會覺得很溫馨、詳和。你見到那個人的遺體,就知道他的一生過得很有意義。

噶當派格西說,這種人就是所謂的「自給自足」者。普通我們說一個人自給自足,因為他不必依賴別人支持,自己能夠賺錢,支持自己的生計。我們通常把這個名言安立在很會做生意或成功地謀求自己的安樂的人。噶當派格西卻說,真正自給自足的人是死得安詳的人。我想這是指那人在禪定中死去,或者帶來溫馨、積極、慈悲的感受,使人產生虔敬心。

 

■太「自我中心」的人,容易自殺

最初我說的重點是,我們的一切作為,甚至包括自殺,都是為了求安樂。基於那顆沮喪、自我中心的心所見的觀點來說,除了自殺以外,別無他法能夠解決問題或獲得安樂。以那份心來看,這是最好的辦法,因為看不出還有別的途徑。平時當他們沒有嚴重的問題時,可能認為自殺是瘋狂的想法,可是一旦碰到困境,由於自我中心的心作祟,除了自殺,他們看不出其他方式可以獲得安樂。

當我們的心很沮喪或很生氣時,把自己的心態從愛惜自我,轉成愛惜其他有情,內心的壓力馬上消除。我們立即感到喜悅,而且明白值得活下去。就這樣改變心態,當下就獲得安樂及成就感,內心放鬆下來,我們的心向其他有情開放,而且馬上感到和其他有情間的連繫。我們和其他有情之間沒有鴻溝。我們感到其他有情在我們心中,或起碼親近我們的心,因而體驗到許多快樂。

 

■菩提心是解藥,凡事先想別人就不會自殺

最好的人生是本著菩提心,愛惜並饒益其他有情的心。這是最有用、最有成果的人生,也是最迅速的成佛之道。這是獲得安樂的最佳方式,也是解決一切問題之道,甚至包括和修行佛法有關的問題在內。當我們在修行上遭逢障礙,譬如沒有機會聞法、學法或閉關,最佳的解決之道是生起菩提心。

當我們生病,即使是不治之症,當我們有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事業失敗,甚至即將死亡之時,最好是本著菩提心,本著利他心,帶給自己的慈母有情安樂的心去體驗一切。睡覺、吃飯、教學、學習、漱洗、工作,最好是本著菩提心。課誦、禪修,修行佛法,最好是本著菩提心。這才是最好的修行。

 

資料來源:台中釋迦牟尼佛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