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慈悲道場懺法》卷七 -- 天廚供


天廚供養讚 [1]
天廚供[2] 純陀最後來[3] 饑飡麻麥充皮袋[4] 仙人又送齋食在[5] 雙雙牧女獻香麋 四天王捧鉢 遙望靈山拜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稱


四個典故
天廚是天上的食物,拿來作為供養的工具,這首讚主要提到釋迦牟尼佛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四個有關於食物的故事,都在這一首頌裡面呈現出來,這一首頌可說是非常具有代表性、非常具有典故的:
一、純陀最後來──最後一餐的供養。[6]
二、饑餐麻麥充皮袋──釋尊受難時的供養。[7]
三、雙雙牧女獻香糜──釋尊成道前受供的典故。[8]
四、四天王捧缽──釋尊成道後的第一頓供養。[9]


[1] 第七卷主要的供養具是食物,所以這首讚裡講的都是食物。
[2] 天上所做的美好食物,作為供養。
[3] 純陀是佛所接受最後供養的一位。
[4] 皮袋就是我們這個色身。佛在往昔因為說錯了一句話,所以招感三個月受饑餓、而吃馬麥來維持生命這麼一個惡因緣的果報。
[5] 佛吃的馬麥,其實是外相是馬麥,佛吃的還是天人所供養的天廚妙味。仙人送齋食的經典在漢傳佛教有許多天人送供養的典故,最有名的就是禪宗四祖的弟子牛頭禪師,還有律宗的道宣祖師,他們都是天人送供的典故。
[6] 純陀居士是做工藝的,佛在雙樹林下準備涅槃的時候,純陀跟他的同伴十五個人一起去見佛,他知道佛陀要滅度,就向佛陀頂禮哀求,希望去除無邊的貧窮飢餓的果報,請佛接受他食物的供養。佛憐憫成就他,就接受了純陀的供養,之後才入涅槃。所以經典上就記載,佛陀最後接受供養的人是純陀,就叫純陀最後來
[7] 麻麥應該是馬麥──佛為什麼會食馬麥,在戒律在經典裡都有講到:當時在舍衛國附近有一個毘羅然國,有一位婆羅門王叫作阿耆達,他問周圍的人有沒有見過有德有道有智慧的高士?有人就講:舍衛國有一個瞿曇,很有智慧,成佛了。阿耆達就很高興的去見佛,並請佛萊到毗羅然國結夏,他要供養。
 其實佛知道去這個國家結夏會得不到供養,但是佛知道這個宿世的因緣,所以就默然應許,帶了五百個弟子到毗羅然國結夏。阿耆達聽到佛接受他的邀請,來到他的國家結夏,於是歡喜的回去,交代要準備佛來結夏的供具。可是阿耆達回到宮廷以後,就受到魔的干擾,沈溺在種種五欲中,把邀請佛來結夏、供養種種飲食的事給忘了,交代守宮廷的主事者:我要在這邊休息三個月,三個月中不管什麼人,都不可以通報。於是就在宮廷裡面玩樂。
 佛率領五百個弟子,來到這個國家要見阿耆達,可是守門的主事者,受到國王先前的吩咐,所以拒絕通報。佛當然知道這個因緣,就跟弟子們說:這個國家信佛的人少,而且窮困,所以供養比較難,大家各自想辦法出去托缽。很多人就托不到沒飯吃,其中只有舍利弗以神通到天上去受供,其他四百九十九個人就跟佛挨餓受飢。
 一個養馬者帶著馬群去買賣,路過見到佛,他有善根,看到佛的弟子們沒有供養,信佛的人不多、國家百姓也窮困,就起心要供養佛。可是他自己也沒有好東西,有的就是馬吃的麥,這是很粗的糧食,他說:我只有這個東西,不知道佛可不可以接受?佛陀慈悲應允,於是牧馬人就把給馬吃的糧食,分出一半給比丘跟佛吃,於是佛三個月之中就吃馬麥。
 阿難拿到馬麥,想說不能這樣乾著吃,要煮熟較可以食用,於是就跑到附近的老百姓家裡面,看到一個女人就問:我們佛要吃東西,這個馬麥可以幫我把它煮熟好吃一點嗎?這個女人沒有福報,她說:我很忙,沒時間給你煮。旁邊有一人家,有福報有善根,一個女人說:我有空,我們家爐子還有火,拿來我幫你煮。於是阿難就拿了馬麥,去到隔壁的女人家煮熟。這位幫佛煮馬麥的女人,以替佛煮馬麥的因緣,來世得轉輪聖王第一夫人的福報。
 阿難就把煮熟的馬麥,拿去供養佛吃,佛拿了馬麥就吃。阿難心裡很捨不得,心想:佛這麼尊貴,怎麼到這個地方就沒有福報了?我們做弟子的也沒有福德因緣,竟然讓佛吃馬麥,不能供養佛好的東西。心裡面很難過。佛看阿難很難過,就安慰他說:阿難!我還剩一點,你要不要吃啊?阿難就接受,一看居然是非常好吃的東西。佛說:「這是天人送來的,不是你送來的馬麥。是天人送來的供養,外表像似馬麥,其實是天廚妙供,雖然佛吃馬麥,可是還是有天人送供養,阿難就得到一點點寬慰。
 佛就跟他的四百九十九個弟子,吃馬麥吃了三個月,還剩七天,佛就要解夏走了,佛就跟阿難講:你去見阿耆達國王,說我們接受他的邀請,來這邊結夏三個月,快結束了,我們要到別的國家去弘法了。阿難受了佛的教敕,就到宮殿去,剛好碰到阿耆達國王,阿耆達的腦袋還沒有醒過來,見到阿難就說:阿難!你怎麼來了?佛在那裡呀?阿難回答:佛在你的國家旁邊大樹下結夏,已結了三個月。
