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3日 星期四

六塵妙供

六塵妙供觀想

   關於六塵妙供」,最早可見於《法華三昧懺》的〈明行者修三業供養法〉的觀想文:「當運心想此香華,於念念中,遍至十方一切佛土:作種種眾寶莊嚴、諸臺樓觀,上妙諸色;作種種妓樂、上妙音聲,歌唄讚歎;作種種栴檀、沈水,上妙諸香;作種種肴膳、湯藥,上妙眾味;作種種衣服、瓔珞、流泉浴池,上妙諸觸;作眾禪定智慧清淨實相,無量上妙法門。悉皆充滿法界,以為佛事,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一切三寶,願三寶攝受;亦熏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於一一佛前,悉見己身如此供養,等無有異。又願六道四生,悉入我供養法界海中,了知如是供養,悉從心生,無有自性,心不取著。

   仍在生死輪迴沉淪的眾生,六根對五欲六塵貪著不已,故以身口意造作無量惡業。因此祖師大德慈愍,教導我們用「六塵妙供」的方便方門,將一切受用轉成供養──「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如此,不但能逐漸消弭我們無始劫來的慳貪習性,更加轉化我們對於三界虛妄境界的執著。

  《金剛經》云「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六塵境,「法」就是前五根對五塵所了知的六塵境界,所緣的影子,落謝在八識田中,緣慮塵境而起妄念,這就是法塵。[1]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2]修行要先對塵境不可起住著心,對於色聲香味觸的五塵境不可去住著。[3]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法華經》云:「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麤弊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對於塵境要鍛鍊到一切不住著,[4]不可住著才能夠降伏妄心,此即是《金剛般若》的根本妙理──「應無所住」、「降伏我相」,般若用意在於破除眾生的執著。

   在水陸法會的「六塵妙供」法儀,普令一切微薄供養,悉皆轉成無上妙供。以中道觀心融」而能塵塵無礙,一塵具足無量供養之不可思議妙供。於一食出生六塵妙供,而六塵又彼此互遍互攝;於一齋食如此,於香、花、燈、寶、歌頌莫不是如此,互遍互攝重重無盡,成就無上第一法施,回覆吾人之本來面目。[5]

   夢參老和尚曾說,當我們看到漂亮的景色,內心當下就可以發起供養三寶之心。以此推知,一切塵境、一切受用莫不如此。發起廣大供養心,消弭執著習性,就在一點一滴的修持中,成就佛道的福慧資糧!

 

       六塵妙供水陸法會

夜色中的北投農禪寺照壁(法鼓山2007月曆圖)

 



[1] 假定你眼不對色、耳不對聲,鼻、舌、身也不對香、味、觸,那時候你沒有事情,心中都是起妄念,妄念就是想過去、思未來,就把過去的法塵落謝影子;就像看電影一樣,自己一幕一幕翻出來,沒有事情就想過去的事情、經過的事情──喔我小孩子時代又怎樣怎樣、所有我以前又做過什麼事情──自己內心就一直翻抖出來,那就是法塵。你有布施,你就會回想你的布施的法塵,這都不住著了,這樣來修行布施,才能夠成就六度的根本目標。

[2] 「所言不住者」: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接下去說所謂「不住色布施」,不可住著色法。「不住」,住是執著,怎麼什麼東西不可執著呢?「謂不住六塵」,不可住著在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境界。你若住著六塵境,就失去不住的功用了,就有住著、就有執著。

[3] 比如說一般寺廟做佛事往往都要寫表章、寫疏文,疏文中要寫發心的人的名字,這名字你在那裡讀表章的讀名字的時候,耳朵各各都一直在仔細聽,聽看有讀到我的名字沒有?喔!沒有讀到,沒有讀到心中就起疑心,想:「嘿!我拿出去的錢那一百塊錢,不知道會不會那師父入私囊否?那跑進他口袋內,要不然怎麼表章沒有我的名字呢?若有的話,應當要有我的名字啊!我就明明有報名上去哩!我就出一百元,怎麼表章中沒有寫到我?」他在那裡跪著心中鬱卒很鬱卒,很不歡喜:「嘿!我就明明都有出錢,我就有把名字寫下去,怎麼表章沒有我的名字呢?」沒有聽到名字就很鬱卒。聲,讀表章的音聲,世間人往往有這種的住著,因為他不知道佛法,難怪!可是知道佛法的人,也還不見得說就能放得下。假定說把他的名字寫錯了,他仍然要起疑問,也會不歡喜。

[4] 雖然講要不可住著,講很快,做起來可是不容易啊!給人家罵到一句總是會發脾氣,世間上真正受得了人家講的,恐怕也沒有多少個,都會反抗啦!講都講諸法皆空,實際上行在有中,時時都在有中。因此之故,講不住著講很快,要做到,要下死功夫去磨練,沒經過一段時間去下死功夫磨練,不能成就。

[5] 參 陳英善(2009)。〈大悲心水陸儀軌的特色〉,頁16-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