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梁皇寶懺大義 05 :《梁皇寶懺》的緣起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早,很高興今天進入第二天了,感覺壓力減輕三分之一。今天正式跟各位介紹《梁皇寶懺》的大義。除了POWERPOINT以外,各位手頭上面有《梁皇寶懺》的講義,大家可以對照在35頁,我們從這個地方開始講。

還沒有進入《梁皇寶懺》之前,先簡單講《梁皇寶懺》的緣起。這個梁皇是指梁武帝,中國的朝代從西漢、東漢、魏、蜀、吳三國到西晉,西晉就開始五胡亂華就亂掉了,北方變成五胡亂華時代。南朝我們說的有一首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朝就是所謂六朝,就是吳,三國裡面的吳。過來就是東晉,東晉過後是南北朝,就是所謂的宋、齊、梁、陳,這是中國的歷史,叫做南朝。北朝是五胡十六國,南朝裡面的宋、齊、梁、陳,梁這個朝代是梁武帝的朝代。

梁武帝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是一個很有代表性、很有名的皇帝,他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歷史上有幾個關於他的事件,我們簡單提幾件事情,讓各位認識一下梁武帝。他雖然貴為皇帝,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可是他三次捨身同泰寺,就是三次到同泰寺去短期出家,這在中國佛教歷史上面,是絕無僅有的案例。他常常做無遮大會布施,還有就是中國佛教出家人吃素,是梁武帝時候開始制定的。因為比丘戒是不禁葷食的,菩薩戒才是不食眾生肉,所以在梁武帝的時候,因為梁武帝對佛法的思想,所以提出了菩薩戒的精神,所以中國的出家人就不吃肉,這也是梁武帝的因緣。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中國禪宗,達摩祖師是從印度到緬甸,從南洋的中南半島的麻六甲海峽繞過來,從新加坡到廣州上路。玄奘大師是從北方陝西的西安,經過新彊、中亞到印度的北方。達摩祖師是從印度的南方,就是斯里蘭卡的方向坐船。玄奘大師是騎駱駝、走沙漠的。達摩祖師是坐船,從南海到廣州登陸,登陸以後到廣州,到現在的南京見梁武帝。梁武帝建寺度僧,三次短期出家當和尚,當然對佛教非常的護持,造很多的寺院,度了很多的出家人。

達摩祖師見梁武帝,梁武帝問他說:「我建寺度僧功德多少?」達摩祖師說:「沒有功德。」這下梁武帝就矇了,他心裡想:我這麼大的功德,達摩祖師說我沒有功德!這個和尚講不清楚。他不知道達摩祖師要講的,是無相無形的禪意,所以二個人不投機。我們可以看到梁武帝所修的思想,所做的事情,都是有相的,所以跟達摩祖師不相應,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所以達摩祖師就從南京一葦渡江,南京在長江的南面,達摩祖師過了長江以後,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在嵩山面壁九年以後,踫到二祖慧可神光禪師,傳法給二祖。達摩跟梁武帝,梁武帝就是《梁皇寶懺》裡面的主人翁──梁武帝
 

其實大家天天拜《梁皇寶懺》,不知道梁皇到底是什麼意思?以為是黃梁一夢,搞不清楚,其實是梁武帝。《梁皇寶懺》的本名,不叫《梁皇寶懺》,他原來名字叫《慈悲道場懺法》,因為《慈悲道場懺法》這部懺儀是梁武帝的因緣而做的,後人就把他俗稱叫《梁皇寶懺》,反而大家都知道《梁皇寶懺》這個名字,不知道《慈悲道場懺法》這個本名。為什麼會有這個因緣?梁武帝做《梁皇寶懺》?那麼就要講到這個因緣。

