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慈悲道場懺法》卷二 -- 發菩提心第四(一)成就福慧圓滿二業



發菩提心是福慧雙修,成就福慧圓滿二業
一、菩提心:以空慧跟大悲為內涵。[1]
二、菩提道:以六度為內涵。
三、菩提果:以二智──無分別智(一切智)、後得智(道種智)為內涵,成就福慧圓滿二業。

表格 17 菩提是福慧雙修,成就福慧圓滿二業[2]
福慧
菩提心
菩提道
菩提果
[3]
空慧
般若
無分別智(一切智)
[4]
大悲
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
後得智(道種智)


這一段分成五科:
一、承上懺悔,啟下發心。[5]
二、菩提心的意涵與功德。有三段:
(一)菩提心就是佛心,佛的心性功德心不可思議。
(二)發菩提心就像在成佛路上下種子。
(三)發菩提心就是上報佛恩、下化一切,就是供養如來。
三、發菩提心的方法。
四、在三寶面前發菩提心。[6]
五、祈願三寶加持。[7]


[1] 真正的大悲必須要具有空慧,否則會成為愛見大悲」,這種悲心是屬於有愛見的,不是真正的悲心。如《金剛經》所云:「所以度盡無量無數的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個悲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不但沒有能度的菩薩,也沒有所度的眾生,能所皆空。
[2] 此是整個佛法的綱領──每一個有情從發菩提心開始,就開展菩提道、行六度,最後圓滿六度,成就菩提果,即佛的兩種智慧(無分別智、後得智)。這樣一個架構綱領,是佛法中非常明確的體系。
[3] 菩提心的空慧跟菩提道的般若、以及菩提果的無分別智是一體的,屬於慧。
[4] 菩提心的大悲跟菩提道的前五度、跟後得智,屬於福。
[5] 因為上一章是懺悔,所以再把懺悔提出,然後從懺悔再開展到發菩提心,這是起承轉合。
[6] 心裡面應該怎麼樣去思惟,生起菩提心。
[7] 願所有的四生六道眾生,都能夠具足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