 阿耆達國王想起來了,又難過又悲傷,趕快去見佛:我忘掉了,是我的過失,讓佛在這邊三個月沒有供養,希望佛憐憫我,接受我的慚愧懺悔,再留七天接受我的供養。佛就說:好,我接受你的供養,你本來是很誠意的,是因為忘掉了,不是故意的。所以佛就接受供養七天。 阿耆達國王為了表示誠意,本來就準備好了三個月的供養,就把所有供養的東西拿出來,很高興把食物供養給佛陀,他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歡喜,而證得果位。
 佛食馬麥的經過就是這樣,佛的弟子就懷疑,佛為什麼會有吃馬麥三個月的果報呢?因此請佛開示,為什麼佛跟弟子三個月吃馬麥,還有一個人跑到天上去受天供養?佛要走,舍利弗就下來了,大家就很奇怪,佛就把這個因果跟他們講。
 佛說:往昔有一個槃頭國王,太子維衛出家修行成佛,叫維衛佛。國王聽到兒子成佛,大設供養,街道張燈結綵,來供養維衛佛。有一個梵志修行很好,帶著五百個弟子,有事來到這個大城裡,看到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就問:有什麼特殊節日慶典嗎?旁邊的人就說:槃頭王的維衛王子,修行證果成佛,號世尊。為了供養維衛佛,所以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 這個梵志有修行,但自視比較高,就起了輕慢心,說:世間人很迷惑,拿這麼好的東西,來供養這樣的人,我看這種人只能吃馬麥。這個梵志因為修行很精進努力,所以起了驕慢心,對維衛王子修成佛道,沒有起一種尊重恭敬心,卻起了輕慢心,說像這種人只能吃馬麥。五百個弟子都沒有人吭氣,只有一個人說:師父!這樣講也不對,如果是像他們講的話,這種人應該受到天人的供養,而不是吃馬麥。
 佛說:當年這個梵志就是我,我說人家吃馬麥,所以今天受吃馬麥的果報。而那位提醒梵志的弟子,就是舍利弗。所以我們吃馬麥,他就可以到天上去受天人供養三個月。佛會受到食馬麥的果報,就是前世講錯了一句話,因果確實絲毫不爽。我們對世間因果要非常非常的小心,講話也要非常非常的小心,不要自己造了惡業而不知。
[8] 是很濃稠的稀飯,也有的經上講乳麋──牛奶泡的稀飯、很好吃的稀飯。雙雙牧女就是牧羊女、也有說牧牛女;雙雙是兩位,一位叫曼陀、一位叫波羅,這兩位牧牛女,獻牛奶稀飯給佛陀吃。
 這是佛在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不食的六年苦行之後,覺得苦行不是究竟之道,還是回到世間正常的修行,於是就在尼連禪河洗浴。因為長期沒有吃飯,洗澡以後身體非常的虛弱,想要從河裡面往上爬,因為體力不夠爬不起來;天神把樹枝壓低垂下來,釋迦太子抓著樹枝,爬出尼連禪河。天人勸這兩個牧牛女供養他,這兩個牧牛女就很高興,拿牛奶的稀飯供養太子,這是雙雙牧女獻香糜的典故。
[9] 當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見道以後,七日七夜不動不搖,在菩提樹下靜默禪思,享受禪悅的法味,這時有一個五百人的商隊在附近,有個梵天叫做識乾,看到釋迦牟尼佛新成道,坐在這邊七天七夜,還沒有人修福報供養,覺得是很難得的機會,就勸這五百個商人:新成佛是很大的果報,你們應該去獻供養。
 五百個商人聽了很高興,就和麵炒蜜,在樹下頂禮供養佛。佛想到以前的佛,慈悲大眾,接受供養都有缽:我也應該要有缽來接受供養,不應該像其他的道人用手來拿。那時四天王在頗那山上,每一個天王都得到一個青石缽,想要用這個缽來吃飯;有一個天人叫做照明,就跟天王講:釋迦牟尼佛現在新成佛,這個缽應該是要供養佛,你們不要用這個缽吃飯,拿去供養新成的佛。
 於是四天王就歡喜來到佛前,把他們新得到的青石缽供養佛。佛想有四個缽,如果只拿其中一人的缽,其他人沒有供養到,所以佛就把四個缽全部接受供養,就疊起來,右手用神力一按,四個缽就合成一個缽,然後就用新成四合一的缽,接受五百商人蜜和的麵食物。佛接受炒麵以後,就為商人祝願:你們今天佈施這個食物,希望受施的人得到飲食、以後氣力充滿,也同時令施主能夠世世得願得壽得色得力,得瞻得喜,安快無病,得辯才慧,終保年壽,眾邪惡鬼不得嬈近,以有善意立德本故,諸善神常當擁護。
 我們平常供養一個貧窮的人,都會得到很大的福報,何況是供養新成的佛?而且是佛的第一餐,所以這個果報不可思議,這就是四天王捧缽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