梁武帝有一個皇后姓郗,這個郗后,梁武帝非常的喜歡她,郗后的個性非常的嫉妒,嫉妒其他後宮的妃子、宮女,瞋嫉心非常的重。她很年輕時就死掉了,郗后就過往了。過往以後,梁武帝在世就很喜歡郗后,就常常懷念郗后。有一天就夢見郗后託夢給他,她說:我因為在世間的時候,嫉妒、瞋恨心太重,所以墮落惡道受苦,希望給她超拔。梁武帝還不是很明白,後來有一天,他在宮廷裡面散步的時候,就看到殿的前面,古時候的殿都是用圓圓的柱子、石柱子、木頭柱子,很高的殿堂柱子上面,盤了一條很大的蟒蛇,對著梁武帝吐舌,眼睛看著梁武帝,梁武帝看這麼大的蟒蛇嚇了一跳,梁武帝也是很有善根智慧的人,他心裡面想:這皇宮裡面,從來沒有外面的動物跑進來,這麼粗、這麼大條的蛇,怎麼鑽進來的?我這也沒有牆洞讓你鑽進來,要嘛,就是妖怪變形進來的,怎麼會這麼大一條蛇,跑進皇宮裡面來?於是他就問,他想這可能是妖怪,他說:你是什麼因緣?因為他對佛法了解,他信仰佛法,知道鬼神很多,他就問這個蛇:你有什麼需要我幫忙?還有什麼冤屈你跟我講。大蟒蛇就出了人的聲音跟他說:我不是別人,我是你過往的皇后郗氏,我因為在世的時候嫉妒心太重了,所以墮落蟒身,鱗甲裡面有很多小蟲在吃我的肉,很痛苦,希望你跟我超拔。梁武帝說:好,我想辦法,你先走吧。蟒蛇就走了。

梁武帝答應了郗后所變的蟒蛇的請求,在朝廷上面,把他身邊的高僧大德請來了,跟他們講這件事情,看他們覺得應該怎樣超度郗后?這裡面有一個代表性的高僧叫寶誌公,在藏經裡面有寶誌公的禪詩、禪語錄,短的,不是很長,寶誌公的語錄跟禪詩留存的文獻,以寶誌公為首的一批高僧大德跟梁武帝說:我們從大藏經裡面,收錄出修懺悔的儀軌來替郗后懺悔。這是我猜的,可能以前也有類似的這種懺儀。

當然這些高僧大德,他們對於經典都很了解,對於經典裡面講到懺悔的思想,大家都非常通達,所以他們認為要把經典裡面的相關懺悔的儀式,把它統合起來,不是用哪一部經典的懺儀,而是要綜合各個經典的儀軌,來替郗后懺悔。就由寶誌公帶頭一批高僧大德從藏經裡面,當然可能梁武帝也參與了,藏經裡面收錄了很多佛菩薩的名號、經典的思想,寫成了現在所看到的這一部《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這部著作。

當然歷史的變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跟梁武帝、寶誌公所做的,文字上面可能會有一些出入,可是這部《梁皇寶懺》的原著是這樣因緣而來的。這部懺儀做好以後,寶誌公跟梁武帝就在宮廷裡面莊嚴了道場,然後邀集了高僧大德來為郗后懺悔超度。這天晚上在舉行懺儀開始的時候,旁邊有很多的燈燭,可是沒有點燃,梁武帝跟寶誌公就發願說:如果我們所做的這部懺儀符合佛陀的思想,沒有過錯,願我們三拜下去以後,燈火自明。這是很大的賭注,要是燈火沒亮不就完蛋了?要我不敢下這樣的賭注。三拜完以後,燈火自然通明。這是鬼神的護法,也是法界不可思議的力量。這部懺儀從此以後就流傳在中國的佛教,成為每一個佛教徒,多多少少都會參與禮拜的一部很重要的儀軌。非常感人的、非常意義深遠的、非常價值高的、非常有感應的寶典,這是《梁皇寶懺》跟梁武帝簡單的因緣。

 
接下來講《梁皇寶懺》大義。我手上這一本,這就是佛教界各個寺院做為禮懺《梁皇寶懺》的本子。我剛剛講,在歷史的過程中間,會隨著每一個朝代的出家人、每一個地域的出家人。會有一些增、刪,不過主體的部份應該沒有太大的變動。我們現在是根據台灣所通行的版本,至於其他的地方版本是怎麼樣?我們不是很清楚。我根據手上的版本來作說明,可能不同的版本小小的出入會有,可是大的部分問題不大。這麼厚的一部十卷《梁皇寶懺》,這是我們要介紹的大義,這裡面的內容很豐富。 

 
 
