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僧肇大師:解空第一


   之前有介紹一本李潤生教授寫的「僧肇(東大。哲學家叢書)」,比較偏向哲學性的思考。而這一本由徐瑾教授寫的「僧肇大師:解空第一」,[1]內容從東晉時代的佛教發展談起,繼而探討僧肇生卒年月的考證、學識之養成與受《維摩詰經》的影響,可以說是研究僧肇大師級及其生平與影響的一本指路書。

   僧肇大師是 鳩摩羅什大師的四聖十哲弟子中的四聖之一,「學善方等,兼通三藏」,時人仰為佛教東土「解空第一」者。以非有非無、即有即無、有無雙遣的般若中道觀,完整闡釋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將魏晉以來般若學的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峰。

  其參與譯經,在譯出《大品般若》之後,著〈般若無知論〉。並注《維摩詰經》,撰〈不真空論〉、〈物不遷論〉與〈涅槃無名論〉。本書有探討〈涅槃無名論〉之作者爭議,並對《肇論》的核心思想作探討。

  僧肇大師集儒道思想及龍樹中觀學精髓於一身,印順導師稱其思想「切近龍樹學正義」,太虛大師則盛讚其所著《肇論》:「理括中印,辭追莊老;研究佛學者不可不讀,亦研究國學者所不可不讀也!」

  在前人的基礎上,僧肇大師將佛教的中國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建立了第一個比較完整的漢傳佛教哲學體系,從而開創了印度佛教在漢地流傳發展的新局面;也對後起的三論宗、禪宗、華嚴宗、天台宗等宗派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僧肇大師雖只在世三十一載,但其著作卻如昊日赫赫,照耀千古!為廣大佛子建立般若慧見,此為佛法之肇,亦為佛法之至要!

        【高僧行誼】僧肇法師導讀

        書籍參考

       佛教的「空」與道家的「無」

       般若經典的傳入

        僧肇/李潤生(東大。哲學家叢書)


【示現】

緣起 東晉時代的佛教發展

能拯溺俗於沉流,拔幽根於重劫;遠通三乘之津,廣開人天之路。是故內乖天屬之重而不違其孝,外闕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東晉佛教發展概況
佛經翻譯和佛理傳承
佛教在社會上的影響

第一章 博覽經史 名振關輔

弱而好書,珪璋秀發。……遊學許洛,故少為諸生,博綜六後見舊《維摩經》,歡喜頂受,披尋玩味,乃言始知所歸矣。因此出家,學善方等,兼通三藏。

關於僧肇生卒年月的考證
學識之養成
《維摩詰經》的影響

第二章 師從羅什 參與譯經

因出《大品》之後,肇便著〈般若無知論〉,凡二千餘言,竟以呈什。什讀之稱善,乃謂肇曰:「吾解不謝子,辭當相挹。」

至長安跟隨鳩摩羅什,參與翻譯《大品般若經》,僧肇的第一篇佛學論文──〈般若無知論〉。

第三章 注《維摩經》 答劉遺民

夫聖智無知,而萬品俱照;法身無象,而殊形並應;至韻無言,而玄籍彌布;冥權無謀,而動與事會。故能統濟群方,開物成務,利見天下,於我無為。

羅什門下諸賢
注《維摩詰經》,撰〈不真空論〉和〈物不遷論〉
回覆劉遺民之疑惑
同時期的譯經高僧

第四章 羅什辭世 作〈涅槃論〉

時無可待,命無可延;惟身惟人,靡憑靡緣;馳懷罔極,情悲昊天。嗚呼哀哉!

僧肇作〈鳩摩羅什法師誄並序〉
關於〈涅槃無名論〉
〈涅槃無名論〉的作者爭議

第五章 生如流星 著若昊日

此土述作,唯肇公及南嶽、天台二師,醇乎其醇,真不愧馬鳴、龍樹、無著、天親,故特入大乘宗論。其餘諸師或未免大醇小疵,僅入雜藏中。

關於僧肇去世原因的爭議
蓮池大師的讚譽
紫柏尊者的讚譽
憨山大師的讚譽
蕅益大師的讚譽

 

【影響】

壹.傳世經典《肇論》

聖人虛其心而實其照,終日知而未嘗知也。故能默耀韜光,虛心玄鑑,閉智塞聰,而獨覺冥冥者矣。

《肇論》的核心思想

一、對「有」、「無」的說明,二、對「動」、「靜」的說明,三、對「空」、「假」的說明,四、對「無知」的說明,五、對「涅槃」的說明

〈般若無知論〉探微

一、般若聖智的體性,二、般若「無知而無所不知」,三、般若聖智的修證

〈物不遷論〉探微

一、「動靜未始異」故物不遷,二、「各性住於一世」故物不遷,三、「如來功業不朽」故物不遷,四、「因果無俱」故物不遷

〈不真空論〉探微

一、萬物「無生」故「不真」,二、萬物「不異」故「不真」,三、萬物「名實無當」故「不真」,四、萬物「自虛」故「不真」,五、萬物「緣起」故「不真」

〈涅槃無名論〉探微

一、不離世間而證涅槃,二、關於「涅槃無名」的說明,三、關於「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的說明

貳.對佛教中國化的影響

(僧肇)於體用問題有深切之證知,而以極優美、極有力之文字表達其義,故為中華哲學文字最有價值之著作也。

佛教何時傳入漢土,僧肇思想的承上啟下,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觀點,對中國佛教思想體系的建立

參.對後世漢傳佛教各宗之影響

聖人無己,靡所不己;法身無量,誰云自他?圓鏡虛鑑於其間,萬象體玄而自現。境智真一,孰為去來。至哉斯語也!

對三論宗的影響,對禪宗的影響,對華嚴宗的影響,對天台宗的影響

 



[1]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漢傳佛教思想,亦對中西方哲學、宗教學有長期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