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主謝大衆第十二 [1]
一、永為佛法眷屬。
三、希望大眾成為生生世世的菩提眷屬。[3]
(一)同為菩提眷屬。
(二)一起嚴土熟生。
(三)一起成就法身。
一、永為佛法眷屬
二、藉大眾的因緣來成就功德
今建此法,便成叨靦,[7]智無其解,身乖其行,[8]輕發此意,[9]實足驚於視聽。[10]然人微事重,[11]冰炭交心,[12]若不資籍強因,而無以獲勝妙之果。[13]誠知謬造,心不忘善,[14]冀蒙念力,同為慈親,[15]仰屈大眾,降德道場。[16]時運不留,忽爾垂邁,[17]緣行所牽,勝會難期,[18]當自課勵,兼以利人,[19]卓然排羣,[20]莫追後悔。[21]法音經耳,功報彌刦,[22]一念之善,永得資身,[23]一向一志,無願不獲。[24]相與人人,各各至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威德寂滅佛
南無受相佛
南無多天佛
南無須燄摩佛
南無天威佛
南無寶眾佛
南無寶步佛
南無師子分佛
南無極高行佛
南無人王佛
南無善意佛
南無世明佛
南無寶威德佛
南無德乘佛
南無覺想佛
南無喜莊嚴佛
南無香濟佛
南無香像佛
南無眾燄佛
南無慈相佛
南無妙香佛
南無堅鎧佛
南無威德猛佛
南無珠鎧佛
南無仁賢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希望大眾成為生生世世的菩提眷屬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此道場同業大衆,廣及法界一切有情,[26]同一菩提心,同一菩提願,願從今日盡未來際,生生世世常為三寶眷屬,同為智慧法親,同為慈悲骨肉,同處修因,同處證果,音響相應,[27]形影相隨。[28]
[1] 「懺主謝大眾」是感謝大眾成就法會,屬於「發願迴向」。我們來參加法會,固然我們自己的發心是最重要的,可是要想到一個法會,需要道場的建立、殿堂的莊嚴、執事維那主法法師們多年的修持帶領我們來共修、施主的護持各種因緣,方能聚成這個法會的緣起,所以我們要感謝所有直接與間接成就這個法會的人,讓我們知道善的修道因緣、難得的珍惜感念之心。就是梁皇法會的帶頭者,提醒大家要發起這麼一個殊勝共為菩提眷屬的大願,所以這是屬於發願。
[3] 今天大家能夠一起成就這個梁皇法會,今生固然是非常殊勝的因緣,事實上也是前世種種的善緣善因,促成顯現了今生大家一起共修的果。也希望今生的善因,來世也能夠生生世世成為菩提眷屬,大家一起繼續修行佛法。這個就是願,希望我們大家能夠珍惜共修梁皇法會的善緣,成就生生世世的菩提眷屬。
以恩愛相許的眷屬,前面講過今天的仇人都是由我們親人而來的,我們如果以恩愛期許為生生世世眷屬的話,那麼將來就會彼此成為仇人。如果我們現在是以佛法的思想來成為眷屬,就可以互相增上,彼此成就,共為善知識,然後進修佛法,成就佛道。
[18] 「行」就是萬物流行。種種的因緣、種種的世界、很多的外緣事情在你的周圍牽牽扯扯,始終沒有機會來參加這個梁皇法會,這個殊勝的法會不會等你的、很難再碰到。所以我們要努力參加、努力的行持,以免漏失掉或者錯過了而感到後悔。
[26] 梁皇寶懺慈悲的特質,就在於廣及一切有情,這就是真正的慈悲心,始終時時刻刻念茲在茲的、不會捨掉一切眾生。慈悲就在於利及的面廣及一切有情,所要令有情達到的境界果報,是佛的最圓滿的功德,這才叫做真正的慈悲;以這個慈悲心所修的法會,叫做慈悲道場。
法親眷屬跟世間人眷屬,有什麼不一樣呢?
世間眷屬以夫妻恩愛、血緣關係作為連繫,所造成一個所謂眷屬的結構,再加上道德的薰陶,就有父慈子孝的道德連鎖關係產生,家庭的眷屬關係得到昇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臣之間、長官部屬之間,就是屬於利害的關係。而人與人之間除了利害,還要有道義,超越利害、作為人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把所有其他人都用跟親人眷屬一樣的關心態度來對待,這就是道義;所以儒家在恩愛骨肉的關係上、在權力金錢的利害關係上,把人與人之間的眷屬關係,提昇到仁義的層次。
佛法是把所有的有情生命──不管是人乃至地獄、餓鬼、畜生都等同一視,沒有親人眷屬的問題、沒有長官部屬的問題、沒有親里朋黨的關係,只要是有情的生命,都平等一視,都以佛法的關係來成為眷屬。它不是等同於世間的恩愛利益的眷屬,也同時超過儒家孔孟仁義的眷屬關係,它是用佛法的智慧與慈悲,普利一切有情、平等的眷屬關係;所以這一種所謂「形影相隨,音響相應」的眷屬,是以道親法愛,將彼此緣份講到了極點,跟世間人的恩愛骨肉、利害相關的眷屬關係,是絕對不一樣的。
我們不斷修行菩薩行以後,慢慢地種種功德智慧成就,我們要一起清淨淨土,然後親近十方諸佛,然後救護世界、接引眾生。前面是自利,這邊是利他,最後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