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不勸人出家,但鼓勵人發心


    有朋友告訴印隆,她小時候和媽媽到寺院玩,結果師父告訴她媽媽:「你的小孩跟佛很有緣唷,要不要來做小師父?」結果她媽媽嚇的以後再也不敢帶她去寺院了。

  記得佛光山佛學院的門口(這是十幾年前的記憶,不曉得現在還有沒有?),寫著:「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印隆想這應該是給一些父母安心的話吧,雖然最後大部份的人都出家了。 不過當時先慈看到這句話,就覺得佛光山實在是一個正知見的道場,她也就很放心的讓印隆去念佛學院,也非常護持佛光山,並帶人去受戒,自己也去參加禪七等活動。

  印隆不會主動勸人出家,但是會勸人發心。發什麼心?出離心。

  佛陀時代,就教導我們,四眾弟子都可以修行與證果。而選擇出家或在家的身份,是對於此生生命的一種方式與目標。

  印隆覺得,要想成為一個出家人,一定要有終身奉獻於弘法利生的決心與目標,當你剃了這個頭、穿上這身袈裟時,你將不再是你自己的,是屬於三寶的,要有這樣的心念,才適合選擇出家的身份。因為檀越的護持,是對你有多大的寄望!他們希望你能成為一位弘法利生的僧寶,而不是只為自己著想的俗漢。

  所以印隆不會勸人出家,但一定鼓勵人發心。只要出離心生起,邁向解脫之路就更前進一步。如果發現自己有盡形壽奉獻於弘法利生的決心,那印隆會讚嘆與鼓勵,歡喜法王座下又添王孫! 

3 則留言:

  1. 人生即哲學,有時人生需要加法,追求知識、追求權力、追求富貴、追求成功,但有時也需要用減法,遠離名利、減免憂患、成敗、得失,安於淡泊。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感謝圓光大德的慈悲分享 :x ~有時也需要用減法,遠離名利、減免憂患、成敗、得失,安於淡泊。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