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檢視自己的需求

  這一次的北上念書,因為無法固定掛單處,需要搬家的次數比較多,再加上師父的要求下,我必須對私人物品有更嚴格的要求,也因為這樣的因緣,我從時時檢視自己的需求中,學到了二個重點:

 一、確認真實需要的是什麼:

   因為常搬遷,所以不方便有太多東西。在一次一次的檢視中,我會認真思考到底什麼才是必需品;也會盡力使所有的物品,發揮其最大的功能。

   覺得自己有點像在『行頭陀行』--因為在律制(古印度時出家人的修行方式),除了冬夏安居外,一年中還有二次行頭陀行的時間,並有規定要「十八種物常隨其身」(註:十八種物為楊枝、澡豆、大衣、七衣、五衣、瓶、缽、坐具、錫杖、香爐、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打火器)、鑷子、繩床、經律、佛菩薩像。),這十八種物就是釋尊認為當時出家人的必需品。當然因為時代需求與根氣不同,這樣的要求我們末法眾生並不容易達到,但還是要依此檢討努力。等我覺得自己的物品簡化到都是『必需品』時,我會再來跟大家仔細分享實際內容。

   另外說個題外話,其實我覺得真的很感謝網路及電腦,因為我很喜歡看書,從小到大我買的書大概可以成一個小圖書館吧!如果在過去的時代,書太多最多是賣到舊書攤,但是現代的時代,可以上網拍賣,所以我都會將閱讀完畢的書,透過網路拍賣掉,這樣不但不會讓身旁留下太多的書籍,也可回收一些書錢,再繼續做知識的投資。

 

二、消除積聚的貪心:

   其實在律制中,佛陀也有規定出家人得蓄『百一長物』(註:百一眾具者,百物器用只能各畜一件,餘要轉施),也就是不得多積聚之意。這個『貪心』真的很微細也很危險,稍不注意,就被自己無始來的習氣纏住不得解脫。

   而且積聚太多,反而造成容易浪費的損福心理;例如食品買量販包,你感覺有省到錢,其實是超過自己的飲食需求或最後吃不完丟掉。又如趕特價買了一堆東西回來,用不完就隨便塞在角落隨其敗壞。所以去除積聚的貪欲之心,真的能讓你減輕負擔,真正自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