這個懺儀的一開始都會有一個所謂的香讚。現在的這一本裡面有好幾個香讚,第一個是楊枝淨水讚,還有寶鼎讚祝聖讚,還有佛法僧三寶讚,還有一個戒定真香讚,這是香讚的部份。 

 
還未講《梁皇寶懺》之前,先把《梁皇寶懺》大綱來說明一下,大綱分成九條。

第一條是懺首的禮敬供養儀,這是屬於在懺文以外的,像小說的引言一樣,它是在儀式前面,導引大家供養恭敬的一個儀式。

第二個講到《梁皇寶懺》的架構。

第三個講《梁皇寶懺》章節與核心思想比對。《梁皇寶懺》這一本懺儀裡面,有人把它分成四十個章節,這四十個章節裡面,我們提攝出七個重要的思想,把章節跟思想做一個比對,哪一些章節歸屬在哪一些思想之下。這是第三段的部分。

第四段講《梁皇寶懺》所禮的佛菩薩。哪些佛菩薩?我們來跟各位說明一下。

第五段就是對佛菩薩作一個表列,這樣大家比較清楚的了解。

第六段就是解釋慈悲道場的懺文的名字,先解釋慈悲。

第七段:道場論。解釋道場

第八段解釋出懺、入懺的懺文,出懺、入懺的觀文比較特別,它本身不屬於《梁皇寶懺》的範圍內,我們推想可能是後人加上去的,加上去輔助我們,在每一卷開始跟結尾做一個引導跟收束,叫做入懺、出懺文。

最後第九段就是《梁皇寶懺》思想大綱的解析。

各位先大概的知道,我們要介紹全部大義的九個綱領。後面我們會一段一段詳細說明,這是先讓大家知道整個大義分成九段。
 

 
第一段就是《梁皇寶懺》懺首的禮敬供養儀禮敬供養儀在整部懺儀的最前面,還沒有正式的進入懺文之前,有一個禮敬供養儀,目的就是在整部懺儀前導引行者(也就是我們佛弟子)發起禮敬供養、恭敬虔誠的心情,這是禮敬供養儀的目的。

 
 
禮敬供養儀其實只有三部份:第一個就是懺法緣起,我們剛剛有稍為提了一下,等一下看文字的說明;第二個就是禮敬供養。在懺法緣起跟禮敬供養前面都有香讚,我們先從香讚開始介紹起。

禮敬供養儀的主體部分是禮敬供養這一段,懺法的緣起香讚都是附帶在禮敬供養儀的這部分。

 
 
我們看香讚的部分。香讚在佛教的儀式裡面,一開始時都會唱香讚。香讚的主要目的就是供養,就是恭敬供養的一個概念。這十卷我們所供養諸佛菩薩、供養十方有情眾生的東西很多,什麼東西?在我們使用的或者是無形的,都可以拿來供養三寶、供養有情。可是在法會儀式中間,我們挑選十種代表性的供養具──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這是所謂的十供養,十供養遍在十卷裡面。因為這是第一卷,一開始多半是用香來供養。在佛門裡面,香的供養是最普遍的,對佛菩薩、對鬼神、對祖先,我們都用香來供養。因為鬼神對香的供養最能夠直接接受。

佛門裡面最常用的香讚有爐香讚戒定真香寶鼎讚,是佛門裡面常用的三個香讚。在家眾可能比較少唱香讚,除非有參加法會。其實香讚唱起來那種莊嚴神聖的感覺,可以讓人掉眼淚。我的梵唄不行,可是我很喜歡唱讚,我唱讚的時候,我就很大聲,把人家的聲音都壓過去了,結果我要是一唱錯,會把人家拖倒。每個人的福德因緣不一樣,我雖然喜歡唱讚,我就沒有機會學,我都把時間放在學經典上面,要是我會唱,我就唱一段爐香讚給各位聽。
 

我們來看:

「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我們先簡單解釋一下它的字面意思。就是我們點燃香爐裡面的香,插上香枝香末以後,香氤氳裊裊的上升到虛空中間,「乍爇」就是香開始冒出像雲霧那樣的煙。

