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從羅剎到菩薩



 
  這一篇「放下屠刀拿鍋鏟 愛心麵餵飽4萬人報導,很令人感動──曾是進出監獄的維勳,在洗心革面後,成立「行善麵店」,用「待用麵」幫助沒錢吃飯的弱勢者;另外他還成立環島行善團,捐贈物資到偏鄉弱勢,並且到各地監獄、學校演講,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他最常告訴年輕人:「趁你還沒踏錯第一步的時候,要導正自己的觀念,走自己人生希望的方向,而不是讓別人牽著你去做不該做的事情,像他一樣繞了一圈回到原點自己才會想通。」而顏維勳有一個很感人的信念:「來者就是不拒,寧願錯愛,就是不願放過。」

        顏維勳的改變,來自於一位法官貴人,因此他說:「老天給我這個機會,我一定要好好保握,從此我不斷行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從此,世上少了一處黑暗的角落,增添了無數光明的照耀! 

  這個善例,讓印隆想到一位法官道友,他是令印隆尊敬的善知識,我們的相識,起緣於第一次募集小木魚念佛機時。雖然當時想收錄《慈經》於念佛機的心願沒有達成,但讓印隆得知有人在為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努力著,也開啟了印隆更多的視野與心願。
 
  這位少年法庭法官,常與印隆分享審理案件或輔導少年的心得,我們也常討論如何以佛法引導與面對。法官認為在面對少年觸法行為,最重要的是心性調整,而不只是處分或處罰。

其實許多迷途少年,是受到原生家庭相當大的影響,常見就是家貧、父母吸毒、販賣毒品、飲酒過量、暴力乃至於性侵等,這樣的家庭環境,如何期待他能健康成長?法官在羈押這些少年犯的同時,也會告誡輔導,第一是教導他們一定要懺悔,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第二是在心中要誠懇發出向被害人道歉的心,以後出獄後有機會要為他做點事;第三是不要放棄自己,還這麼年輕,在獄中要好好想想未來要做什麼,在監獄裡面好好學習技藝。

法官很可愛、也非常有智慧,他有時開庭遇到快要動怒發飆的情景,就趕快摸摸手上的佛珠,告訴自己要冷靜,因此自然能展現慈悲與智慧的能力,輔慰少年犯與被害人雙方將情緒都能穩定下來,如此才能看清楚與解決問題,而他的身教,也常感動大家。
法官曾經感慨有些人就是不受教,也生起懶得再說的心念,但他在研讀經典時,發現菩薩們總是不厭其煩的在度化眾生,並不會懈怠或對眾生有厭惡之心,反而是更慈悲的對待眾生,深受菩薩無量發心的感動!就如同他看到這些迷途少年,其實心中是非常不捨的,只想到要怎麼幫助迷途少年們改過、如何讓他們彼此解冤釋結。因此他現在審理少年案件,都很珍惜每次與少年互動的機會,積極引導少年,以地藏菩薩的精神把握與努力!

  他以一位三寶弟子的身分,也曾經提出許多不錯的建議,像是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出一系列少年用書,因為發現佛教界可以給少年看的書太少,反而基督教出版較多,內心總有點覺得遺憾。因為佛教揭示之教義是相當究竟的,希望日後能努力製作一套因果故事集、或個人透過佛法而改善人生的故事集,必定能讓少年無刑中接觸佛法,改善過往惡習。

另外從法官的分享中,發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安置機構」,因為目前安置機構非常少,若難以讓少年離開原生家庭的環境,就很容易繼續犯罪。他當了少年法庭的法官後,發現很多的少年由於父母沒有管教功能,才會誤觸法網,所以會選擇盡量將他們安置在少年中途之家,幫助少年轉回正途。但目前中途之家以基督徒居多,他很希望有更多佛教團體能設立少年中途之家,讓這些孩子有個溫暖之處成長,幫助他們能接觸佛法,身心安頓。 

在法官的引薦之下,也得知台東有間「海山扶兒家園」的安置機構,就是一位比丘尼法師所創辦,很是令人讚嘆!目前該機構的林紹宇主任,也是ㄧ位非常有心有為的人才。印隆能做的不多,只能在物資上做一點小小的護持。祈願日後有更多佛教的中途之家,安頓少年孤苦漂泊的心!讓佛法在年幼心中萌芽,未來方能光明!

 

◎ 相關文章

-          關出人命、動私刑 少年矯正制度怎麼了/今周刊   1055


 

◎ 安置機構相關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