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念無常第三十五
警念無常分為四小節:
一、覺悟無常。
二、世間幻惑,終歸磨滅。
三、死時受苦。
四、大眾各自努力。
一、覺悟無常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得為六道禮懺發願竟,[1]次復應須悟世無常。[2]夫三世罪福,因果相生,[3]惻然在心,[4]慮不斯隔,[5]常謂影響相符,[6]乃可胡越,[7]善惡之致,非可得而舛也。[8]惟願大眾覺悟無常,勤修行業以自資身,勿生懈怠而不努力。[9]智者常嘆:「假使千萬億歲受五欲樂,終不得免三惡道苦,況我百年而不得半?於此促期,那得自寬?」[10]
二、世間幻惑,終歸磨滅。
且世間幻惑,終歸磨滅,[11]有者皆盡,高者亦墜,合會有離,[12]生必應死。[13]父母、兄弟、妻子、眷屬,愛徹骨髓,當捨壽時,不得相代。重官厚祿、榮華豪貴、錢財寶物,亦不能延人之壽命,[14]亦不可以言辭、飲食求囑脫者。[15]無形之對,誰能留者?[16]經云:「死者盡也。」[17]氣絕神逝,[18]形骸蕭索,[19]人物一統,無生不終。[20]
三、死時受苦
而捨命時,受大苦惱,[21]內外六親,圍繞號哭。死者惶怖,[22]莫知依投,[23]身虛體冷,[24]氣將欲盡,見先所作善惡報相,森然在目:[25]其修善者,天神扶衛;[26]其行惡者,牛頭驅逐,獄卒羅剎,永無寬恕。[27]慈親孝子,不能相救;夫妻恩愛,相看就盡。[28]風刀解身,苦不可言,[29]死者爾時肝膽寸裂,無量痛惱一時同集,[30]神識周慞,[31]如狂如醉,[32]決欲起一念善,作一毫福,懷恨在心,不復能得,如是苦惱,無人代受。[33]《涅槃經》言:「死者於險難處,無有資糧,去處懸遠,又無伴侶,[34]晝夜常行,無有邊際,[35]深邃幽闇,無有光明,[36]入無遮止,到不得脫。」[37]生不修福,死歸苦處,愁毒辛酸,不可療治,非是惡色,令人怖畏。[38]
四、大眾各自努力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生死果報,如環無窮,[39]孤魂獨逝,無人見者,不可尋覓,不可物寄。[40]唯各努力,捍勞忍苦,勤修四等、六波羅蜜,[41]以為獨逝諸趣之資,[42]莫以強健,[43]而自安心。宜各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多聞海佛
南無持華佛
南無不隨世佛
南無喜眾佛
南無孔雀音佛
南無不退沒佛
南無斷有愛垢佛
南無威儀濟佛
南無無動佛
南無諸天流布佛
南無寶步佛
南無華手佛
南無威德佛
南無破怨賊佛
南無富多聞佛
南無妙國佛
南無華明佛
南無師子智佛
南無月出佛
南無滅闇佛
南無師子遊戲菩薩
南無師子奮迅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迴向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覆護。願今日道場同懺悔者,從今日去乃至菩提,一切罪因、無量苦果,悉得斷除;煩惱結業,畢竟清淨。諸佛法會,[44]常得身預;[45]行菩薩道,自在受生;[46]四等六度,如說修行;四辯六通,無不滿足;百千三昧,應念現前;諸總持門,無不能入;早登道場,成等正覺。
無常的真義-一切法無我
佛經裡面有很多無常的說法,例如在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講到「無常相」有十二種,舉其中八種來介紹:
第一、從外相上面:
一、器世間成壞相:例如大地震、山河大地的壞滅,,這就是器世間的成壞。這是第一種-大範圍的變動。山河大地變動,是現在講的四個外相。
二、資產興衰:例如金融風暴。
三、生病。
四、心念轉換。
第二、比較細微的:
一、別離相:比如在火車站,大家來來往往的,都是一種所謂的無常,可是這個無常比較細微。或者很好的朋友要別離了。
二、變異相:諸行變異──比如說飯熟了、水蒸發掉了、樹慢慢在長大、葉子掉了…。
三、壞滅相:東西酸了,或是東西壞掉、杯子破掉。
四、一切法非我相:就是一切法無常。最究竟的道理,一切法不真實,一切法沒有一個真實的體性,無我相。一切法-五蘊、十二入、十八界,於一切時間-它的本質是沒有真實性的、是無我性的,這才是所謂無常的真義,無常-最真實的義涵在這個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