「法界」這句話說明了:雖然眼睛只看到香在我的視力範圍飄,比如我們現在佛前放了一柱香,香可能就在周圍一公尺左右,離開一公尺就看不到了。事實上這是有形的,真正無形的香叫法界蒙熏法界是什麼意思呢?法界是指過去、未來、現在,六道裡面諸佛菩薩的法身,所有一切宇宙的萬法,有為、無為的都叫法界。所有法界中間的每一法,都有我現在的香飄過去供養,叫做法界蒙熏

雖然我只看到一個小小的爐子,裊裊地升起一絲的香雲,事實上我的心,卻是期望著、觀想著,這一個小小的香雲,普遍地熏染到了一切法界,法界中的所有萬法都受到這一爐香的熏染,為什麼呢?我的供養心無量,所以法界蒙熏無邊。這是《金剛經》裡面講的:東方虛空可思量否?不可思量。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不可思量。無住相布施功德亦復如是。也就是說我們在供養的時候,能夠不住相布施,我供養的時候,我的心是一種不住著的,一種平等,繫於法界緣生,一即一切的這種心量。那麼我所供養的香,就能夠等虛空界,遍熏法界。所以諸佛海會悉遙聞」──十方上下無量諸佛海會的諸佛、諸大菩薩們,都能接受到我所供養的香。
 

 
在這一段裡面,除了是把自己的心量所供養的供品,能夠推向無量無邊的諸佛海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義涵,就是把我們現在妙香林的講堂、法堂,這就是一個道場,與諸佛菩薩的海會結為一體,諸佛菩薩看得到我們,十方諸佛都知道我們在這邊舉行法會,共修佛道,我們雖然看不到諸佛菩薩,可是我們心中可以知道諸佛菩薩看得到我們,知道我們,聽到我們,跟我們所在的空間合為一體,這就是一個道場,因為我們能夠將現前的講堂,這個道場,法會的所在地,與十方諸佛的道場結為一體,就能夠跟諸佛菩薩感應,這時候我們的所做所為、所唱所念,就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好像我們親自在十方諸佛前請求,好像諸佛菩薩面對我們,跟我們一起接受我們的禮拜,一樣的道理,這樣就能夠感應道交神通不可思議顯現。

所以香讚雖然很短,可是所義涵的意義,卻把整個佛法的思想表現出來。在表現整個佛法思想的同時,也將我們共修法會的儀式、共修法會的力量,把它提升到跟佛法融合在一起。理即是事,事即理,這樣的意味裡面去。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香讚的精神,在香讚唱起來的時候,我們的身心就能夠跟法界感應起來,香讚一起來以後,所有的懺文儀軌都在香讚理念之下,與十方諸佛菩薩同共一個道場,同共一個時空而進行。

我們來看其他幾個讚,都具有一即一切 普遍十方供養的精神。
 


看下面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焚起衝天上,眾等虔誠,爇在金爐放,頃刻氤氳即遍滿十方。」

即遍滿十方下面打一條槓,即遍滿十方的義涵,就是爐香讚法界蒙熏的思想,這二句話是完全一個意思。
 

 
我們看寶鼎讚

「寶鼎爇名香,普遍十方,虔誠奉獻法中王。」

各位可以看一下,這普遍十方跟前面的法界蒙熏遍滿十方,是一樣的意思。 

我們再看:

「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

遍灑三千跟前面的法界蒙熏普遍十方,也是同一個意思,文字不一樣,義涵精神完全一致。
 

這三首香讚以及楊枝淨水讚,可以說這四首讚,是佛門儀式裡面最普遍、最常用到的儀式中間開頭的讚頌。我們可以看到這四首讚都有一個共同的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遍供養、法界同供的概念,能夠將我的供養遍滿十方,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把我們現在所在的道場與諸佛菩薩結成一體,這二個思想都存在在這一句話中間。所以注意一下,這四首佛門裡面最常用到,在各個儀式中間的讚語,卻有一個共同的思想,這絕對不是偶然之作,這是祖師們知道,香讚在整個儀式中間的位置就是一個開始,就是打開一個場面,這個場面很重要的,就是將現在有形凡夫的時間、空間,與諸佛菩薩無形的、無邊的諸佛海會的道場,結成一體的思想,做為後面法會所有儀式進行的一個平台、基礎。
 



大蒙山一開始的時候:「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首《華嚴經》的偈子,就是做為整個大蒙山施食,能夠變現,七粒米變為一個米山,一杯水變成長河的理論基礎,道理是一樣。所以香讚不僅是用香的供養,其實它有甚深的義涵。好,香讚部分就講到這個地方,我們看下面附帶的話題。
 

 
香讚後面都有「……菩薩摩訶薩」,佛門裡面的讚語有很多很多的讚子,每一首讚子後面都會有菩薩摩訶薩三稱唱念。不同的菩薩摩訶薩有什麼義涵?因為這是我們在法會中間常常踫到的問題。POWERPOINT可能看不清楚,請大家看第35頁。

 


 

 

使用因緣

儀軌應用

1

香雲蓋

香供養

爐香讚、戒定真香、寶鼎讚,等或第二支香後直接唱「香雲蓋」

2

雲來集

香供養

誦戒香讚、三時繫念香讚、晚上佛事香讚

3

普供養

各種供養通用

皇懺供養讚(上午普供養,午後普賢王)

4

寶曇華

花供養

皇懺、藥師懺懺首供養懺

5

普賢王

懺悔、供養等行門

懺悔偈後禮佛、皇懺懺首、供養讚(午後)

6

求懺悔

懺悔

皇懺、水懺每卷出懺文後再次懺悔

7

增福壽

消災回向

消災壇回向直接唱「增福壽」

8

增福慧

消災回向

法會圓滿「佛慈廣大」消災送聖讚

9

甘露王

灑淨

大蒙山灑淨後,引魂法節前灑淨

10

清涼地

灑淨、往生壇薦食

楊枝淨水讚、瑤天玉露讚、中午靈前薦食回向直接唱「清涼地」

11

龍華會

回向龍華三會得度

皇懺第一回向讚

12

登雲路

回向亡靈往生善處

皇懺第二回向讚、法會圓滿「佛慈廣大」超廌送聖讚

13

超樂土

回向亡靈往生淨土

大蒙山靈前回向讚「六道群靈」

14

蓮池會

誦彌陀經、往生壇薦食

蓮池讚、晚上靈前回向直接唱「蓮池會」

15

引魂王

召請引魂用

 

16

安位王

安位

靈前安位讚後,或直接唱「安位王」

17

天人師

讚釋迦牟尼佛

浴佛讚「九龍吐水」、「釋迦文佛」讚後

18

度人師

禮讚祖師,祖師堂用

 

19

普眼

讚韋馱菩薩

韋馱讚

20

護法藏

讚護法菩薩

迦藍讚、監齋使者讚

21

禪悅藏

 

天廚妙供讚
 

   可能我們的功夫有限,只收集到20個香讚、菩薩摩訶讚的差別。

我們看14香雲蓋、雲來集、普供養、寶曇華,這屬於供養類,它有黑一槓,就是不同的類別。這裡面使用因緣跟儀軌的運用,儀軌的運用可能可以彈性比較大一點,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提供各位做參考。各位變一下也無妨,不同的地方使用的不太一樣。

   第二組是56這二條,就是普賢王跟求懺悔,是屬於懺悔門這類。

增福慧、增福壽這是屬於增福的部分。

910甘露王、清涼地,是屬於灑淨的。

還有度亡的,就是龍華會菩薩摩訶薩、登雲路菩薩摩訶薩超樂土、蓮池會、引魂王、安位王,後面這些都是屬於度亡的部分,超薦亡魂的部分比較多。
 

下面是屬於,稱揚師長、護法的:天人師菩薩摩訶薩、度人師菩薩摩訶薩、普眼菩薩摩訶薩、護法藏、藏悅藏,這是屬於師長跟護法的部分。當然還有其他的,我們只是舉例說明供各位參考。具體詳細的部份就不說明了。香讚的部分就談到這邊,下面講懺法緣起。
 

 
    懺法緣起的原文,各位可以對照講義36頁是解釋的部份,37頁是原文,POWERPOINT也有原文的部分,大家可以對照POWERPOINT跟這裡。

這裡面分成五段,第一段是彌勒提名;第二段是誌公主持撰寫;第三段是梁朝武帝而肇啟,大集沙門施懺;第四段是感應即現;第五段是懺悔功德。
 

 
第一段、彌勒提名

    我們來看第一段:「恭聞梁皇啟建,彌勒題名」,這二句話就是《慈悲道場懺法》是梁武帝為郗后所做,《慈悲道場懺法》是彌勒菩薩點化,而題了這個名稱。

 

第二段、誌公主持撰寫

第二段是誌公主持撰寫,誌公就是寶誌公:「誌公集華藏之玄文,群經錄諸佛之聖號」。這裡面有華藏之玄文,諸佛之聖號,也就是這部懺裡面有二個主要的部分:一個是長行懺文,玄文就是懺文長行的部分;第二個是佛菩薩的聖號。所以在懺法的緣起裡面,把這個問題標出來。

所以寶誌公收集了華藏,華藏指整部大藏經,各個經典的思想集合成了懺文。另外就是很多經典,諸佛菩薩的聖號。

「大集沙門」,集合了很多高僧大德來舉行這個懺法。

這是第二段,誌公主持撰寫。

 

第三段、梁朝武帝而肇啟

第三段就是梁武帝肇始:「懺文感夢于於梁朝,瑞氣騰輝於于武帝。」這二句話是說:郗后託夢給梁武帝,希望他能夠超度郗后。

「瑞氣騰輝於于武帝」就是在拜懺的時候有很多的祥瑞。

「由是耿耿金光不昧,皎皎寶焰芬芳。鬰鬰香煙熏內闕,重重花蕊耀王宮。」這王宮跟內闕都是屬於宮廷,也就是耿耿金光不昧,皎皎寶焰芬芳……耿耿金光是指著供養具的莊嚴,就是供的盤子、裝飯的碗,都是用金、銀的器皿做的叫金光。還有一些裝飾具用閃爍的黃金。皎皎寶焰芬芳……是說明燈火非常明亮。鬰鬰香煙熏內闕,重重花蕊耀王宮……,這二句話說明了香跟花供養得非常的芬芳豐美。這四句話都在說明舉行《梁皇寶懺》的時候,宮殿道場的莊嚴表示大眾恭敬虔誠供養的心。

 

第四段、感應即現

    我們剛剛講懺儀的時候,後面這一段沒有講,當梁武帝跟寶誌公,還有很多的高僧大德一起舉行懺儀,舉行完以後大家就休息睡覺了。第二天梁武帝起床以後,在宮廷裡面散步,宮殿裡面下來一朵祥雲,祥雲上面有一個天人跟梁武帝講:我就是郗后,承蒙皇帝幫我舉行《梁皇寶懺》,我已經惡業消除,脫了蟒身,現在要轉到天上投胎,所以臨走前特別來感謝辭行。梁武帝就知道懺文儀式功力,感應非常地快,而且非常地巨大。

下面第四段講的就是感應即現,禮懺過以後,禮懺的功德馬上就顯現出來了。於是:「青宵雲裡,天人現報體之端嚴」,在天上雲間,郗后脫了蟒身,所現天人之體,現出天人莊嚴的相貌,來向梁武帝辭行感謝。

「白玉階前」,之前不是說郗后所投胎的蟒身,盤據在皇宮的殿堂柱子上,皇宮的臺階都是漢白玉做的,叫白玉的臺階前面。

「郗后脫蟒身之苦難」,她已經脫離了蟒蛇的身體,化成天人投胎了。這是第四段。

 

第五段、懺悔功德

    第五段是讚美《梁皇寶懺》功德。

「以此消災,消災吉至」,用《梁皇寶懺》來消災,災馬上消,吉祥來到。

「因茲滅罪」,指《梁皇寶懺》,就是用,用《梁皇寶懺》來滅罪的話,「罪滅福生」,罪馬上消滅,福報升起,真是救病的良藥,破暗的明燈,比喻說什麼病,什麼樣的黑暗、惡業,都可以像燈一樣的把它掃除掉,這是讚美《梁皇寶懺》的功德廣大。

「恩沾九有,德被四生」,九有就是九法界,就是十法界除了佛以外,九有就是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都受到利益。「德被四生」──卵、胎、濕、化,六道凡夫裡卵胎濕化。

「懺之功德,讚莫能窮。」這《梁皇寶懺》的功德講不完啊,大家趕快拜吧!
 

    這一節課把這段懺法緣起講完,下節課講禮敬供養儀。我們先休息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